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穆先生:马一浮先生自处甚高、望之俨然,与我健谈不倦、无所不及

 投沙斋 2020-10-22


马一浮复性书院设在岷江对岸山上。一日,渡江来访,邀余去书院讲演。……

一浮自处甚高,与武汉大学诸教授绝少来往。武汉大学学生邀其讲演,亦见拒。又不允武大学生去书院听讲。及是,闻一浮来邀余,皆大诧怪。

 
余告一浮:“闻复性书院讲学,禁谈政治。倘余去,拟择政治为题,不知能蒙见许否?”

一浮问:“先生讲政治大义云何,愿先闻一二。”

余告以:“国人竞诟中国传统政治,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帝皇专制。余窃欲辨其诬。”(【相关阅读】钱穆先生:中国自秦以下二千年,绝非君主专制政体

一浮大喜曰:“自梁任公①以来,未闻此论。敬愿破例,参末座,恭聆鸿议。”遂约定。
 
及讲演之日,一浮尽邀书院听讲者,全部出席。武汉大学有数学生请旁听,亦不拒。

一浮先发言:“今日乃书院讲学以来开未有之先例,钱先生所谈乃关历史上政治问题,诸生闻所未闻,惟当静默恭听,不许于讲完后发问。”盖向例,讲毕必有一番讨论也。余讲演既毕,一浮遂留午餐。
 
一浮早鳏居,不续娶。闻有一姨妹,治膳绝精,常随侍左右。一浮美风姿,长髯垂腹,健谈不倦。

余语一浮:“君治经学,用心在《通志堂经解》②,不理会《清经解》③。然耶否耶?”一浮许余为知言。席间纵谈,无所不及。……
 
一浮衣冠整肃,望之俨然。而言谈间,则名士风流,有六朝人气息。十力则起居无尺度,言谈无绳检。一饮一膳,亦惟己所嗜以独进为快。同席感不适亦不顾。然言谈议论,则必以圣贤为归。就其成就论,一浮擅书法,能诗,十力绝不近此。
 
——钱穆先生《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注释:
①梁任公,即梁启超先生。
②《通志堂经解》传为纳兰性德校订,收录先秦以来经解138种,纳兰性德自撰两种,共计1800卷。
③《清经解》,清代阮元编辑的经学丛书。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留学。回国后“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抗战爆发后,先生忧愤于民族危亡,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1939年,在四川乌尤寺创建复性书院,讲明义理,选刻古书,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图书馆。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