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体字:华夏文化之殇 (汉字解密系列之一)

 毅力君子 2020-10-23

原文撰写于2016年11月20日,于头条号發于2020年10月22日。

汉字解码系列(一)

一直对汉字的简体字和正体字(也叫繁体字)的优劣得失有些想法。今天决定下笔“大放厥词”,欢迎各路方家斧正。

笔者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汉语对我来说是Second Language (第二语言)。真正日常生活当中使用汉语,还是我高中以后到外地念书开始。但是最早让我对华夏文化重要瑰宝的汉字的魅力感到折服,则是始于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偶然从朋友那里借得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繁体版),于是开始悬梁刺股,夙兴夜寐阅读。本来汉语就不是母语,加上又是学校里学不到的繁体版,所以读着很吃力,凭着语境边猜边读,囫囵吞枣,随着文中人物的波澜壮阔的人生画面的展开,带动享受着。刚开始,我还抱怨这繁体字真麻烦,但是随着我不断查字典的过程中,我某一天突然发现,大部分繁体字的逻辑和奥妙远胜于简体字。相比之下简体字就像营养不良的早产儿,懵懂无知的文盲;而正体字更像饱读诗书,历经沧桑的哲人。

废话少说,拿出证据。先随举几例。

奋 VS

简体字:华夏文化之殇 (汉字解密系列之一)

振翅奮飛

奋斗的奋,简体是“大+田”,正体是“大+隹+田”。简体笔画减少了,但是意境却因此大大减弱。因为“奋”的基本内涵是:“鸟张开并振动翅膀”。引申义:“振作,鼓劲,振动”。那么问题就来了。主语和动作的发起者“鸟”不见了。因为“隹”发音zhui,一声,与“追”音同,表示“鸟”,更确切说,“隹”指的是短尾鸟。“大+隹+田”的组合,是一种字中有画的意境:“大鸟振翅高飞,飞越广阔田地”;让人联想起唐代禅僧元览所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奋斗意境。把这个“鸟”给阉割后,整个意境就缺少了关键主人公,也就阉割了原来汉字应有的底蕴和魅力。有人可能想,“你TM是纯粹闲着没事,笔画减少了,书写简单了,不很好吗?谁去在乎这种风花雪月的意境?”。其实不然,意境其实就是记忆的逻辑结构,有了逻辑,就会记忆更深,甚至达到永久记忆 Permanent Memory。 记忆力无疑是我们人类在社会生存的一个必备能力。就是从现代人功利的角度看,一个逻辑紧凑生动,提升记忆力的文字是很有用处的。

椁 VS

简体字:华夏文化之殇 (汉字解密系列之一)

城郭

简体字:华夏文化之殇 (汉字解密系列之一)

棺椁

这是最典型的一个弱智简化。 中国大陆随便找大学毕业的中国人问‘椁’字怎么念,99%的人都念不准。念“淳”还是念“享”,会首鼠两端。但是正体字“槨”就好念多了,因为这个字原本就是一个形声加表意的汉字。因为简体字‘椁’ (正体字‘槨’) 发音为guo三声,音同“包裹”的“裹”。很显然正体字里“郭”,表示了这个字的音。繁体字反而好记,好读。答案直接在字形结构上。而且“郭”字既是表音,也是表意。因为“郭”在汉语里是指外城的墙。所以汉语词汇“城郭”原意:“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墙。‘椁’(繁体字‘槨’)字常出现于‘棺椁’这一词汇。

棺椁:“棺”指棺材,“椁”指套在棺外的外棺。所以正体字‘槨’既揭示了本字的读音‘郭’,也同样揭示了它的意思,因为‘郭’有外城的墙的意思,加上木字旁,那就是棺材的“套”或者“外棺”。总之,把‘槨’简化为‘椁’,既让人捉摸不透此汉字的意思(因为是“木+享”难道是享受木头就是棺材套?这个逻辑说不通。),更找不准它的读音,真的是彻底让这个汉字阉割成没有生命力的“太监”。正体字‘槨’富有逻辑性,便于更高效记住和应用,反而简体字‘椁’让人无法吞咽和消化。

荣 VS 榮

简体字:华夏文化之殇 (汉字解密系列之一)

中国人喜欢用“火”来形容事业或生意兴隆,或者人气攀升。比如说某某明星,某某产品最近非常“火”。“榮”简化为“荣 ”,是把比翼齐飞的两把火变成草。生意兴隆或人气旺,我们不会说:我的生意很“草”。这样的简化,笔画确实减少,但对于追求逻辑健全的人们来说感觉犹如“转基因”,有种莫名的排斥。几次去香港,看到繁华商铺各种“榮”字,“火”字头,确实比“草”字头,更符合此字的内涵。

其实说到这里,我想用另外一种语言-英语作为旁证来证明逻辑对人的记忆能力的重要性。本人多年从事教育培训,尤其专注外语培训和国际教育,在转型做管理之前,早年也在大学教授英语和担任出国英语培训师,对此深有感触。我在教高端英语词汇比如GRE, GMAT级别的英语词汇时,经常举一个例子。 “英语中最长的单词是哪个单词?”因为这个在美国收词最全的Merriam-Webster巨无霸词典里最长的单词,确实有点逆天。它的拼法如下:

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sosis, 一共由45个英文字母组成。对外行人而言,这个词汇简直太难记,对掌握它的逻辑结构的内行人而言,它太好记了。这个词汇其实就是由比较常见的7个词根词缀和1个生僻的词根构成。也就是说记忆负担其实很轻,只需学习认得一个生僻词根(coni 表示尘土)。

具体拆解:

Pneumono肺+ultra超级+micro微+scopic观+silico硅+volcano火山+coni尘土+osis病

所以即使只认得第一个词根pneumono“肺”和最后一个后缀osis“病”,你已经大概了解这个单词基本内涵就是一种“肺病”。具体中文一般翻译为“硅酸盐沉着病”。这个词本身是极生僻的词汇,大家可能一辈子用不上,但是它是一个逻辑内涵和记忆效率之间正相关的很好例证。如果懂得逻辑内涵,记忆和应用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还有很多汉字没有被简化,继续保留原来的构造,但是中国在1949年以后的汉字教育很少真正关注汉字内涵底蕴和文化积淀。我并不是建议人人都去研究“字源学”和“词源学”,但是最基本的内核,应该有所了解。而了解了这些内核,恰恰学习效率和效果就提升了。就好像虽然自然界物理现象纷繁复杂,目不暇接,但是所有自然界力量,可以归结为4大基本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万有引力)一样。将来物理学继续发展,4大基本力是否有可能归结为一种力,可以期望,拭目以待。求索“万法归一”的真理的金字塔塔尖,其实也是追求学问和知识的一种终极目标,从而帮助生命了悟宇宙真理。如果是佛家,就是“涅槃”境界,达到彻悟宇宙终极真理。

有点跑题了,言归正传,再举例。以下例子无关正简体之争,而只是探讨汉字内涵逻辑对我们掌握语言文字的帮助。

简体字:华夏文化之殇 (汉字解密系列之一)

弓箭手 archer

简体字:华夏文化之殇 (汉字解密系列之一)

dwarf 侏儒

“射矮颠倒”是研究汉字学术界的老话题了。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颠倒弄错了。应该是“射”表示矮,因为“身只有一寸”,而“矮”表示射,因为“矢”表示箭,“委”表示放,组合起来就是放箭。据说,武则天当时就提出这个质疑,认为“射矮颠倒”。当然研究汉字历史的部分学者们认为这两个字没有颠倒,而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由甲骨文、金文的象形字演变到篆、隶、行、楷的过程中,字形变化较大,而无法触摸原来造字的逻辑造成的。我不是专门研究汉字历史的,所以我的焦点并不在“射矮”两字到底是否颠倒。我更关注的是我们记汉字的时候寻找逻辑的理据(motivation), 在我们主动赋予汉字逻辑生命力的同时,更好内化和运用这些知识。

汉字一直蕴藏着中国古人对这个世界、宇宙、及其文化的解读密码。想和大家再随举一例。汉字“夷”,估计大家学近代史的时候,都学过清朝著名思想家魏源的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学校,老师并没有告诉这个汉字是怎么来的,而只是让我们按照笔画写下去:“横、横折、横、竖弯钩、撇、捺”这么无意义的六个笔画构成的。某一天翻看“汉典”,发现‘夷’的来龙去脉,突然这个字就变得更有“生命来源”,能让人记忆深刻。

“说文”中的释义: 夷, 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夷”字的构成为“大+弓”,引申后泛指外国。“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外国人的优秀技术,反过来再制约外国。‘夷’本义指东方之人,恰好也和历史吻合。举一例,被奉为高句丽国始祖的朱蒙据传就是一位弯弓射雕的神射手。据传朱蒙“年甫七岁,岿然异常,自作弓矢射之,百发百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射技本领。朱蒙一词,意即善射。因为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这三国被认为是朝鲜民族的祖先,所以在奥运会韩国队射箭项目独领风骚的时候,也不忘提及这是朝鲜半岛民族从朱蒙那里开始一直传承的本土文化。

总而言之,写此文的初衷,焦点不是批评简化字,而是作为教育从业者,希望引起对“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注:不是机器学习领域的Deep Learning)的关注。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我们去学习万物时,我们要依次递进去寻求“三”,“二”和“一”乃至于终极目标“道”。如果此生有幸,能一睹“道”之真容,那么作为一个生命,真如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宇宙万物和众生,源于“道”而归于“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