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月PMI指数51.6%,这个数字该怎么看?

 昵称72056340 2020-10-22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1日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10月份PMI为51.6%,虽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达到今年均值水平,制造业持续保持扩张的发展态势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10月制造业PMI数据低于预期,经济的高点可能已经出现,需要警惕对经济过度乐观的预期。

四季度经济高点或已出现

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有三项指数低于临界点。其中,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9.0%,与上月持平;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分析指出,上述数据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制造业企业用工量减少、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放慢。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具体分析指出,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三项指数低于荣枯线,数据本身说明企业对未来长期的增长预期有所保留,目前相对较快的制造业扩张难以长期持续。“不过这三项指数都在48.5之上,并不算太低,扩散指数在统计中也存在一定误差,所以不需要过度担忧。”潘向东向中国财富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两项PMI细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比上月回落,表明制造业生产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增幅收窄。其也成为10月制造业PMI数据下降的重要原因。

邓海清认为,新订单回落带动生产下降,企业预期商品价格出现回落,降低原材料库存,反映出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并不乐观。“在企业对经济预期并不乐观的情况下,生产的回落直接导致了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走低;再叠加企业预期商品价格面临回落,直接降低了原材料库存。”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产成品库存的回升,或主要属于企业的被动补库存行为。

“总体而言,无论是10月新出口订单、新订单、生产、进口的大幅回落,反映出经济需求的不足;还是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变化,反映出企业对经济预期的不乐观,均能验证2017年四季度经济的高点可能已经逐渐出现。”邓海清认为。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PMI位于景气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认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位于景气区间。他分析本月主要特点认为,生产和市场需求增速有所放慢。从数据来看,生产指数为53.4%,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仍在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新订单指数为52.9%,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增幅有所收窄。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上升后有所回落,但均高于去年同期。”赵庆河分析认为,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受9月PMI基数较高、“十一”长假季节因素等影响。

同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经营活动趋缓。高耗能行业PMI为49.2%,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PMI降幅明显。赵庆河表示:“本月部分地区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相关企业调整生产进度,减产或错峰生产。”

亦有券商分析认为,取暖季限产使部分污染行业生产受限,高频发电煤耗、高炉开工率等下滑,指向10月工业生产或有所减速。

此外,进出口仍保持扩张。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1%和50.3%,虽然分别比上月回落1.2和0.8个百分点,但仍在临界点以上,已连续12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外贸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高端制造业、消费品相关制造业增长动能持续释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发力的带动下,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行业PMI均位于53.0%以上的景气区间,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赵庆河认为。

四季度PMI或持续回落

潘向东在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时表示,PMI继续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制造业还在扩张,但扩张速度并不算快,“10月份中国的制造业PMI是51.6%,同期欧元区是58.6%,连日本也有52.5%,9月份美国ISM制造业PMI高达60.8%,10月份预计也不低。实际上,中国PMI数据在主要经济体中的排位是比较靠后的。

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速反弹,主要还是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直接体现在了工业的扩张上。但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开始逐渐下滑,制造业投资又比较低迷,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延续三季度的回落态势。

据此,潘向东判断,四季度PMI整体水平或低于三季度,但下行幅度不会太大,继续维持在扩张区间。

邓海清亦认为,随着房地产投资与出口的高位回落,经济数据“前高后低”才符合经济事实。

其实,从今年6月的经济“新周期归来”论,到7、8月的“新周期归来”被证伪,再到9月经济超预期热情再度被点燃,业内关于2017年经济预期的分歧不断。邓海清认为,市场存在对每个月数据过度解读的情况,需要警惕对经济过度乐观的预期。同时,邓海清认为,2017年经济增速高位回落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存在边际放松的可能性。

作者:胡恩燕

新媒体编辑:林伊人

原创文章 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

本文转自中国财富帮(ID:china-cfbo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