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更需要学什么?

 江北大汉 2020-10-22

纽约中国广播网的华语记者程蕙,向国内的同行介绍了这样一种情况:在美国,小孩子满5岁时,一定要进入到一个地方,让他在进入小学之前能够学习群体的生活,怎么样跟老师进行学习,离开他的家。但是如果在这之前,5岁之前小孩子要不要进入到幼稚园,要不要到学校去,不是像国内那样的要求。

美国家长的想法与做法,恐怕是我们的家长们根本无法理解的。我们的家长更愿意、更能够接受的是什么?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早早地就把孩子送进幼稚园——我们通常更习惯称之为幼儿园,并且不少人为了孩子能够接收到优质教育,不惜掏“天价”学费将孩子送到“名园”。一旦进了幼儿园,那么,我们的孩子的苦难岁月也就开始了:从此,我们的孩子里面要背诗、跳舞、写字、画画等等——近年来,居然还出现了与之相关的各类“考级”。为什么我们做父母的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的孩子掌握的这些才艺,乃是做父母的向他人炫耀的资本,自己的孩子属于神童的证明——尤其是那些自己的人生不能算很成功,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家长。

不过,我们的家长可曾想过,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可以说,当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展到那一步的时候,我们靠强化训练或者说靠“偷跑”为他们赢得的起跑阶段的些许优势,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反之,我们因为违背孩子成长的规律而对孩子造成的某些伤害,却有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厌学,比如说健康受到损害如近视等等。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说,对于学前儿童来讲,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恐怕还真的是如何跟其他人相处或者说融入环境,再就是怎么跟着老师学习。因为只有顺利解决这两个问题,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预热”或者说心理上的准备工作,那么,才能尽量减少我们的孩子日后学习生活中可能遭遇的麻烦。所以,我们不能不承认美国的家长还真抓住了早教的重点。

中国的家长大多很累,这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过早地将学习压力加到了孩子的身上,也让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可我们想过没有,神童只是个别,并且无需靠“精耕细作”——也就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便能取得突出的学校效果,所以,我们是不是该对我们的早教观念进行必要的修正,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反之,美国的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放任”其实并非毫无意义,或者说是不负责任,因为虽然他们的孩子晚一些学习了ABC,但却学到了日后进入学校教育必须掌握的东西。与此同时,美国的孩子所显示出的长跑过程中惊人的后半程的耐力,也足以证明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并不正确,需要反思。

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样属于家喻户晓的家教语录还有这样一句:“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过,这话通常是被批判的——尽管我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可在衣食住行上让孩子适当“紧”一些有何不可?否则,还不让他们变“修”了?但我以为这话换个思路还是有它的价值的,那就是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没有必要把幼小的孩子搞得太苦:太小的年龄,太多的学习内容,太大的学习压力,这难道就是对孩子负责,就是爱孩子?至少在我是很不以为然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