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叶芝重逢在《寂然的狂喜》

 新用户2356fYUI 2020-10-23

与叶芝重逢在《寂然的狂喜》

文/蔡朝阳 

当你老了

  

袁可嘉译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1893

2015年,是叶芝诞辰150周年。在爱尔兰,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隆重的纪念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就是,在爱尔兰,很多画家、艺术家,根据叶芝的诗歌,创作了很多艺术作品,在叶芝150周年诞辰的时候,做了一本书。这本书的策划人涂涂说,在爱尔兰,这个《寂然的狂喜》,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艺术计划:几代艺术家,包括好几位大师级的人物,各自根据自己对叶芝的理解对他做出艺术的回应,还特约了几位作家和诗人共同参与。这就是这本《寂然的狂喜》的蓝本。但是,事实上,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寂然的狂喜》,真的比那本英文诗集,不知道好看多少倍。

2016年10月17日,《寂然的狂喜》的首发式,在爱尔兰驻华大使馆举行。因为恰好是爱尔兰中国文化周,大使馆有一系列的关于爱尔兰文化介绍的活动。于是这本纪念叶芝的诗集,也在其中,做了一次展览。一起展览的,还有很多这本书中的绘画作品。

当然,叶芝现在其实也被鸡汤化了。你看,《当你老了》已经被莫文蔚唱了。最重要的,叶芝还被娱乐化了,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八卦的故事,就是他跟茅德岗的恋情。其实只是单相思,茅德刚从来没想嫁给他过。但我们多么乐意谈论这个故事啊,饶是你诺贝尔奖获得者,你还是没辙。这就连蜘蛛侠都不如,蜘蛛侠这个穷屌丝,只有在变身的情况下,才能吻到他喜爱的姑娘。叶芝呢,只剩下在诗歌里哀叹。

这本书的销售,很多是从微信公号里走的,我看了一下,很多文案,都是根据叶芝这段情史来说事。看来,八卦真的比诗歌更加永恒。

关于叶芝这么爱茅德岗,而茅德岗就是不鸟他这件事,我问过我的一个文艺女青年朋友。文艺女青年朋友说,诗人么,远远看看就好了,要嫁给他,没门!

还有个朋友告诉我,叫德刚的都不是好人:茅德刚、唐德刚、郭德纲~~

事到如今,借助无限广阔的信息传播,我们刹那间都知道了叶芝的情史,即便没有读过叶芝《当你老了》之外的任何一首诗,也绝不妨碍我们以行家的身份谈论叶芝啊。

所以,今天我们就回到叶芝的诗歌本身吧。

叶芝当然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诗人。但其实我最喜欢的是里尔克,这是个人的气质决定的,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叶芝的诗,年轻时也读过很多,也是我极爱的一位诗人。当然我也只是爱好者,而不是研究者,所以只是随便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这本《寂然的狂喜》出版之后,我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爱叶芝。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然这是乐府第一本书的缘故,爱屋及乌嘛。

但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那些诗句,我们在再一次阅读的时候,又一次被深深打动了。要不然,怎么叫做诗歌呢。诗歌就是语言的冠冕啊。

我刚拿到这本《寂然的狂喜》的时候,一个人站在沙发前翻看,一页一页看,足足站了半个钟头,完全没有要坐下去的感觉。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诗歌,都是你年轻时读过的,但除了有限那几首你耳熟能详之外,此外的基本上都没留下印象。但我在读《寂然的狂喜》的时候,几乎每一首都让我觉得里面充满了金句。我问过好几个朋友,关于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在读整本诗集的时候,经常毫无感觉,但在某一处,某一瞬间,突然读到一首诗时,却会觉得那么惊艳。这个可能跟注意力有关,有一种心理根源。但同时,也可以说明,这本《寂然的狂喜》中的诗歌,也都是精选的。

所以,自从有了微信之后,我发现我重新回到了年轻时代,因为诗歌是年轻时代的读得比较多。之后,有很多年,基本上不再读诗歌。但奇怪的是,自从进入微信时代,我就重新开始读诗了,睡觉前读首诗。可见,在所谓的浅阅读的时代,诗歌却成为热度的对象,这也是完全想不到的一件事。

来说这本书吧。

书中夹了一根书签丝带,设计师用了亚麻布这种材质,丝带上印了一句诗,这句诗,是这本书的策划者,涂志刚,特意选出来的:叶子虽繁多,根茎却只有一条,在青年时代说谎的日子,我把花叶在阳光里招摇,如今,我可以枯萎成真理。

这个句子来自诗歌《随时间而来的智慧》。正如我上面所说,这首诗我以前读过,但是没留下深刻印象。但这次在书签丝带上读到,就一下子记住了。完全被震撼的感觉。“在青年时代说谎的日子,我把花叶在阳光里招摇,如今,我可以枯萎成真理”,我靠,我简直要爆粗口,这完全是我的中年况味啊。

我去找这首诗的资料时,才发现贾樟柯在电影《二十四城记》里引用过。贾樟柯这个电影很有意思,女诗人翟永明就是本片的编剧之一。而且片中穿插了大量的诗句,从欧阳江河到万夏再到叶芝。

《尘世的玫瑰》,恐怕是叶芝另一首广为人知的诗歌吧。

这首诗中,我最喜欢最末两句:神把这尘世造成一条青草路,在她漫游的双脚前。令人遐想。

这是根据这首诗所创作的画,迈克尔.坎宁创作的蚀刻画,这是我从书里有手机翻拍的,不好看了。但还是很震撼。

还有一首《白鸟》

亲爱的,但愿我们是浪尖上一双白鸟!

流星尚未陨逝,我们已厌倦了它的闪耀;

天边低悬,晨光里那颗蓝星的幽光

唤醒了你我心中,一缕不死的忧伤.

露湿的百合,玫瑰梦里逸出一丝困倦;

呵,亲爱的,可别梦那流星的闪耀,

也别梦那蓝星的幽光在滴露中低徊:

但愿我们化作浪尖上的白鸟:我和你!

我心头萦绕着无数岛屿和丹南湖滨,

在那里,岁月会将遗忘我们,悲哀不再来临;

转瞬就会远离玫瑰,百合和星光的侵蚀,

只要我们是双白鸟,亲爱的,出没在浪花里!

傅浩 译

中国画家李昶根据这首诗,也作了一幅画。涂涂想用这幅画做成一个包书皮,然后在情人节推出礼盒包装。但是这个印刷在布料上面实现很难,我找了我的朋友,在柯桥做面料的一片云,磨合了好久,最后还是没有做成。因为这个图实在太丰富了,层次感很强,柯桥的工艺很难在全棉或者亚麻的布料上实现我们的设想,于是就放弃了。

但是情人节的时候,有个手工巧克力的厂商,根据白鸟的意象,做了一次叶芝的诗歌和巧克力的搭配销售,这个事情做成了。原本只打算卖掉300件,后来实在订单太多,又加制,到后来实在做不出来了。可见,这个时代,诗歌也是可以被消费的。

下面讲一下关于这本书的两个相关花絮。

一个是设计师晓曦。他是电影《路边野餐》的片头设计师。一个很牛逼的设计师。王小帅的书《薄薄的故乡》,是2015年中国最美书籍,设计师也是晓曦。豆瓣在预售这本书时,采访了晓曦。他在视频里讲了很多他的设计理念。很牛,我非常喜欢他的设计。

前段时间他又做了一本左小祖咒的书,《扯皮》,我拿到书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照片。然后跟我联系的一位记者朋友跟我说,晓曦是她家先生~~世界好小啊。

另一个是关于李健给《寂然的狂喜》写书评的事。

李健,就是那位著名的歌手,很多人的男神。他居然给《寂然的狂喜》写了书评。其实我们谁也不直接认识李健。但是后来找到某位老哥们,这老哥们现在主要工作是写毛笔字练书法,以及赞美某偷花贼,他跟李健打了招呼,然后就直接把书寄给了李健,李健很喜欢,就给这书写了书评。这是一件很好玩很好玩的事情。杭州的《都市快报》专门为这件事做了一个报道呢。

最后讲一下我今天的一个惊喜。

《寂然的狂喜》我现在手头还有两本,一直放在书架上,大半年没去动它。前几天为了要在季晟康兄的群里做一次“艳遇叶芝”的分享,我才重新把书拿出来看。但这次一打开书,就把我吓了一跳,因为这本书,散发着浓郁的香味。一打开书本,香味就扑鼻而来。是一种木料的香味,有点像樟木,但比樟木淡一点儿。我这才记起来,这书的责编李洁上次讲这书该怎么做的时候,选用什么纸张都是有特别考虑的。为了印证这不是油墨味,而是木料香,我还特意翻开周边的几本书闻了闻,别的书就没有这种好闻的香味。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寂然的狂喜》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香如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