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大变革|西部开发2.0:特色优势助力西部“双创”实现跃升

 方塘智库 2020-10-23

编者按:

即日起,方塘智库将陆续推出针对西部地区创新创业的研究文章,系统论述西部地区双创的机遇、优势、挑战、现有模式和未来路径。感谢阿里研究院的战略支持,本文为第二篇。

文|潘鹏(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许伟明(方塘智库联合创始人)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启。长期以来,西部占据了中国疆域一半以上的土地,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但是由于地处内陆,开放较晚,加之一系列社会、历史、自然等因素,导致其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逐年扩大,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回顾西部大开发已经走过的15个年头,无论是在投资增长、外贸扩大、东西差距缩小,还是GDP占全国的比重;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环境治理;无论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还是教育水平的提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迈向第四个十年,世界格局与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是,西部在经历了15年开发开放的积累与建设,能否实现价值重塑与重生,将是中国能否在新的时代里领跑全球的关键所在之一。而这一关键历史时期,一个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同样也属于西部地区。

创新创业为西部带来的可能的根本性改变之一是,地区经济发展将可以不再过分寄希望于政策扶持。西部在历史的进程中,基础设施落后曾是其最大的短板,而今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加之自身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充分整合、挖掘与利用地区资源,鼓励创新、推动创业将为西部的发展激活内生驱动力,构建发展新动能。

|西部开发进入了2.0时代|

可以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到来,使得西部从以往过多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开发态势,开始步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崛起模式,可以说西部开发已经进入了2.0时代。

方塘智库认为,尽管和东部地区存在着一系列差距,但西部地区的双创依然有着自身的一系列优势。如何立足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双新创业和西部本土资源优势的发挥和产业转型升级,将是西部地区能否抓住本轮“双创”的关键。

1文化底蕴深厚

创新创业是当前国家新的发展取向和迫切的现实需求,但是从实现和突破的角度来看,则更需要有文化与精神动力加以支撑。创新发展的路径是不能完全通过设计来实现,而是要在民众的不断实践中形成。因而地域的文化特点与积淀,将是催化“双创”得以燎原的根本。从西部地区来看,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这为当下创新创业在西部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一,历史与人文文化久远。在5000年的中国西部发展历史中,西部地区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由此发展起了例如:敦煌、长安、成都等,中国古代颇具魅力、通衢三江四海的众多古都以及历史名人,也留下了例如:秦皇兵马俑、布达拉宫等人文古迹。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其它发明创造多出于此,例如,陕西坝桥附近发现的坝纸,早于蔡伦时代的造纸术,是人类最早的纸张;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宁夏的汉岩渠、唐徕渠都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等。

第二,地域与民族文化多元。在西部,目前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世居于此,除了五个民族自治区,西部其余各省市汇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加上多元独特的自然条件,衍生了丰富的地区的文化,例如黄土高原文化、伊斯兰文化、藏文化、巴蜀文化,多元文化在西部碰撞、交融。同时古代丝绸之路多经西部地区,因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些地域文化曾呈全方位、多层面开放的态势。

|丝绸之路为多元文化融合提供了通道|

第三,深厚的文化积淀。西部文化资源积淀也十分深厚。古代建筑、帝都王陵、园林艺术、古城遗址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历史古迹中的西安古都、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丽江古城、西夏王陵;宗教名胜中的西藏布达拉宫、重庆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石窟寺等都是誉满天下的景点。截至2016年7月,中国已有50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位于西部地区的有21项,占比40%。

正是基于这样多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为西部地区的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广告、传媒、动漫、娱乐等领域的“双创”,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支撑。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特色小镇等“双创”空间等打造过程中,浓厚的地域文化的利用,将成为凸显产业特色,张扬本土价值的最重要因素。

第四,独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性格。独特的地域生存环境为西部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基因,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相处的过程,锻造了西部文化中厚重、朴实、坚韧、奋进的性格基石。具体到“双创”中,这种文化性格包含了敢想敢干、多元包容的一面,也强调了对创造、发明的尊重,为双创的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

2生态资源多样化

我国西部土地面积约69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目前有人口约3.9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9%,相比之下,人口显得稀少。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大,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80%,其中有5.9亿亩适宜开发为农用地,适宜开发为耕地的面积1亿亩,占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57%。西部草地面积占全国的62%,西南部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特色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第一,独特的地形地貌。西部地区多地处内陆地域辽阔,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高原、山脉和盆地,其地貌特征突出表现为一是地势较高,二是高差大,三是以高原、山脉、盆地为主。这里不仅有闻名中外的世界屋脊,还是大漠戈壁分布最大的地区,冰川、冻土、溶洞、奇峰,应有尽有。

第二,丰富的自然资源。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60%,石油占45%,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

第三,特色的农业产业。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西部许多农业资源都是东部地区所没有的,其突出特点是天然和绿色,主要表现在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中草药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西部许多山区气温较低,适宜于喜欢冷凉的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生长。新疆日照充足、灌溉条件较好,为棉花、果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经济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如畜牧、香料、药材、保健植物、水果产量等占有明显优势,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发展以精、加工为主的轻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为调整西部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西部实现“绿色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西部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些人间稀罕的自然景观、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独具魅力的地域风采为西部构成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目前中国正迎来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浪潮,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从应付生活转变为经营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传统的生存型、物质型消费开始让位于发展型、服务型等新型消费。在此情境之下,西部多样化的生态资源将是引导消费资源向西部倾斜的重要切入口。

3发展成本存在竞争优势


房地产成本是人才城市生活成本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东部地区,高房价高地价引致的高发展成本,也让不少外来人才不堪重负。相较于东部,西部的成本竞争优势凸显。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房价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7月份,在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排名当中,前三十位几乎被东中部地区垄断。西部地区房价排名最靠前的则为兰州,以8842元/平米的房屋均价位列第32位,第一名的深圳房价接近其6倍左右。除此以外,由刚刚统计出炉的我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的房价数据来看(见表1),西部各省份整体排名靠后,前十位中均无其身影。位列榜首北京与榜尾银川的房价差达10倍之多,北京1间厕所与银川1套房之间,被画上了等号。而在工资与房价比之间,买房最容易的前五位城市中,西部城市占据四席(见表2)。

|表1:2016年9月全国31个省平均房价排名|

表2:2016年买房最容易的城市排名前五位|


除了房价以外,2016年初统计的中国物价消费最高的城市排行前20位的城市中,西部城市均不在其列。而西部地广人稀的发展现状,既存在开发的潜力,又蕴藏了较低的成本。在西部推行诸如土地和户籍等方面,对创新创业发展具有拉动性的措施,要比东部地区更为便利。

在中国当下社会成本高企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所具有的低成本优势,能吸引青年和人才的到来,有助于创新创业的培育与发展。

我国西部土地面积约69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目前有人口约3.9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9%。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大,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80%,其中有5.9亿亩适宜开发为农用地,适宜开发为耕地的面积1亿亩,占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57%,西部草地面积占全国的62%。

|以往西部的荒僻之地也将存在用武之地|

从现代开发的眼光看来,随着开发手段的改进和资产的积聚,以往西部的荒僻之地也存在用武之地。通过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力,将为西部的双创提供广阔空间。必须强调的是,西部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只有在科学、绿色的发展理念影响之下,推动西部创新创业更加具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大变革

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年度出品,察区域发展之大势,谋区域转型之战略,策区域发展之道路,关心区域新图景,关注中国大变局。

注:本文作者首发于方塘智库,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得授权。授权请联系:xufengchao@ftzhiku.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