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带一路”背景之下,产业园区发展有哪些新思路?

 昵称72056340 2020-10-2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国内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产业园区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转型升级并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听听他们怎么说!

从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建设开始,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已历经三十多年。作为一种政策特区,产业园区在中国外向型加工工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新区企业达到91093家,从业人员1800万人,园区生产总值87677亿,占GDP的11.8%,营业收入达27万亿。以西安高新区为例,其日均缴税额超1亿元。可以说,国内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融合,资本流动急剧加速,技术创新持续涌现,人才走向频繁变动,尤其在“一带一路”的特定背景之下,产业园区需要与时俱进。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勇

新结构经济对产业园区发展有何借鉴?

王勇表示,新结构经济学主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是不同的,导致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具体到园区建设,一个地方的园区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政府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这个园区所在地方的发展阶段、要素的禀赋结构密切相关。

新结构经济学对于产业园区的建议: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结构制宜,政府结合经济发展的过程,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

威海智慧谷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周军

威海: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视角

周军说,产业园区位于市中心,按照传统是要进行商业开发来得到土地收益和后期收益等等。但是园区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打破常规,所以放弃了商业开发,把这块地改成了工业用地来降低(园区)成本。

中关村成长型科技企业互助促进会秘书长 张冉静

服务企业应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张冉静认为,作为园区,如果不能接纳失败的话,创新的力度是不够的。创新是尝试出来的。

中关村产业园区的经验分享:中关村创新的活力来源于,政府、企业、服务机构对失败的宽容度。只有接受失败的上限越高,市场主体创新的活力和胆量才会越大。

视频团队

记者:方悦

摄像:王少宇 邓浩 耿硕 程前

技术及后期:赵嘉嘉 王克伟 邹媛 程前

编审:赵宇

撰文/新媒体编辑:林伊人

原创文章 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

本文转自中国财富帮(ID:china-cfbo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