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雨屋”为何无法湿身?

 AutoLab 2020-10-23



导语:雨屋的核心技术是“3D跟踪摄像头”。在150平方米的房间内,隐藏了无数3D镜头来监测游客的实时运动情况并及时把你的坐标发送给计算机,再由控制系统关闭相应位置水管的电磁阀,从而停止“下雨”,产生可以控制雨的错觉。

Sonia

吉恩·凯利唱着Singingin the rain这小曲儿在雨中欢脱蹦跶,淋得估计只差内裤是干的。

现在如果你也想有情调地装一发逼,应该就不用那么辛苦啦!

因为轰动伦敦和纽约的大型装置艺术《雨屋》,已于9月1日入驻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展期一直持续到今年12月31日。

Rain Room什么鬼?

作为一件装置艺术,雨屋的特点是可以实现艺术品与人的互动。其创意的独特之处,在于颠覆了自然法则,将脑洞落地。

艺(shen)术(jing)家(bing)说,这个装置的最初缘起,是创作者们想研究把雨“打印出来”,将“下雨”采用像素分割的办法,通过录像机感知人体或者对象,再指挥天花板上的下雨装置,下雨的过程,就像打印机打印一样,只不过“打印”出来的对象不是平面图片,也不是立体雕塑,而是会飘洒而下的雨水。

艺术家的世界我不懂,翻译成人话就是:把你扔一间哗啦哗啦下着雨的大屋子里行走,雨只会在你身边做背景,但你头顶没雨,不会淋湿。

当脑洞照进现实

人工降雨玩儿法太low,“雨屋”做到的是让你来“控制雨”。

雨屋的核心技术是“3D跟踪摄像头”。在150平方米的房间内,隐藏了数十个3D镜头来监测游客的实时运动情况并及时把你的坐标发送给计算机,再由控制系统关闭相应位置水管的电磁阀,从而停止“下雨”,产生可以控制雨的错觉。

同时,整个装置还配套了水、注塑贴砖、电磁调节阀、定制软件、钢梁、水处理系统、格栅地板来配合追踪摄像头和传感器阵列,借助数字技术调节雨水的下落或者大小,共同实现这种控制的快感。

哦,你说他们不环保?艺术家可是先锋环保主义者。在整个装置艺术中,全开时1800升水都是循环利用,并且自带清洁装置,比外面的酸雨可干净多了。

深以为艺术家只负责天马行空,然而这次雨屋的艺术家们却着实是Geek 技术控。

雨屋是由一个名叫Random International(兰登国际)的艺术组织创作的,而其发起人Hannes Koch、Florian Ortkrass和Stuart Wood三位蓝孩纸也是雨屋的共同创作者。


兰登国际的创始人Hannes Koch和Florian Ortkrass来余德耀美术馆参加开幕式

他们希望延展艺术的创作维度,不仅大开脑洞,还悄没声儿把尖端科技与生活情趣融合,把装逼利器普惠大众,从此上海又多了一处劈情操的地方。

装逼利器指南

那么问题来了,小伙伴们去雨屋要怎么燥起来呢?

你当你花150软妹币到雨屋待十分钟看水的啊,too young too simple。妥妥装逼拍照啊!

连雨屋中也特意做成暗房,设置了横向照射的聚光灯。那逆光效果,棒棒哒!

所以,一个合适的镜头必不可少。一个线条优美的妹子/汉子简直是必须。

你可以组个姐妹淘:


或者团个兄弟连:

还可以不用湿身秀恩爱:

单身汪表示不服,一个人也可以精彩地自拍(杆)。额……兄弟,摄像头只检测你脑袋位置哟,自拍杆辣么远,心疼你淋在雨里的肾六。



当然,雨屋也是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不被淋湿,这个“理论”=你要缓慢地在雨中散步,给摄像机充分的时间捕捉你的影像,以及空间内人数控制在20人以下。

所以,想要来一场说湿就湿的装逼?奔跑吧!熊孩子!

我是友情提示

1.雨屋的第一次展出在伦敦Barbican中心,据说参观者常常得排上3个小时的队。而纽约MoMA的展出中,最苦逼的观众排了8个小时!

所以这次余德耀美术馆展览期间,预计参观人数为10万人,小伙伴请自行做好时间规划及心理建设。

2.你一定好奇,你特么一个汽车小记者,干嘛装逼人家文化圈的事儿?

嗯……想当初本喵也是研究这个的。。。然而一入汽车深似海,从此逼格是路人了。

以及,活动是大众汽车集团赞助的。你咬我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