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科举的桥

 zdjphoto 2020-10-22

编者按语:

黎里老街,据蔡丙圻《黎里续志》记载,原有大大小小各式石桥41座,至2020年8月统计,原汗原味的古桥有青龙桥、迎祥桥、道南桥、梯云桥、进登桥、清风桥、望恩桥、秋禊桥8座;根据原有基础,恢复原貌的有梅兰桥、太平桥、傅家浜桥、鼎新桥、登瀛桥、杉板桥、大陵桥、明月桥9座;保留一定基础,以后还将恢复的有子来桥、里仁桥、接桂桥、望平桥、通秀桥等几座。黎川四季歌截止今日,推送守望庐主古桥文章24次,加上内附小稿7篇,共计31件。因得友人关注,提出宝贵意见,为守望庐主认真吸纳,以后汇编成册,纠正不少失误。在此深表谢忱!

      下月起,黎川四季歌将推送“黎里弄堂故事”系列。希望各位继续关注,提出宝贵意见。

黎里古镇核心保护区留存至今有二十五六座,其中梯云桥、进登桥、登瀛桥和接桂桥,同应考科举密切相关,接桂桥最近已有小文记叙,说说前三座考科举的桥吧。

(梯云桥,俗称:塘桥)

第一座是镇中心的唐桥,梁式单孔,正式名字叫梯云桥,此桥上宽3.9米,下宽3.7米,犹如一架倒置的梯子,这里有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可参阅《古镇黎里》一书《古桥》中《最窄的桥》一节。此桥取名,同黎里读书阿官考科举的决心大有关系。且听下面一首七言诗:“。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此诗有“梯”有“云”,题目就是《梯云》。黎里的读书士子,不是凭空就想直上青云,而是凭三寸舌,凭五言诗,能说会道,写诗撰文,进而安邦定国,施展才能。

(梯云桥桥墩上宽下窄)

第二座叫夏家桥,正名进登桥,同梯云桥相邻,都是梁式单孔,南北两个桥墩下部各有一个长方形泄水孔,不仅形体美观,更重要的是发水时节,可以增加流量,减少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延长桥的寿命。

(进登桥南堍)

查徐达源《黎里志》:“进登桥,俗呼夏家桥,跨发字、染字两圩。初建无考,明嘉靖七年(1528),游方僧修。国朝乾隆三十八年,里人重建。”夏家桥初建年代难以考查,徐达源说游方僧嘉靖七年修,用“修”字,看来夏家桥此前已经是石桥了。这位游方僧募得银两,遵从地主意愿,取名进登桥。这个取名主要得归结于黎里读书好风气。南宋淳熙五年(1178),赵磻老隐居来黎,不仅奠定了黎里作为江南大鎮的基础,而且在自家花园里,给青少年授书教读,传授四书五经。黎里百姓开始重视诗书,把诗词文章作为立身行事的重要元素,相当一部分青年,应考科举进入仕途。宋理宗淳祐四年甲辰科(1244),魏汝贤考中状元,吴江县唯一的恩科状元。

(进登桥北堍)

此后,黎里鎮秀才、举人、进士屡见不鲜。黎里百姓,尤其有读书阿官的人家,都说夏家桥地势好,风水好,好风水育好人才。当地有位宿儒,早年山西做过知府,常向人讲述黄河鲤鱼跳龙门的奇观。不久这故事就被演绎到夏家桥了,大家都说,每年发水时节,夏家桥下多有鲤鱼逆水跳跃。从桥东跃出水面,在桥下划出美丽孤形,钻入桥西河面,也有从桥东泄水孔钻入水面,眨眼功夫,从西泄水孔跳出来。这一钻一跳,鱼身上就会闪现龙鳞,金光闪烁。记得大诗人李白有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夏家桥鲤鱼,一样不同凡响,犹如进登龙门,有人仿拟了一下:“黎川三尺鲤,不在孟津居。点额已成龙,归来伴凡鱼。”夏家桥修建完成后,正式取名进登桥。

 (进登桥)

    第三座与考科举相关的桥——浒泾桥,正名登瀛桥,与鼎新桥紧邻,三步可跨两座桥。

(2017年重建登瀛桥)

(登瀛桥铭牌)

   明清两代,这儿可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茶馆、饭店、客栈,以及种种商铺、摊贩,鳞次栉比。每天傍晚,男女老少结伴来此桥畔,有的购物,有的小酌,更多的前来散步闲游。明朝成化、弘治年间,“瀛桥联袂”成为著名的黎川八景之一。登瀛,登上瀛洲的节缩,源自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十八学士登瀛洲”故事,至宋代,汪洙又有《神童诗》:“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这是何等豪迈的口气,如果说梯云桥,只是表达应考科举的决心,进登桥有了一定进身之阶,那么登瀛桥,不只得中进士,而且独占鳌头,引领三百新科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登瀛桥与鼎新桥紧相邻)

      黎里守望者讲黎里故事,且听下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