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资股比放开提上日程,自主品牌还能剩下几家?

 每日汽车观察 2020-10-23

有人说支持股比放开就是卖国汉奸,难道一直看着孩子不争气的活着就是真爱了?

合资股比要不要放开,何时放开,已经是汽车圈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总会有相关政府官员表个态,但是又好像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前两天在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接受采访时对媒体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取消50%的外资持股上限”。


虽然只是“正在考虑”,但是业界还是格外激动,因为就在两个月前的2016中国汽车论坛闭门峰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刚刚说过“汽车合资企业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底线受到美方强烈质疑,我们能顶多久顶多久。但股比放开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长则8年,短则3-5年就会放开。”


要把握住机会啊盆友们

政府官员们都这么表态了,看来到不了2025年,50%的合资股比红线就会不复存在。

20年,我们收获了啥?

从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开始,“外资在整车企业在华合资项目中不能超过50%”成为了一条保护民族汽车工业的“红线”。

这个政策的初衷不难理解,就像老一辈喜欢给刚出生不久的娃娃腿上系根红绳,保佑他长命百岁一样,咱们汽车工业底子弱,得多加爱护才行。可是20年过去了,娃娃也该长成小伙子了吧,这红绳却离不开手了?

对于是否放开,国内有阵线分明的两派,反对派动辄就提升到爱不爱国的高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就曾经说过“谁赞成放开股比限制,谁就是汉奸卖国贼”。而且即使未来放开股比,“也应该前期有些保护,需要给5-10年的政策缓冲期。”

这已经过去的20多年,难道不是保护?不是缓冲?

20年,咱收获了全球第一大市场的殊荣,收获了合资加自主一百多家汽车企业,汽车品牌数量是美国的三到四倍,但是真正称得上国际品牌的,一个没有。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抹杀大部分自主品牌的努力和坚持,不能对吉利、长城、比亚迪这样的民营企业一路走来的艰辛视而不见。但对于吃尽了合资股比红利的国有企业来说,他们又培养出了啥能力?当然,如果贪污腐败也算一种能力的话……


最搞笑的是前些年大张旗鼓的中国特有产物“合资自主品牌”,费尽心思起了一堆四不像的名字,除了启辰和宝骏,请问理念、思铭、首望、开利、天越、华骐、朗世、领志,朋友们你在哪里呢?

放开股比也不会全军覆没

放开股比,真的那么可怕么?有人认为没有了限制,外商肯定会寻求百分百控股,国有企业就被一脚踹开,而且外国品牌那么强大,自主品牌肯定被打得体无完肤。

这显然有些臆想的成分。且不说如今这些跨国品牌有没有那个经济实力百分百控股合资企业,即便有,这样做就能帮他们更好地挣中国人的钱么?我看未必。什么叫做“共赢”,就是大家都有的赚,这样在处理与地方政府关系等等方面外资才能享受优惠。

再说全军覆没,虽然轿车领域自主品牌依然不能站在与合资品牌同一个水平线上,但是SUV的反超和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也说明了自主品牌不是完全没有实力。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为什么力挺放开股比?因为他希望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即便这意味着更惨烈的竞争和厮杀。“为什么中国出不了特斯拉?因为在这里它连造车的资质都没有。”

高晓松谈到当年他和刘欢四处奔走希望政府能保护版权,严惩门户网站的“盗版”行为时,说官员给他的答案是“要支持创新的互联网企业,给他们原始资本积累的时间”。而现在想听歌,我们也必须开始花钱付费了,因为政府认为,给网站们放开的口子该收回了。

同样,对于这2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资本,也或多或少收获了人才、技术的许多自主品牌来说,躺着挣钱的日子该结束了。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如果三年后股比真的放开了,能活下来的自主品牌会是谁?

我觉得,至少看目前的销量走势,长城不会怕,吉利不会怕,比亚迪不会怕,长安和广汽也不会怕。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