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宇极:但得读书人似我

 新用户2356fYUI 2020-10-23

按:

诸位朋友佳节安康。

最近忙,疏于更新,订阅人数不断往下掉。今天只好祭出大杀器,希望能涨两个粉。

大杀器是白宇极兄为我写的书评。

这个书评,真是任性啊,最出彩的便是这句:“但有时也不免抱怨,为什么这样的烂书你也要推荐?”这句原话,他在QQ上跟我说过。

我与白兄结识已经超过10年。白兄读书极为勤奋,又才华横溢,少年时代亦眼高于顶。但他是那种低调的狂,看一众名流表演,无非默默路过,眼球也不转一下那种。

突然有一年,他进了一个教育杂志做编辑,之后竟然专注教育,且耕耘越深。我曾大惊。因为我以教书为职业,而多年来不以教育为事业。要到菜虫出生,感受到造物的神秘,才渐渐死心塌地关心教育。而白兄显然,也明白了教育蕴含的能量。

要给个标签甚难。白兄对教育见地很深,但不属于任何圈子。在我那些尚未如范跑跑般广为人知的朋友中,男有白宇极,女有童蓓蓓,都是我所佩服的。我希望他俩赶紧各自鼓捣一本书出来,让我弹冠相庆一下。

还有,居然将小书跟徐皓峰的书放在一起,我那两位视徐皓峰为偶像的朋友要不满意了。

本次转载,获得了公号《白卷》的授权。


但得读书人似我

文/白宇极

路上读两本书。一本是徐浩峰《刀背藏身》,一本是蔡朝阳《但得爱书人似我》。这两本书有共同点,文字风格不类大陆任何流行的文字,朴实无华,丝毫没有矫揉造作。

我想起以前做传媒时,按职业习惯,总要把写好的稿件给受访者,请求他们纠正其中的事实错误。但大陆没有很好的氛围,大概每次稿件回来,都被涂抹的一塌糊涂。我往往去信反复解释,此非勾兑,谨注重事实即可。

有一次,我实在忍耐不住,就发了一份狂妄的信过去,说我的文字并不承于49年之后的传统,无论是谁,放自己的文字在里面,都会有十足的割裂感,即如此,为何你们不自己重写署上自己的名?

我想汉语是美的。尤其是,当你认真对待它,放入自己的心血之后,它有一种生命的律动感。但现在,很难见到那种令人心折的美。

我以前特别喜欢范福潮的《书海泛舟记》,里面的文字就是如此。看起来拙如老农,但难以增删一字,这没有数十年的功底是达不到的。后来我看他的《父子大学》,才明白这传承来自中国文化的真正血脉。

它温和,优雅,让人愉悦。恬静时如同坐看白云苍狗,时空不动。震怒时如遇雷霆万钧,战栗心惊。但读来总有“不忧不惧”的感觉,仿佛看一个独立而坚定的身影。我常想,这大概就是文明人应有的气质吧。

当读书进入到文化血脉之中,那即是进入一个美好而无法企及的世界,就像看到前面有无数甜美的梦,永远也不能停歇。我也由此热爱这些写字的工匠,他们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文化造梦师,秦汉唐宋,宽袍大袖,侠骨风流,每每尽在其中。

恰好徐浩峰和蔡朝阳的文字都属于这一种。我很快翻完了。这过程很愉悦。数十年里,如今书店摆满各式各样的书,但大概没几本可值《司文郎》中盲僧一嗅。

老实说,我读蔡先生的文章,大概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以往每当他写读书的篇章,看见书目总要买。但有时也不免抱怨,为什么这样的烂书你也要推荐?

好在我买活人的书不多,也多少理解“我的朋友胡适之”的难处,想想也就算了。后来有一次我在网上说,买的不少书觉得很不爽,就都送了人。蔡先生批评我说,这是对人不负责任。我心想,你哪里知道,你推荐的书我也买了些不爽的,有些还送给你的朋友了唉。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蔡朝阳写读儿童书的体会文章。充满父爱,满满都是深情,按照他的志向,我想大概总有一天会超过龙应台先生的《目送》。这些文章里面提到的书,我买了七七八八,受益匪浅,因此我也推荐给不少读书的父母,那终究是一个过来人认真体会过的生命体验,是难得的经验之谈。

我有时,对大陆的教育不抱高蹈的期望。我相信无论教师、家长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因此十分理解大家烂下去的决心,但对儿童,我仍旧希望,能有一天的欢乐就给他们一天。

蔡朝阳在书中引用了一句诗:整个大地/因我而满盈。我想对孩子来说,我们也是如此,他们因我们而变化,并希望以我们为中心,还他们一个宇宙。

上面是广告,下面不是:这本书里,几乎每篇文章的标题都是我见到过的书里面最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