分享

收藏投资 | 围观这个载入艺术史册的装置艺术品

 昵称72056340 2020-10-22

  一个小便池也是艺术作品?看起来是否有点匪夷所思?本文帮你们读懂这些“装置艺术”!

1917年,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把一个标有“R.MUTT 1917”字样的瓷质小便池原封不动地当作艺术品放在了展厅,以此批判传统美学,这件艺术品《泉》便成了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的源头。此后,装置艺术并没有像其他现代艺术形式一样骤然而兴,骤然而消,而是不断演进,成为当今主流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品:《泉》

1917年,在巴黎的独立艺术家沙龙展上,马塞尔·杜尚买了一件小便池,签名后命名为《泉》,把它作为艺术品送去参展,被拒绝。到1960年代,《泉》的重要价值开始被艺术界追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泉》在艺术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入门:装置艺术是啥?

简单而言,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艺术家通过对创作材质、材料的把握和调度能力,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

它不局限于主流的纸和画布等主流材料和主流艺术语言,而在乎艺术理念的表达,绘画、摄影、雕塑等门类都可贯穿其中。装置艺术正在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种“庞大且繁琐”的艺术形式正缓慢展开臂膀。

进阶:装置艺术的魅力在哪儿?

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可以通过艺术品来传递。装置艺术家所做的,就是将大众不留意的、孤立的、单纯的、表面上不具有艺术形式的事物重新组装成一个特殊的表现形式,可以激发观众的注意力,观众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力,深刻的强化这种感受。装置艺术的内涵只能呈现于受众的体验和互动之下。

▲作品:《融化的小冰人》

巴西艺术家Nele Azevedo将一千多个不同形态的小冰人被放置在楼梯上。在华氏73度(摄氏23度)下,这些被称为小型纪念碑的小冰人经过几个小时的展出后,在众多参观者面前慢慢融化成水,消失殆尽。活动的组织者希望此举能引起公众对于全球变暖的关注。

装置艺术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具有极大的交叉性和交融性,同时又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

装置艺术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并不像普通艺术作品直接、单纯的表现人类情感的本质,装置艺术所表现的更多是作者对所处生活状态的延伸和触动,而且会受到受众的参与和理解所影响,使得观众在特定空间内由被动观赏变为主动感受,赋予了艺术品不一样的生命意义,这正是普通艺术所给予不了的。

▲作品:《100 Colors》

2014年夏季,东京工作室Emmanuelle Moureaux在新宿中央公园安装了一片全色彩艺术装置,该装置共使用到分别染上100种色彩的织物。法国设计师Emmanuelle Moureaux十分偏爱在设计中运用各种明快活泼的色彩。这些手工染制织物随风而荡,在摩天大楼林立的新宿,给人们带来了非凡的景象,飘逸的光影还有远离现实的想象空间。

受众的生活经验不同,所感知的冲击也不尽相同,这就是装置艺术的魅力。

升级:装置艺术的三大流派

按照表现方式、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的不同,目前的装置艺术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流派:

一是造梦派。装置艺术家往往希望通过装置模拟出一种人类的“梦境”,即将装置艺术作为梦的符号象征。造梦派追求场景的戏剧系,喜欢运用灯光、空间、色彩、音效等因素,致力于看上去像“梦”的空间环境设置,目的在于营造人类想象的视觉景观。造梦派装置艺术的优势在于视觉冲击力强,观众的参与性强。

二是感知派。人类的身体和感官是人接受外部信息、表达自我的重要工具,感知派热衷于利用人的感知来创作装置艺术,跳出视觉和空间感知的二维视觉艺术范畴,在三维立体空间感知上大做文章。感知派装置艺术希望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系统,同时有所侧重,启动多感官、全方位的全面“体验”,使人身临其境。

三是技术派。顾名思义,即高度依赖高科技的装置作品。技术派多是在物理技术、新媒体、新电子科技的帮助下完成的、带有强烈交互性质的装置艺术,是当前发展最快、花样最多,也是最吸引眼球的一支装置艺术流派,此类装置艺术多出现在大规模的、临时性的、为特别地点或主题量身定制的展览。

▲作品:《We Are Flowers》

美国设计团队SOFTlab为巴西鞋履品牌melissa设计了其在纽约的门店。为了配合品牌最新推出的WE ARE FLOWERS系列,设计团队使用了超过两万朵半透明彩色塑料花瓣,营造出一个“花的世界”。这些五颜六色的塑料花瓣被固定在起伏的网格装置上,延绵覆盖了整个屋顶。与此同时,店铺的墙壁、地面和展示台则使用了纯净的白色,与色彩鲜艳的屋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景:装置艺术在我国的进展

装置艺术在中国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劳申柏格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由此引发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态的兴趣。

装置艺术在我国发展了几十年,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较国外有了不同形式的延伸和发扬,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目前,我国很多装置艺术作品都采用了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更为广泛的非物质手段。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装置艺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艺术家的认可,并得到了藏家的关注。

但业内人士表示,对运输、空间、展示、维护及学术理论等要求的严苛,让我国装置艺术的价值尚有所欠缺,收藏难度加大,市场进程相对缓慢。

原创文章,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


本文转自中国财富帮(ID:china-cfbond)

原文刊载于《收藏投资导刊》

原标题:装置艺术方兴未艾 市场有待发掘

原作者:李转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