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攀登报告!一天内速攀酋长岩Nose线路,创造国人最快纪录

 户外探险杂志 2020-10-22


吴争不仅是优秀的攀岩者,也是我们户外探险的撰稿人,同时还是微信公众号“耐力实验室”的主理人,当然还有一个隐藏身份是COROS高驰运动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硬核的攀登内容,和耐力相关的攀登理念,也请关注耐力实验室

攀登当夜中间段绳距的延时摄影。摄像:谢谋哲

今天,我们邀请吴争、田野这队黄金搭档,把这次速攀酋长岩最全面、系统攀登报告(关于路线、装备、训练、绳距信息与精神)首发在户外探险,并与他们聊了聊背后的故事。

户外探险最开始有速攀酋长岩鼻子路线的想法是什么时候?

吴争:应该是去年了吧。其实我在准备第一次爬Nose的时候,就看到了这种玩法,当时就觉得好炫酷!我们还准备三四天爬完,他们一天能爬完……上次在爬Nose的过程中,看到有人放了有一大瓶水,上面贴了一个胶布,上面写的——“NIAD WATER,DO NOT DRINK!”

NIAD是什么意思?Nose In A Day!我靠,太酷了这个东西。这4个字母连在一起读“乃亚德“。我们用中文(调侃)说“你丫的”。

户外探险:当时看到这瓶水的时候,你跟田野有没有互相感叹一下?

吴争:我们还是聊一下,就觉得这帮人怎么这么屌,放瓶水还不让别人喝。因为他们是提前给自己准备的,到时候可以少背点水,上面写了个日期,说我几号几号爬。

后来感慨一下,知道这种玩法,之后爬完Nose之后就开始真的去研究和准备,但是一准备就是一年半,那段时间发生的变化也真是挺多的。 

户外探险:我记得是上次应该是爬了三天半。爬完之后,这个想法是更坚定了,还是觉得太难了?

吴争:练练再说。网上其实也有些资料,就是你要爬NIAD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水平。我最后觉得还是有可能的。还有一个单词叫Nose In A Push,当时大家在开玩笑说,Nose In A Push应该是NIAD失败之后的礼貌说法。至少曾经尝试过,是一个自我安慰,至少自己Push过。

但Nose In A Push也挺不容易,我有时觉得它比NIAD还要难,因为你在上面熬那么二、三十个小时,撑的时间反而更长了。

户外探险:这好比跑100公里越野赛的最后几名一样,虽然前三名更厉害,但是后面倒数几名熬得时间更长了。

吴争:对,如果你意志力够强,其实也能熬出头。其实攀岩你真的还只能熬,大部分人准备NIAD的都只带一条绳子,爬上去你就没法下撤,只能往上干,如果你真的横了一条心,就给自己逼上绝路。

户外探险:速攀过程中,你肯定要争分夺秒、精确计算,我不知道这种push自己的过程会不会有时候也带来一点风险?

吴争:心态肯定还是不一样,肯定比正常的风险要大,但所有的风险都是经过仔细精确评估的,是能够接受的。包括你说人家爬两小时三小时的那种,风险更大。

户外探险:你们之前上次爬Nose,用三天多的时间,你觉得这次的时间主要是节省在哪部分? 

吴争:其实主要是技术上的的改良,因为我自己公众号发过一些怎么爬的更快、更高效的文章,其实都是我自己研究NIAD的过程中感悟出来、学习到的东西。总体来说尽量保持两个人一直在动,其实你爬的有多快,主要不取决于你真正爬的时候有多快,而取决于你不爬的时间有多短,我们技术改良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去看。

户外探险:你们是几点开始爬的?

吴争:我们下午6点多开始爬,爬到将近早上12点30左右。我们目标24小时,但我们在最后一次练的时候觉得有希望冲20个小时,最后查的手表,是18小时28分。

户外探险:爬最后一段的时候基本上能知道大概爬了多少小时,当时你们俩心态如何?

吴争:我觉得当你全神贯注去想刷自己速度的时候,一般都会忘了风险,风险是在前面确定攀登策略和准备的时候去考虑。

比如说我决定带10个塞子,不带20个塞子,我肯定是想好了,我10个塞子应该是够用了,如果你觉得还有犹豫,我可以带15个。在上面的时候任何风险都是可以被量化分解的。

另外比如跟攀不再打备份结,如果两个上升器都失效,你可能会掉到绳子最底下的地方。但是我们想过,如果真的失效,掉落的距离内底下会不会有平台砸到你,如果没有那就冒这个风险直接往上走吧。

户外探险:这种忘掉风险的专注,我个人觉得是非常迷人且危险的,但二者又是同时存在的,这恰恰是它的魅力。还记不记得你俩爬完最后一段,已经安全登顶了的时候,你说的第一句话或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

吴争:我拍了拍他(田野)的肩膀。我之前设想过很多次,登顶是什么样的感觉。其实我觉得为这事情的努力,还是挺不容易的。这两年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新冠、加州的山火一烧就烧了两个月、中间的准备……感觉说这两年终于有个交代了。 

但事实上最后爬完的时候,因为顶上有朋友等着我,大家都在给你庆祝,给你加油,就很开心的氛围,导致你想给自己伤感一下,都没有机会。

户外探险:田野上来以后第一时间做了什么动作?

吴争:我们互相报了一下时间,几分几秒。其实最后冲顶之前搞怪了一下,冲击最快记录那帮人不都是跑着冲向大树是吧。我们两个人冲向那棵松树…

对比上一次登顶的瞬间,上次登顶还是挺感人,挺自我感动:觉得好累,熬了三四天你熬到顶了,而且给我太太打了个电话。这次是因为很多人,有这么四五个朋友在上面,其实这感觉还是不太一样,也挺自然的拥抱一下。

户外探险:顺其自然,挺好的。

吴争:其实爬到后半段真的是蛮累的。我们的策略,先是他先锋,然后换我,然后再他先锋再换我,就是中间交换了三次。最后我先锋的绳距总体花了比计划更久的时间,到后面肌肉陆续抽筋。没有很严重,但是一个动作扭错了,肌肉就开始抽。胸肌抽完了,背肌抽,背肌抽完了是小臂抽。每个地方都会抽,还是有点吓人的。因为有时你要是一抽,手抓不住就掉下来。

户外探险:爬完之后,有想过几年之后再冲击一下更快的纪录,还是先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说?

吴争:肯定能更快,我们这次爬的记录,如果我对上半段再熟一点,再把时间缩短2~3个小时也是有可能的。但速攀的东西到了极致,还真是挺危险的。 

比如冲击速攀纪录的人们会觉得,希望这次冲speed record是最后一次,最好这次就破纪录,否则下次还要这么危险再来一次,我可不想了。是有一些赌博性质在里面的,我们不想这样。

这种心态真的是蛮危险的,他们那种极致的方法一冲坠都是冲四五十米,这很恐怖的。对我们这种爱好者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没必要去做这么一件事情。但是我觉得 Nose速攀用12个小时以上应该都是可控的。通过能力的提高,对Free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线路的熟悉,最后能爬到12个小时左右。

速攀酋长岩攀登报告

Nose In A Day

认识我的朋友可能知道,2019年春天的时候田野和我用大岩壁的方式,耗时3天半的时间完攀了酋长岩上最知名的线路The Nose。在准备Nose的攀登过程中,我发现了另外一种更加有意思的玩法:Nose In A Day(NIAD,发音:乃亚德,或者,你丫的)。

在24小时内完攀Nose,对于当时正在向着4天完攀努力的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是那次不经意的一瞥,在心里埋下了NIAD的种子。在耗时三天半完成Nose之后,我和田野不约而同将下一个目标定为了NIAD。

之前把大岩壁攀登比作岩壁上的超级马拉松,后来我觉得,它更像重装多日徒步。而单日速攀大岩壁,才是真正更贴近百英里越野跑比赛的攀登风格:持续运动,不舍昼夜,身体、精神、装备、天气、线路的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比赛失败或者无法取得好成绩。

区别是,大岩壁中途没有补给站、没有撤退收容车,一切只能靠攀登者自己,同时具备更高的潜在风险——跑步失误最多磕伤扭腿,攀登过程中,出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训练期间,我们会携带两根60米主绳用于中途下撤,但是正式冲击NIAD的时候,我们只会用一根主绳,这意味着一旦开始,就无法下撤,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登顶。

攀登耗时最长的一段绳距:Changing Corner 摄影:Mitch Q.

把耗时从3天半降到24小时之内,这中间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非常多。本以为NIAD这一颗种子长到瓜熟蒂落只需要半年——春天完攀、秋天速攀,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经历了伤病、生活变动、新冠疫情、山火,甚至到了出发前两天,竟然因为意外抢不到进入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门票,中间的经历基本上可以拍成一部电影。

幸运的是,我们在2020年10月18日成功完成了攀登,耗时18小时28分。这一次爬上Nose,花的不是18小时,而是17个月。NIAD最重要的心得也不是这一天怎么爬,而是之前漫长的准备期间怎么练。我尽量在一篇文章里,把17个月里最精华的心得和收获写出来,让志趣相投者有所参考,共同交流大岩壁速攀这种非常有意思的攀登风格。因为,Nose是当之无愧的“全世界最炫酷的竞速赛道”。

前情提要




在阅读用速攀形式完成酋长岩之前,欢迎先读一下如何用大岩壁攀登的方式完成Nose这条线路:优胜美地酋长岩Nose 2019春季攀登报告

本篇攀登报告引用的所有绳距信息,均指最热门的路书Supertopo对绳距的标注,引用图片如下,读者们可以对照参考。

NIAD的攀登难度和攀登量

我们先对线路进行一些概括性的分析:

按照Supertopo,把每段绳距加在一起,Nose全线长度是3440英尺。基于我对美国路书的了解,一般200尺的绳距是刚好把60米绳子爬完的长度,这样转换过来,Nose的长度是1032米。一般分成31段绳距,简单除一下,平均每段33.3米,如果需要24小时完攀,则每小时平均至少需要两位攀登者攀登43米,换句话说,每一段绳距平均耗时应该控制在46分钟以内。

难度上来说,Nose自由攀登最难的单段难度是5.14a,纯器械攀登的难度是5.9 C2。一个对线路熟悉的速攀选手,可以利用French free技巧,把难度控制在5.10+ C1(也有路书说5.11 C1的),最难的动作(5.10d)可能存在于全程第一段,以及第19段的Lynn Hill Traverse(琳·希尔横移)。

再说的具体点,我认为Nose可以被爬成18段5.10,13段5.9或者以下。这里的难度定义对非大岩壁爱好者可能有些陌生,因为在一般认知里,线路的难度是客观不变的。但是速攀过程的French free爬法,即攀登者虽然不踩绳梯,但是可以使用任何可利用的器械,比如机械塞、挂片、线路上前人取不下来的装备、主绳、辅绳等,来降低难度达到爬得快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攀登者本身的技巧和对线路的熟悉程度可能会让体感难度有较大差别。

有了以上的简单数据分析,我们就可以把NIAD的工作量翻译成:24小时内连续攀登平均长度43米的18段5.10,和13段5.9或者以下难度攀岩路线。

攀登最后一段绳距。摄影:马珂

24小时看起来不短,但是在31段绳距的加持下,任何一个低效的攀登习惯,都可以乘以30倍来被放大。比如我们平均每段绳距在保护站慢5分钟,那么就是150分钟的浪费,也就是2小时20分钟。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

另外,Nose整体来说前半段简单,后半段难(必须多用绳梯来进行器械攀登),而且随着体能的消耗,后面会越爬越慢。所以在优胜美地速攀界对于Nose速攀耗时有如下评估:

  • 爬完前面4段,两个人都到达Sickle Ledge的耗时,一般是全程耗时的10%。

  • 爬完第11段,两个人都到达Dolt Tower,一般耗时为全程的30%。

  • 爬完第19段,在Camp 4之前的小平台,一般认为是全程耗时的一半。因为后面会有很多比较慢的绳距。

大岩壁速攀最重要的装备是什么?手表。没有手表,上面讨论的所有时间策略都将无从执行。我们在攀登途中会频繁看表,了解自己的状态,以及计时计圈,统计每段耗时,以供回家后分析总结。爬裂缝的时候手腕不适合戴手表,所以我都选择捆在安全带上。

COROS手表记录的登顶后的最终用时。摄影师:马珂

路线选择


Nose中途从13段到17段有两条分支:传统的走King Swing(“王荡”)路线,和自由攀登者走的Jardine Traverse(嘉丁横移)。两条支线哪条快哪条慢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如果能够自由攀登Jardine部分第16段(5.11c难度)的攀登者,走这边比较快。但是事实上,屡次Nose速攀纪录的攀登走的都是王荡,我认为这是因为王荡的特殊地形提供了一个几乎无差别切换领攀的方法(具体可以观赏The Nose Speed Record电影),对于一秒钟浪费都嫌多的速攀纪录来说,走王荡基本可以节省3-5分钟的切换时间。

我们在NIAD攀登过程中,选择了Jardine这条线,主要考虑如下:

  • 王荡路线之前爬过了,纠结了我们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荡几次才能成功,时间不可控。

  • 王荡第15段Texas Flake背后的烟囱,虽然只有5.8难度,但是在速攀时候要求全段15米不放保护搞到顶,心理上会比较虚。

但是嘉丁横移也有其缺点,也就是在到达16段结束Eagle Ledge(鹰之平台)之前,有一段10米左右的宽缝。保护这段宽缝需要5号机械塞(不然全程不需要5号),否则就是5.10a无保护的侧拉,非常考验心理。对于我们这样胆子不够大的攀登者,只能带上5号塞子,从缝里面挤上去。还好,有5号的时候,在Stoveleg Crack(炉腿裂缝,第8-10段)部分可以帮助省一些力气。

两个线路分支示意,蓝色为嘉丁横移,黄色为王荡

攀登策略



  • 指导思想一:适当激进

  • 指导思想二:不要冲坠

  • 指导思想三:尽量爬的快

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既要激进,又不能冲坠,最后达到爬得快的目的。速攀就是在这三者之间找平衡。在我看来,速攀毫无疑问比普通攀岩具有更高的风险,但是所有的风险评估都在事前——也就是说,我们在攀登准备过程中,要仔细评估每一段需要的保护器、爬多远不放保护、是否需要行进间保护、短绳距固定的时候抽多少、哪里可能有松石、爬到哪里可能会困、甚至万一想拉屎在哪个绳距容易快速解决(自带装屎袋子)。我追求的是一旦全部考虑周全,实际攀登之中不出任何意外,一切尽在掌控中,然后全神贯注投入到执行攀登动作中。

实际上我们10月18日攀登的时候几乎也实现了这样的效果,要说有没有预计到的地方,就是前半段爬的比想象中的快很多,然后后半段因为疲劳和对线路的不熟悉,比想象中慢一点(最后8段本来想的是8小时,最后爬了9小时多一点)。最终的总耗时还是少于原计划。

其次,是几点钟开始,几点钟结束,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我们选择的是日落前开始(秋天的下午6点左右),日落前结束攀登。有这么几个理由:

  • 希望在一个周末解决战斗。我们没有职业运动员那样大把的时间可以花在攀登上,攀登前后都有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以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追求攀登上的效率,还要追求从家里开始到回到家里全程安排极高的效率。从我们的居住地开车大约7小时可以到达酋长岩下,周六清晨出发,下午到达山谷后稍事休息,傍晚攀登。第二天完成NIAD攀登之后,田野和朋友们直接开回了家,整个旅程仅耗时42小时。我在高速公路休息区睡了一觉,周一早上也回到了家。

  • 平均分配难度。除了攀登本身的难度之外,NIAD特别要注意的是因身体的疲劳带来的精神崩溃。有一句话叫做,在连续攀登15个小时之后的黑夜里,任何事情都变得无比困难。所以我们宁可把黑夜的困难留给前半段状态好的时候,然后用白天的阳光给自己鼓劲。

  • 方便超车。Nose上的堵车情况是众所周知的,今年因为疫情,很多居住在外地的攀登者不来了,但是Nose上面依然有很多爬多日的团队。晚上大家休息的时候是最容易超车的,我们计划傍晚6点开始攀登,早上8点之前通过Camp 5(最普遍的最后一天露营点),这样理论上就可以不被堵在任何一支队伍的后面。

  • 避免炎热。虽然已经10月下旬,但是秋老虎一波加一波毫无消退迹象。加上还在燃烧的山火,简直给优胜美地的天气火上浇油。我们的计划攀登日白天最高温仍然逼近30度,所以尽量避开白天,有利于攀登状态和节约水源。

当然,夜攀带来的额外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相比白天,头灯照亮的岩壁看不太清岩点(感觉都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会需要花更多时间摸索。我设想的完美NIAD冲速度条件,是一个凉爽的早春白天,日照很长,清晨4-5点出发,争取天黑前登顶。

黄昏降临前的酋长岩,摄于2月的攀登训练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策略是两人如何分配领攀的绳距。我们的策略是,田野领攀1-11段,在Dolt Tower平台交换(除非行进间保护攀登,这里是一个强制汇合点,因为绳子爬完了),然后我领攀12-19段,在19段过后刚好又有一个平台可以换田野(这里是另外一个强制汇合点),最后在Camp 5上方,25段绳距的起始点做最后一次交换,然后我领攀到顶。我们三次交换,分别花了15、15和17分钟。不考虑领攀者的体力消耗的话,交换次数越少,效率越高。

攀登技术


速攀技术的核心要点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尽量让两个攀登者一直保持忙碌。我们爬得多快,不取决于我们真正攀登的时候有多快,而是我们不攀登的时间有多短。这样一来,普通攀登技术里一段一段的绳距切换方式永远只有一个人在移动,就显得非常低效。我们需要对攀登技术进行一些改良:

  • 技术一:短绳距固定(Short Fix)

我们在NIAD攀登里大量应用了短绳距固定(Short Fix)这一个技术,基本上除了两个攀登者交接的地方,每一个保护站都是用短绳距固定过的。短绳距固定就是领攀者到达保护站之后,把下面没有用完的主绳抽取一定长度上来,固定在保护站,这样跟攀者利用固定下端的主绳拉上升器,上面多出来的主绳则用来保护领攀者lead solo继续往上走。关于短绳距固定,我有一篇文章详细阐述过:用凌波微步来攀岩

领攀者会带一根20-30米的细拖绳用来回收装备,在跟攀者到达保护站之后,把上一段绳距收上来的一整串装备拉上来,然后切换正常保护,继续攀登。细拖绳最好穿过保护站的主锁或快挂,否则绳距有横移的时候容易飘走,导致跟攀者抓不到。

特别提醒,短绳距固定比较好的过站步骤是:跟攀者即将到达保护站之前,先利用上升器停在主绳上,把肩膀上挂的一串装备取下来挂在拖绳上让领攀者先拿走,然后趁着领攀者整理装备的时候,把自己挂上保护站、拆除固定绳索、切换正常保护等。这样可以最大化保持两人高效行动。

  • 技术二:行进间保护(Simul-climb)

对我们来说,Nose的绝大多数绳距都过难,不适合行进间保护,我们只在第4-6段使用了该技术,同时节省了大量时间。我们攀登这2.5段距离只花了26分钟。具体会在下面的分段详情里提到。

  • 技术三:跟攀摆荡

在Nose的传统爬法里,大概有8-9个摆荡。一般来说,跟攀摆荡需要使用lower-out技术,即跟攀者利用身体下方多余的主绳把自己慢慢放下来。这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在我们的NIAD里,只在第3段的第一个摆荡和Great Roof两个地方用了lower-out(两个基本上都快呈90度了),其他全部是直接松开荡过去。直接荡听起来吓人,但是实际上不会有危险,这是想要爬得快的所必须接受的心理考验。当然,领攀者也需要考虑到跟攀摆荡的难度,尽量把摆荡后的第一个保护放高。

另外,跟攀者拉上升器无需打备份结。这个听起来也有点冒进,但是事实只要技术熟练,上两个上升器同时失效的概率非常低,就算同时失效,只要下面没有小平台,掉下去了也不会受重伤。

田野在2019年攀登Nose的时候做全程最大的King Swing 摄影:Tom Evans

  • 技术四:适当拖包

Nose的最后10段绳距,整体线路呈仰角之势,跟攀者背着背包爬绳会比较累。如果领攀者也需要休息,或者合适的保护器用完了,可以考虑在保护站用拖绳+单向阀的简单组合,徒手把跟攀者的背包拉上来。

攀登装备


传统攀岩到大岩壁攀登,是一个装备从简到繁到过程:需要管理至少两条绳子、一整套拖包拉拽系统、携带绳梯、岩钩等器械攀登装备。从大岩壁攀登到速攀,是一个重新从繁到简的过程,仔细评估所需的装备,节省任何一点可能节省的重量。我们每次实攀训练完,都能对装备进行一次优化,甚至包括最后爬完NIAD,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优化思路。

- 保护器 -

全程不需要带岩塞(stoppers),只需要机械塞,和1-2个Camhook(直角岩钩)。具体携带的列表是:

  • Black Diamond Z4 #0、 #0.1、#0.2各一支:特别推荐,比X4好使,这是BD推出的新系列机械塞,意图取代X4和C3。#0是之前X4没有的号,非常小,路上没有强制需要的地方,但是带了会有帮助。

  • Black Diamond X4 Offset #0.1/0.2、#0.2/0.3、#0.3/0.4、#0.4/0.5、#0.5/0.75各一支:Offset类型的机械塞在优胜美地非常好使,尤其适合放置在以前岩锥(Piton)留下的痕迹里,一定要带上。

  • Black Diamond C4 #0.3一直到#4,#1需要三支,其他每一个号两支,外加一个#5。我个人不喜欢超轻版(Ultralight)的C4,因为配的扁带太薄太窄,NIAD有大量抓塞子动作,很割手,新款的C4就很好地融合了轻量化和舒适性,而且4号以上自带收纳钩,节省空间。

  • 1-2个Camhook(直角岩钩)

最爱三支Black Diamond Z4

在实际攀登里,不需要领攀者一次性带上所有的保护器,可以有策略地安排给跟攀者背负,提高领攀速度。大概分配如下:

  • 特殊型号:#5只在第8段、第16段和第17段起始可以用上,如果走王荡,则全不需要;直角岩钩只在第22段、第25段需要。如果走王荡,那么第16段也需要。下面不再复述这两种特殊保护器信息。

  • 1-6段,不需要如下装备:1个#1、2个#3、2个#4。

  • 7-11段,所有#0.3或者以下的塞子都可以不要。

  • 11-13段,只需要#0.75到#4。激进一点可以只带一个#4。

  • 14-15段,只需要6个快挂。

  • 16段:缝从小到宽,从最小到最大基本所有塞子都可能用上,5号不留,带上去之后留在第17段起始不远的地方。

  • 17-25段:不需要#2、#3、#4。

  • 26段:是最后可能需要一次#4的地方,一个就够了。

  • 27-28段:需要三个#1,尤其是短绳距固定之后爬第28段,有1-2个#1,和1个#0.2/#0.3 Offset,可以走得很快,具体怎么走见下面分段攻略。

  • 29-31段:建议领攀者多带一些塞子上去,因为最后一段仰角很大,跟攀者背负太重的话拉上升器会慢。记得31段最后需要一个#0.75过渡。

  • 最后,建议带一根50cm左右的可伸缩作弊杆,在第19段的Lynn Hill Traverse(琳·希尔横移)的第2个挂片和第27段Changing Corner(转换角)绳距的三个挂片可以节省时间。

- 器械攀登相关 -

此类装备尽量往轻量化追求。下面是我们使用的,也是我们能找到最轻的,如果有更好的方案欢迎讨论。

  • Metolius口袋5阶绳梯2个,需要不同颜色。

  • Petzl Footcord跟攀绳梯2个。轻到不能再轻,而且可以包裹住脚,上升途中不会脱落。

  • Petzl Evolv Adjust个人固定系统。长度可以随时调节,很方便,缺点是承重时候调节有些困难。

  • Petzl Ascension上升器,左右手各一支。轻量和方便性的完美统一。

  • Petzl Micro Traxion。经典单向阀。

  • 基本不需要长扁带,但是我们带了一条备份,以防攀登途中丢一根绳梯。

- 锁扣 -

  • 8个Alpine Draw:锁扣用了Camp Photon,头比较小,可以比较方便扣进那些原本就卡在岩壁上比较奇葩的岩锥和岩塞,且手感丝滑,赞不绝口。扁带是Mammut Contact Sling Dyneema 8.0 60cm。

  • 4个改装过的运动攀快挂:把快挂的其中一个扣换成了带锁的,用于增加摆荡安全性,带锁这端扣绳子。

  • 主锁尽量买大的,我们用了很多Petzl William或者Am'D,虽然大,但是还比较轻。需要8-10个。

- 其他攀登装备 –

  • Grigri两个

  • Black Diamond 9.4mm Dry Rope 60m 轻量化绳子,配合grigri使用非常顺滑

  • (田野)Black Diamond Solution Guide安全带。这款安全带比Solution加长了装备环,同时安全带比较宽,悬挂时比较舒服。

  • (吴争)始祖鸟C-Quence安全带。其实始祖鸟系列里,395a才是最舒服的适合大岩壁的安全带。我决定用更轻的C-Quence,只是为了激励自己爬的快一点。

  • (田野)Black Diamond Vector头盔

  • (吴争)Black Diamond Vapor头盔

  • Black Diamond ATC Guide两只(保护器备份,同时从East Ledge下撤的时候需要这个来绳降,固定绳索太粗,Grgri吃不下)

  • Wild Country Ropeman 2(上升器备份)

  • Mountain Hardware Multipitch大小背包两个,30L的跟攀背,20L的领攀背。

- 鞋服 -

  • La Sportiva TC Pro岩鞋。当之无愧的传统攀和大岩壁鞋王。记得买大一点才能穿的舒服,可以穿8-10小时不脱。

  • 接近鞋一双。跟攀时候两人轮着穿,这样路上少带一双鞋。下撤途中需要的另外一双鞋子请朋友们提前带上山顶了。

  • Black Diamond Alpenglow长袖攀登服。两年来的最爱,每次出门爬传统攀都只穿这件。冬暖夏凉,长袖防刮擦,帽子防风又防晒。基本上优胜美地老岩棍们都有一件Alpenglow,穿脏了翻过来继续穿。这件衣服的名字也很有意思:Alpenglow,就是日照金山,日出时候最美的一刻。唯一缺点是没有亮色可选。

  • (吴争)Black Diamond Cedro攀岩裤。我有八条。

  • (田野)Prana Stretch Zion 攀岩裤。他也有好几条。

  • 保暖薄外套。两人轮着穿。

  • 保护半指手套2副。理论上也可以只带一副跟攀的时候两人轮着用。为了不搞的太暧昧,且手套也不重,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各带一副。

  • 头灯2个。

- 补给 -

  • 水。水是最重的物资,带多了浪费体力,带少了渴死在半路。每个人的喝水习惯以及天气状况,又会对饮水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这里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经验积累,来自行评估。我们的数据仅供参考:两人一共喝了大约7升水,气温在摄氏9-25度左右,夜攀为主,仅在最后2段暴露在阳光下,且时有微风。

  • 咖啡因。NIAD避免不了夜攀,像我们这种傍晚开始爬,白天结束的策略,最累的时候就是日出前的最后一个小时。所以适当的咖啡因会有帮助。注意不要摄入过量,不然因此产生的利尿效应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水。

  • 电解质粉。可以冲到水里面,也可以带盐丸,看个人喜好。避免抽筋。

  • 食物。有观点说爬NIAD会消耗12,000卡路里,所以应该相应准备能量补充。但是这个因人而异,不加复述。

登顶前,在山谷地面看到的我们。摄像:谢谋哲

日常训练

速攀大岩壁是一项非常综合的运动项目,需要技术、体力、经验、熟悉线路和对效率的极端掌控。就如文章开头所说,能够完成NIAD,24小时里天时地利人和固然重要,但是之前的持续训练,才是成功的最主要保障。

我的NIAD训练一波三折。

2019年9月开始训练,10月下旬因为训练过度身体出现莫名其妙的疲劳和病毒感染,最终放弃攀登季。然后2020年1月重整旗鼓,重感冒之后依然进度满意,直到3月初感觉万事俱备只等最后一击。然后新冠来袭,岩馆和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前后关闭,拔剑四顾心茫然。

3月底开始,跟全世界所有攀岩者一样,开始在家瞎搞:爬楼梯扶手、爬小区儿童公园、爬梯子……4月,放弃春季攀登的幻想,开始转入有氧体能训练。如何在疫情期间训练大岩壁?跑步。6月岩馆终于重开,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因为疫情反扑被迫关闭。整个夏天只能继续跑步,每个月跑250公里,最多的六月跑步海拔总提升超过了9000米,外加有限的力量训练。优胜美地有条件重开之后,8月底我们终于再次去到酋长岩,看看自己大半年没攀岩是什么状态。

疫情把人逼疯。摄影:王粥粥

9月初,岩馆终于没有倒闭,撑到了有条件重开。就在我们觉得万事开始向好的地方发展的时候,加州遭遇了历年最大的山火,烧得整个州的天空都像世界末日。而最大的一片火区,就在优胜美地南边。果然不其然,公园再次关闭。

能做什么?只能继续等待。距离上次酋长岩训练一个月后,9月底公园在烟熏火燎之中开放,我们在开放的第二天就去往酋长岩,一边闻着烟味,一边进行最后一次训练。这次训练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9小时爬到线路的计时中点(19段顶),12.5小时爬完了Great Roof。按照传统算法,我们不仅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攀登,更有可能突破20小时。

就在我们准备三周后正式攀登的时候,过于激动的我又犯了去年同样的错误:优胜美地训练完之后没有休息好,就展开了下一周的训练。导致身体又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感染,非常疲劳、心率奇高、在岩馆爬平时能够onsight的线都吃力。吓得我直接跑去进行了一次新冠检测,还好结果是阴性。

最后攀登前的几星期,每天都睡不好,一闭眼睛脑海里就是哪个绳距该怎么爬。还好身体在最后一周开始的时候恢复正常,接下来主要内容就是吃喝睡,把体力调整到最好,顺利完成了攀登。

流水一样说了这么多,希望这些波折都属于不平凡的2020年。在正常的日子里,大家应该都是有岩馆可以爬,有线路可以练,想去就去,开开心心。爬进24小时,只需要攀登者能够稳定攀爬5.10+的花岗岩裂缝。但是最关键的三大因素却是其他类型的攀岩爱好者不容易具备的:熟练操作整个速攀技术系统、24小时运动的耐力,和对线路尽可能熟悉。

技术、耐力和熟悉线路三大要点里面,只有最后一个才需要在Nose上面训练,前两个理论上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攀岩目的地实现。

  • 速攀技术系统理论上可以在任何多段传统攀岩壁上练,但是如果线路本身保护站是挂片,练起来会放心一点。在我熟悉的线路中,有如下绝佳训练线路:Moonlight Buttress、Regular Route NW Face of Half Dome(有能力的可以爬car to car 24小时往返)、El Cap West Face、Nose从起步到Dolt Tower的11段等。以上都要求在一天之内完成。

  • 24小时运动的耐力。实际上训练不需要真的运动24小时,但是我们可以挑这24小时里最痛苦的一段:通宵运动来达到训练效果。在NIAD之前,我进行了三次通宵训练:在家附近通宵跑山路、在酋长岩上两次通宵攀登。这让我对通宵之后自己的身体的反馈有了很好的把握。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单段线路上刷过趟,一天半刷30多趟这样的耐力训练。在岩馆里,也有专门针对此类耐力的训练方法,详情见我之前的文章:汉斯积分法:如何量化攀岩耐力训练

  • 线路熟悉带来的效率提高不言而喻。所以我强烈建议在考虑NIAD之前,先通过大岩壁方式完攀一次。首次攀登Nose就直接实现NIAD的人不是没有,但是非常难,而且这样的人本身一定已经是优胜美地花岗岩裂缝攀登的高手。除非可以成天混在优胜美地,如果是像我们一样的周末勇士,或者干脆没有生活在加州,我们最好给两次Nose攀登留足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中间包括几次到Nose的实线训练,来确保NIAD的成功率。哪怕我们已经爬了很多次的Nose下面1-19段,直到正式攀登,还是比最后一次训练整整快了2小时。

在锡安国家公园完成单日月光扶壁攀登

分段绳距信息和技巧

第1段:横移到左边爬上一个平台,刚好有凸起的石头挂一个60cm扁带做保护。起步一段是比较简单的掌缝,可以爬高一些放一个1号,再爬两三米可以放一个0.4号。后面需要放一些0.75和1号,抓塞子快速通过,适当取走抓过的塞子,不需要留在路上。然后有一个横移1-2米到右边再返回的路段。横移过去头的高度有一个向下的裂缝可以放一个0号,再度返回左边后,裂缝变细,用0.1-0.2之间的任何塞子都可以,抓塞子爬到平台结束。注意使用线路上凸起的小平台和抠点,不要只关注裂缝。

第2段:起步向右再返回,是比较简单的地形,可以不放保护。后面越爬越细,胆子大的话领攀可以短绳距固定爬到摆荡点,胆子小可以在细缝之前停下来。到一个挂片之后开始向右摆荡。摆荡过去是一连串的pin scar,做手点比较奇怪,不过涨脚很舒服。这里有一个#0.75或者#0.5/0.75 offset会很有用,也会用到#1和#0.4。可以一路不留保护一直到站,或者高处留一个1号。到保护站前是一小段face,注意使用抠点。第二段跟攀可以直接抓挂片上原有的扁带来摆荡。

第3段:因为第2段不长,所以跟攀会比较快,故第3段短绳距固定不需要抽太多绳子。起步站到右边平台上,身子向左探,在右边的缝里塞0.3号,右手拉塞子,左脚跨到左边的凸起,左手掏左边一个pin scar,或者用紫绿色Offset,重心移到左边马上调整一下站起,上边可以放一个#0.4,放好后收走右边的#0.3,继续往上。接下来一段很多地方不好放保护,但是不难。爬到挂片处就利用延长扁带做脚点或踩挂片快速通过。保护站之前是一段简单的5.7 face。跟攀到达保护站前也需要用力松开最后一个挂片,快速摆荡。

第4段:也不需要抽太多绳子,因为第一个绿色保护之后要站到上面再做侧拉动作,有点暴露感,做完这个侧拉之后加绿色保护,然后还有一个略难的动作,大概放进去一个绿紫色Offset抓一下之后就能够到上面挂片的绳索,连续走挂片,到第四个之后就是让跟攀者放下来摆荡,到达另外一个裂缝之后踮脚抓下一个绳索,再摆荡去右边的简单裂缝。站上平台后,领攀者抽完所有绳子固定,开始跟攀。同时领攀的人继续前进,走不远有一段竖直裂缝可以放一个保护,翻上去之后就很简单了,但是路上记得放一两个保护器,走到比正常Sickle Ledge高一点的保护站放锁穿过,这时候跟攀的应该到前一个固定绳索的保护站了。一旦跟攀到达前一个保护站,领攀的就继续抽完主绳,包括装备拖绳,因为后面一两段不需要收装备,背后不拖着绳子可以方便快速前进。收完后,两人行进间保护继续走,直到跟攀的到达保护站,开始保护。这时候领攀者已经几乎到达上方第5段的5.9+难点了。

2018年我和田野(右)在Nose下半段训练,左边同时攀登的是Alex Honnold。

第5-6段:保护站之前的5.9+裂缝抓塞子过,保护站不需要固定,可以考虑在保护站留一把锁(永远留着,有时候保护站上也有前人留下来的锁),或者往上爬一点,有一串横着挂的绳子,在绳子的最右端附近一般会有前人留着的锁。扣上之后把领攀的放下来,这时候60米绳子差不多刚好用完。跟攀的往上走,同时就是把领攀的往下放。两者注意沟通,放到5.9+裂缝开始的地方附近,清除这一段下放区间的保护,开始摆荡。摆到下一个保护站,领攀者切换Grigri保护跟攀的,同时把身上的小号塞子取下来,后面到Dolt(第11段顶)之前都用不到了。跟攀的穿接近鞋爬,不用上升器,到同一个位置也摆荡,到达同一个保护站。这时候把#3、#4、#5给领攀的,小号塞子给跟攀的。

4、5、6段的过法听起来听罗嗦,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会非常迅速,大家亲身试一下就知道了。

第7段:简单,领攀用Supertopo的B方案摆荡。爬到和前一段横着的绳子差不多高的地方右边会看到一个挂片,这是C方案,B方案还在上方。摆荡完之后是颇具暴露感的5.9侧拉,不放保护直接上到保护站。领攀抽完绳子再向上,因为下一段是5.8掌缝,会走的很快,可能比跟攀到站还要快。跟攀的用上升器,摆荡处直接解开荡,荡的会有点大,不要怕。

第8段:简单5.8裂缝,大概爬到宽屋檐的地方绳子刚好用完。这里可以用一次#5降低难度,然后就把这个大机械塞留给跟攀的了。

第9段:需要#3、#4塞子了。后半段裂缝越来越深变得复杂之后,注意看左边的裂缝,是很好的手点,然后到达破碎路段之后就会变得简单。

第10-11段:翻上烟囱之后往上走不久就用完了抽完的绳子。裂缝逐渐变宽,起先是两个#3交替使用,后面是两个#4。用两根菊绳,各挂一个塞子。一根非常短,胸部的高度,一根是手伸直的长度,交替推塞子。比如,左手是长的,伸到最高处,塞塞子,拉起自己,右边塞子塞到能够到的最高处,这时如果累了可以身体重量压在右边稍作休息,再出左手。适当调整卡在裂缝里的脚。在第10段结束的时候固定,拉完绳子爬到第11段顶Dolt结束。跟攀者保护这段的时候可以吃喝,减少Dolt交替时间。

Dolt Tower第一次交换。

2019年秋天在酋长岩的训练,Dolt Tower小憩。摄影:关俊杰

12段:放下来,横移,不要怕挤,用身体和大腿卡住大胆往上。适当时候往右看,右边是一个掌缝,用上就可以快速往上爬了。熟悉爬法之后就可以全程不放保护,直接爬到保护站。这样跟攀者可以直接荡,不需要Lower-out。

13段:普通裂缝,前面号小,后面逐渐变宽,最后可以推一个#4到顶。

14段:嘉丁横移。需要利用绳梯,第二个快挂有点难挂,最后一个动作是强制5.9 free,夜里记得往上看,手点在上面。大胆做,快点搞定就行。除了第一个快挂,后面每个都扣绳子,方便跟攀者。

15段:继续大胆搞,不难。5.7 C1,两个挂片上留两个快挂。很快。

16段:这段绳距的下半段我需要用绳梯。各种塞子都需要,记得好像最小的需要#0.2。缝变宽之后恢复free快速前进,留一个#4在裂缝做最后的保护之后,推一个#5来挤宽缝一直到站。

17段:开始可以用一下#5,留在那里,后面再也不需要这个号了。最后右边高处放一个保护,然后从左边上,坚决一点。

18段:起步的地方右手边有一大块空心石块,面积有一个平方米大,很恐怖,千万不要用。Lynn Hill Traverse的第二个快挂用了作弊杆,其他都可以在free动作做完到位之后直接扣,走完快挂之后有三个地方可以放#0-#0.2小塞子。

固定后横移到19段顶,横移下攀的过程中有一块两个拳头大的松石,要小心。给跟攀者上方保护,同时取下装备。此处第二次交接。

20-21段:连爬。起步是裂缝,有点仰角,注意利用非裂缝的点和抓塞子通过。之后一直偏向左边走,翻一些大概class 5的石头块,Camp 4突然出现在眼前,我们不做停留,不放保护,转向右边一个slab裂缝,裂缝结束之后是一段5.7的face,只要相信它是5.7会很容易通过,通过之后到达保护站。

22段:Great Roof,全程最耗时的两段绳距之一。起先向右很简单的class 5,然后挂一个快挂,开始拿出绳梯爬左边的仰角裂缝。前面需要很多#0.5左右的塞子,后面主要需要#0.4和#0.3,还有camhook,充分利用前人留下的装备。到达横移的时候,挂一下前人留下的锁,横移路段比较简单,大概3-4个动作就爬完了。可以用#0.1、#0.2、#0.3和camhook。横移不留保护,方便跟攀lower out。这一段横移也有中间摆荡的过法,不过不清楚爬法。仰角路线尽量别延长塞子,容易跟攀者清理。保护Great Roof的时候跟攀者可以吃喝拉撒。

23段:Pancake Flake爬起来很舒服,记得带上大号一点的塞子,这一段用得到。前半段虽然是裂缝,但基本是运动攀爬法,还有体力的话会很简单。后半段上绳梯器械攀登。

附赠一段以前拍的Pancake Flake攀登视频。

24段:前半段是奇怪的喇叭口裂缝,在合适时候尽快向左边裂缝转移,左边用绿色,后面用紫色塞子,爬完了就可以快速到Camp 5,不停留,继续向右往上,使用Camp 5上方的保护站。

25段:窄缝需要小心,使用一次Camhook。窄缝差不多结束的时候尽快向右边比较完整的裂缝转移。这段也比较耗时。

26段:前半段可以留下所有绿色,后半段差不多的时候可以把3号也留了。带着4号爬完。后半段不难,可以直接free。

27段:前面是由细到粗(3号塞子)的双缝,过Changing Corner推荐用作弊杆来扣快挂,过完夹角之后还会有细缝需要器械攀登,记得保留小号塞子。这一段也很耗时。

刚刚过完Changing Corner,看那锋利的夹角。摄影:Mitch Q.

28段:左边裂缝红色1号连菊绳,右边蓝黄色小号offset加挂绳梯,左脚在裂缝里,一推一推就上去了,保护留在右边裂缝里。走到裂缝交界处,右缝消失,左缝继续保持1号塞子的大小,直到翻上去5.8掌缝到达保护站。

29段:中小号塞子,翻到alcove(不好翻译,凹进去的地方?)里面之后可以不放保护快速向上,最后可以右脚挂脚翻出alcove,到达最后两段的保护站。

30段:完美的10c裂缝,还有力气的话可以free。塞子从0.5号开始,逐渐宽到1号。可以考虑在bolt ladder开始的地方固定,让跟攀者往上走一点,否则等太久。

31段:挂片梯(Bolt ladder),一共有23个挂片。注意在仰角地方和有角度变化的地方保留快挂,方便跟攀者解开。最后一个快挂留在有辅绳套的挂片上(大概第16个),后面都别留,直接爬到顶固定,这样绳子最直。另外一个识别的办法是,第16和第17个快挂之间有一个需要放0.75号塞子的凹槽,在凹槽之前留快挂就行。

31.2段:从最后一段保护站还要向上走20米左右,两人都到达那棵著名的松树,才算攀登结束。

最后,我把我们攀登的每段实际用时在下图里标注出来,跳绳距的标注,意味着两段连爬:

能不能更快?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就算我们攀登能力不变,只要对上半段绳距更熟悉,再节省2个小时完全没问题。我个人认为,15小时以上的NIAD不需要非常强的free能力,但是能否进入12-15小时的区间,就取决于攀登者能否做到只在极少量的绳距使用绳梯。到12小时之内,就意味着那些5.11绳距(比如第16段、Great Roof段下半段5.11d)都得直接free。再快,进入6小时内的区间,则需要在5.10绳距开始行进间保护,风险大大提高。至于2小时爬完Nose?请系好安全带,直接观赏电影The Nose Speed Record。

感谢

感谢贴,听起来很俗气,但是这是我真实的想法。这两年NIAD的旅程,是对一个攀岩项目的追求,也是对一项新兴运动方式(至少对中国人来说)的探索。没有天赋异禀,若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没有这些高手和热心朋友的帮助指导,我是绝无可能完成这项目标的:

  • Wade Morris教了我Short Fix技术

  • Jason Antin分享给我他的NIAD装备列表

  • Bill Wright教我长期训练方针,和有益的读物

  • Hans Florine介绍了很多单段技巧,甚至“开车”带我去摸上半段绳距

  • Mark Postle指导我日常耐力训练

  • Daniel Joll介绍过快速过一些绳距的技巧

  • Eric Griffith帮我优化速攀装备系统

谢谢搭档田野,江湖人称“田大开路机”,人狠话不多,稳定靠谱。能够在这复杂多变的两年坚持一起努力到最后,此等友情难能可贵。

还有攀登周末不辞辛劳赶到优胜美地山谷义务劳动帮忙拍摄和搬运物资的朋友,他们真的是百忙之中,要么请假,要么下班后第一时间赶上飞机或者开车过来,活动一结束又要迅速回到工作岗位:

邵远、谢谋哲、马珂、Mitchell Quiring、Connor Koch

外加“千万不要坍塌”户外群里日常互相鼓励的朋友们。

最后是妻子,能够一直支持鼓励我追求梦想。我爱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