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最新研究:夫妻的恩爱程度会改变孩子的后天基因

 谢耳朵馆长 2020-10-22
恩爱与爱情有很大的不同。
夫妻之间的恩爱,是一种比男女爱情更为醇厚、醇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这种交互式情感,不仅仅建立在夫妻双方爱的火花和基础之上,更是基于家庭观、世界观、价值观、情感体验基础上的,比爱情更为广泛,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因为,其中牵涉到的是夫妻双方都最为在意的家庭成员,孩子。有孩子的家庭,家庭结构往往更为稳固。
父亲、母亲、孩子,三者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而这个三角形的核心就是作为顶点的孩子。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两者的特征融合在孩子身上,往往会让夫妻双方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照镜子的感觉。

但这种照镜子的过程,双方看到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对方。当妻子的言行习惯被孩子稚嫩的、无意间表达出来的时候,丈夫就会体会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和感受。
无论这一言行习惯是好还是坏,都会让成年人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好的做到更好,自己不认可的言行习惯开始“有则改之”。
如此一来,夫妻双方都能体会和感悟到对方在往好的转化,久而久之,反而可以促进双方的理解,加强两人之间的情感浓度。
而对于家庭中最为重要的孩子而言,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心理行为、习惯、观点、理念几乎都来自家庭和父母的传承与教诲。

父母什么样,孩子几乎也基本如此。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遗传基因的强大,会使我们的一切都翻版复制到孩子身上来。
尤其在孩子还非常小的时候,家庭环境的熏陶几乎决定了他的一生和未来。
家庭关系是否融洽,夫妻双方是否和睦、相互理解支持,有效沟通是否到位,是否尊重彼此和彼此的理念、空间等等事无巨细的因素,都在要求有了孩子的父母,从各个方面做好表率和榜样,为孩子营建一个安心、舒心、放松、敢于挑战自我、不怕失败与困难的生长环境。
这个生长环境,一方面要从父母家庭结构的角度来考虑,另一方面,则要从父母情感角度考虑。

也就是说,想要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父母们最好建设和经营好自己的情感,否则因为缺乏恩爱表现或完全没有恩爱情感,而丧失对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
最近贝勒大学心理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夫妻之间感情的浓厚程度,将会改变孩子的后天基因。
专注于儿童与家庭研究的心理学家马瑞恩·布可齐教授,在其最新研究中意外发现:夫妻的恩爱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子女的后天基因。
同时,夫妻间的恩爱,还被被誉为“爱的荷尔蒙”(love hormone),也就是催产素(Oxytocin)在孩子体内的充盈程度,这一催产素十分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个体与他人的亲密能力

而更为准确地说,如果在孩子童年父母就已经离婚,那么,这个孩子在成年后的体内催产素含量水平是非常显著的低下去的,而这种低和少,将导致个体缺乏社交能力和情感依恋。
由此,布可齐教授总结了一部分方式让大家有所判别:
  • 结论1:父母离婚的孩子,成年后的催产素水会完全不足。
  • 结论2:如果很早就经历了父母离婚,成年的孩子将更冷漠。
这里,就非常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催产素,催产素是一种“爱”的荷尔蒙。
催产素(Oxytocin),又被称为“爱的荷尔蒙”(love hormone)。它是由大脑中某处分泌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神经激素,在人类行为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催产素会在亲密关系中发生、释放。

而且,催产素已经在诸多研究中被证实与人类的社交行为、情感类型与依恋、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养育儿童、治疗情绪焦虑等方面有直接关联和作用。
催产素在人体内的表达程度因为个体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每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展现的形式和能量也各有不同。而影响催产素体内分泌的许多基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父母彼此的恩爱程度。
所以,如果你想要改善孩子的基因,首先可以尝试一下改善与爱侣的关系。让整个家庭充满温情与爱,从而增强孩子的催产素分泌,改变孩子的基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