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验良方

 循天园 2020-10-2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以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不得卧为主症。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简称“冠心病”。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关键病机是心脉不畅。

本病的发病原因是七情内伤,劳逸失度,饮食失调等损伤脏腑经络,导致气化失调,内生痰浊瘀血,壅阻心脉。盖心主血脉,若外感寒邪,思虑伤心,损伤心气,则行血不利,从而血行稽迟,发为心痛。肝藏血,主疏泄,畅气机,七情内伤损伤肝木,则肝失疏泄,导致气滞血瘀,心血运行不畅,发为心痛。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饮食失调则损伤脾胃,升降失常,水湿停聚而成痰浊,痰浊上干,闭阻心脉,发为心痛。心肺以脉相连,同居胸中上焦,肺主气,朝百脉,司宣发肃降,散布津液,嗜食烟味则损伤肺脏,肺宣发肃降无权,百脉失朝,气血不畅,津液停聚成痰,内阻心脉,发为心痛。肾为先天之本,为五脏根本,房劳过度,肾阳亏虚则不能温心脉,肾阴不足则心火旺盛而血液黏凝,发为心痛。

心痛多突然发生,反复发作,时发时止,经久不愈,伴心悸,汗出、咳嗽、面色青紫,形寒肤冷,痛多在胃脘以上之胸前区,可牵涉胸背,迁延失经,则成绝症,危及生命。《内经》依其轻重程度分为厥心痛,真心痛。厥心痛包括肝心痛、肾心痛、肺心痛、脾心痛,真心痛最为严重。现代医学中的心绞痛相当于厥心痛,心肌梗死相当于真心痛。

中医对于心痛,依其发作次数又分为久心痛、卒心痛。《圣济总录》云:“卒心痛者,本于脏腑虚弱,寒气卒然客之,其状如寒痛不得息……其久成痛者,由风冷邪气,乘于心之支创络,停滞不去,发作有时,故经久不差也。”冠心病心痛突然发作相当于中医卒心痛,反复发作相当于中医久心痛。

【治疗思路】

本病的中医病理基础是脏腑气血失调,血脉痹阻,因此,在治疗时务必注意调理脏腑以固其本,通脉宣痹治其标。急性发作期,按照“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则,以活血化瘀、化痰开痹、通络止痛为主,活血化瘀常用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蒲黄、郁金、乳香、没药、延胡索,化痰开痹常用薤白、瓜蒌、石菖蒲、法半夏,理气宽胸常用香附、降香、川楝子、佛手、郁金、延胡索,寒凝为主者当温散寒邪、通阳开痹,常用麝香、桂枝、薤白、附子、干姜、细辛。

临床施治必须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视其标本虚实主轻重情况而施治,冠心病心绞痛按中医厥心痛施治,心肌梗死按中医真心痛施治。卒心痛是由于邪气直犯心脉,导致心痛突然发作,治当急则治其标,以开痹通络止痛为法。由于急性发作期病势危重,极易变化,演变为真心痛,因此治疗贵在迅速取效,务必重视剂型的选择和给药途径,当以舌下含剂、静脉用药、口鼻吸入为主,常用药物有速效救心丸、苏合香丸、丹参注射液。

久心痛当标本结合,由于本虚明显,治宜调理脏腑为主,按脏腑标本虚实施治。心气亏虚则益气养心,常用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心阴不足,当滋濡心阴,常用五味子、麦冬。肾阳不足当温补肾阳,常用菟丝子、杜仲、淫羊藿、山茱萸、巴戟天、锁阳;肾阴亏虚,宜填补肾阳,常用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脾胃虚弱,当健脾益气养胃,常用黄芪、茯苓、白术、党参、山楂、豆蔻。气血虚弱当益气补血,常用当归、龙眼肉、鸡血藤、丹参、大枣、紫河车、鹿胶、阿胶。肝气不达当扶肝,常用木瓜、柴胡、白芍、当归。肺气虚弱当补肺,常用黄芪、人参、杏仁、白术。

【辨证施治】

1.心绞痛 心绞痛为冠心病心痛之轻症,临床特点是胸闷心痛时发时止,疼痛发作时间短,为时数秒至数分钟,常因劳累、情绪激动、外感寒气、饱餐、吸烟等因素诱发,常兼见脏腑病证。

(1)肝心痛:《灵枢·厥病》云:“厥心痛,色苍苍如症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肝心痛是由于肝气郁滞导致的心痛,患者平素常多忧郁、恼怒、情绪激动,发作多因情绪激动诱发,临床以胸闷疼痛为主症,兼见胁肋少腹胀满作痛,心情不畅,烦躁不安,脉弦,面色青紫,治疗当以达木养心为法。

肝气郁结 证见胸闷心痛时发时止,两胁胀痛,嗳气则舒,舌淡苔白,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弦。治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加味金铃子散加减:生香附、降香、檀香、川楝子、延胡索、佛手、柴胡、白芍、川芎。

肝郁化火 证见胸内闷憋气,心前区疼痛,耳鸣目涩,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心悸不安,面红咽干,舌红紫、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龙胆钩藤饮加减:龙胆草、栀子、青皮、川楝子、杭菊花、夏枯草、女贞子、地龙、黄芩、牡丹皮、赤芍、三七。

心肝气虚 证见胸憋闷憋气,心前区隐隐胀痛,心悸不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舌淡苔白脉细。治宜扶木益气,方用黄芪补肝汤加减:黄芪、柴胡、丹参、山茱萸、川芎、郁金、人参。

(2)肺心痛:《灵枢·厥病》云:“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肺心痛是由于肺气厥逆,导致心脉不利所致的心痛。患者平素常嗜辛燥烟味,易于感冒咳嗽,久咳久嗽,以胸闷心痛,咳嗽,短气不息,休息静养则缓解,动则疼痛为剧为特点。治疗当宣肺化痰开痹为法。

痰气交阻 证见胸闷憋痛,咳嗽上气,咯痰,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治宜宣肺化痰、通络开痹,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郁金、陈皮、杏仁、丹参、川贝母,若痰蕴化热则胸闷、心刺痛、黏稠痰、苔黄腻,脉滑数,则当清肺化痰、开痹通络,方用小陷胸汤加天南星、石菖蒲、竹茹、枳实、丹参、地龙、杏仁、葶苈子。

肺虚脉痹 证见胸闷刺痛,咳嗽,咯血,气短,神质乏力,汗出,舌紫暗,脉细涩。治宜益气补肺、活血通络。方用补肺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人参、黄芪、当归、川芎、丹参、三七、白术、茯苓、桔梗、杏仁、延胡索。

(3)脾心痛:《灵枢·厥病》云:“厥心痛,痛如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脾心痛是由于脾胃运化升清无权,痰浊内生,导致心脉受损,发生的心痛。临床以心痛剧烈,痛如针刺为特点,可伴腹胀、畏寒、纳差。治疗当健脾益心为法。

脾虚痰阻 证见胸闷刺痛,阴雨天加重,兼见脘痞纳呆,口黏恶心,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化痰,通脉开痹。方用保元汤加陈皮、半夏、薤白、丹参、石菖蒲、砂仁。

脾虚气乏 证见胸闷隐隐作痛,时发时止,心悸气短,动则喘憋,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当益气健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砂仁、木香、丹参。

寒气上逆 证见胸内闷疼痛,形寒肢冷,短气心悸,脘腹冷痛,大便稀凉,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阳理中,方用附子理中汤加桂枝、良姜、半夏、薤白。

(4)胃心痛:《灵枢·厥病》云:“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张志聪曰:“胃气上逆故腹胀胸满,胃气上通于心,故心痛尤甚。”胃心痛是由于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壅阻心脉所致的心痛。临床以心痛兼有胸腹胀满、呕恶为特点,常发生于饱餐之后,治宜和胃降逆。

气滞胸胃 证见胸膈满闷,心痛、恶心欲呕、嗳气太息、心悸怔忡、舌淡苔白、脉涩滞、治宜顺气散郁、宽中开痹。方用正气天香散加味:乌药、陈皮、香附、苏叶、干姜、丹参、丁香。

浊邪上逆 证见心胸憋闷刺痛,食后尤甚,呕吐腐臭,兼见脘痞胀痛,大便不通或完谷不化,恶臭难闻,舌苔厚浊而腻,脉滑。治宜和胃降逆、化浊消滞,方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枳实、白术、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石菖蒲、槟榔、肉豆蔻、法半夏、郁金、丹参。若浊邪蕴久化热则舌红、苔黄厚浊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浊,和胃降逆,方用温胆汤加味。

(5)肾心痛:《灵枢·厥病》云:“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瘈,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肾心痛是由于肾脏亏虚,心脉根基不固所致的心痛,多见中老年人。临床以心痛兼有腰膝痛,腰膝酸软为特征,治当滋肾养心。

心肾阳虚 证见心痛且闷,形寒肢冷,性功能减退,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痛经,舌淡苔白、脉沉细迟而细。治宜壮阳益气、温经止痛,方用金匮肾气丸加丹参、当归。

心肾阴虚 证见心痛憋闷,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干舌红少苔或剥脱、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和络止痛,方用六味地黄黄汤加丹参、赤芍。

(6)胆心痛:胆心痛是由于胆气不舒,湿浊内生,上阻心脉所致,临床以心痛、胁痛、口苦为特征。

胆郁气滞 证见胸胁满闷,心痛阵作,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怀不畅则诱发或加剧为主,舌苔薄,脉弦。治宜解郁利胆常用小柴胡汤加香附、郁金、川芎、丹参、瓜蒌。

胆火灼心 证见心中灼痛,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口干,舌红,苔黄或糙,脉弦数。宜泻胆清火,散结活血,佐以养阴和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小陷胸汤加郁金、蒲黄、益母草、赤芍、石斛、沙参、麦冬之类。

胆心寒凝 证见心胸卒然作痛,形寒恶风,手足不温,情绪低落,舌苔薄白,脉弦紧。当温胆散寒通阳,条达气血,常用柴胡桂枝汤去黄芩加细辛、当归、川芎、三七、薤白。

胆浊阻心 证见胸闷重而心痛轻,遇阴易作,咳唾痰涎,头晕目眩,性情郁闷寡欢,苔白腻或白滑,脉滑。治宜利胆降浊方用温胆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去黄芩加细辛、丹参、川芎。证见胸闷而兼心痛时作,心烦、痰黏、口苦、苔黄腻,脉滑数,用温胆汤加黄连、郁金、茵陈。证见胸闷时痛,痛呈灼痛,性情急躁易怒,心烦口干,苔黄腻,脉滑数,宜温胆汤加黄芩、茵陈、郁金、海浮石、海蛤壳。证见胸闷时痛,眩晕,手足麻木或颤抖,苔腻,脉弦滑,用温胆汤加胆南星、石菖蒲、人参、僵蚕、龙骨、牡蛎、钩藤、天麻之类。

胆虚心弱 证见胸闷隐痛,心悸怔忡,善惊易恐,头晕气短,多梦易醒为主要表现。治宜壮胆养心。方用十味温胆汤加减。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危重证候。《灵枢·厥病》云:“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张介宾经云:“真心痛者,邪气直犯心主也,毒深阴甚,故手足青至节,其死之速如此。”其病理特点是气滞血瘀、血脉痹阻,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脉开痹为法。

阴寒凝结 证见心痛彻背,遇寒加剧,得温痛减,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弦紧。治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乌头赤石脂丸加减,并速服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

气滞血瘀 本证多发于情绪激动之后,证见突然心痛如刺,固定不移,口唇青紫,舌有瘀斑,脉细涩入夜尤甚。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并速服速效救心丸。

气虚血瘀 本证多见于劳倦之后,证见突然心痛,自汗心悸,面色白,声息低微,舌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心、活络止痛,方用生脉散合丹参饮加减。

痰浊闭阻 本证多见于暴饮暴食、暴咳暴嗽之后,证见心胸闷心痛,咳嗽不得卧,气短乏力,舌胖有齿痕、苔腻,脉滑。治宜化痰通络活血止痛,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丹参、延胡索。

心阳欲脱 真心痛失治、误治,则导致心阳式微欲脱,证见胸闷心痛伴喘息不得卧,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治宜回阳救逆、固脱,方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3.久心痛 久心痛是心痛之轻症,特点是时发时止,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病理特点是心脉失养,血脉不和。治当益气补血养心。

心气不足 证见心痛隐隐,时作时止,动则气短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治宜益气养心,方用生脉散合保元汤加减。

心阴亏虚 证见心痛隐隐,时发时止,心悸、失眠、心烦、舌淡红、苔白,脉细。治宜滋养心阴,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心脾血虚 证见胸部隐隐刺痛,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失眠,唇甲色淡,舌淡苔白,脉细弱涩滞。治宜健脾生血,方用归脾汤加丹参。

心肝血虚 证见胸闷胁痛,手足麻木,目涩头晕,面色肌肤干燥无华、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补血扶木,益肝养心。方用滋肝养心汤加减:当归、木瓜、白芍、丹参、生地黄、何首乌、川芎、鸡血藤。

心肝气虚 证见胸憋闷憋气,心前区隐隐胀痛,心悸不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舌淡、苔白,脉细。治宜扶木益气,方用黄芪补肝汤:黄芪、柴胡、丹参、山茱萸、川芎、郁金、人参。

阴阳两虚 证见心痛憋闷,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阳痿,气短自汗。偏阴虚者,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偏阳虚者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迟。治宜阴阳双补、通脉和络,方用大补元煎加减。

【病案举例】

朱某,男,46岁,1994年10月9日诊。心悸怔忡,间歇发作,历时1个月,常胸闷,气短头晕,善太息,时或胸痛彻背,失眠多梦,善惊易恐,脘腹胀痛,纳呆恶心,舌暗红,舌下脉络紫暗迂曲,脉细而时有结涩。心电图示心肌轻度缺血,劳损,心房纤颤,心率54次/分,心脏B超检查排除了瓣膜病变,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动过缓。证属胆虚心弱,用十味温胆汤加郁金、三七、川芎、柏子仁、桑寄生、丹参。服药35剂而诸症平伏,心电图正常,次年冬随访,未见复发。

魏某,女,57岁,1996年12月5日初诊。诉心前区阵发性疼痛、疼痛放射至左背部3天,加重3小时,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舌暗苔薄白脉弦细。查体:T37.0℃,P90次/分,R20次/分,BP135/84mmHg,急性痛苦病容,形体稍胖,口唇无发绀,呼吸平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余可。心电图报告:窦性心率,90次/分,Ⅱ、Ⅲ、aVF之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X线胸片报告:心肺无异常。血脂无异常。中医诊断:胸痹(瘀血痹阻);西医诊断:冠心病。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人参10克,丹参30克,生地黄15克,当归2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牛膝15克,枳实15克,甘草6克,丝瓜络10克。日1剂,水煎,分2次服,3剂。

二诊 胸痛明显减轻,今晨心前区、左背部疼痛2次,心悸怔忡,守原方5剂。

三诊 胸闷痛消失,仍觉心慌,神疲乏力,舌暗、苔薄白,脉弦细。心电图报告:窦性心率,89次/分,T波稍低平。重在益气、佐以活血。以归脾汤加减:人参1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炒酸枣仁30克,炙远志10克,木香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炙甘草10克,当归15克,丝瓜络10克。服上方1周,自觉症状都消失,带地奥心血康6盒和复方丹参滴丸6盒出院。

刘某,男,60岁,1996年4月3日就诊。有冠心病史10余年。入院前1天,因外去钓鱼劳累后,突然感心前区疼痛难忍,心悸、气短、出冷汗。查体: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BP155/95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2次/分钟,心尖区可闻Ⅱ~Ⅲ级收缩期杂音。急查心电图报告:①急性心肌梗死。②左室高电压。脉细弱结代、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少。中医诊断:胸痹(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西医诊断:①冠心病心肌梗死。②高血压病Ⅱ期。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宣痹;方用黄芪生脉饮加减。麦冬10克,人参10克,川芎10克,五味子6克,黄芪50克,黄精15克,延胡索10克,赤芍15克,枳壳10克,丹参30克,炙甘草10克。日1剂,每剂水煎2次,分2次服,同时配合硝酸甘油片口服、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3周后自觉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BP140/86mmHg,心电图明显改善。改服丹参滴丸善后。(石海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