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土识小|“刘郎不敢题糕字”

 沪学 2020-10-23

要过重阳节了,想起那块“重阳糕”。江南以盛产稻米为主,江浙四季有糕点,特色与美味也是独步天下,原因就在于应时而变。农历二月二“撑腰糕”,三月清明“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初五“端午粽”,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中元“豇豆糕”,八月二十四“糍团”,九月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冬至“冬至团”,十二月腊月至正月“桂花糖年糕”。年年吃糕年年高,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因为重阳节登高望远,“糕”与“高”谐音,象征步步登高,正合“百事皆高”之说,所以重阳节人们在登高之余也喜欢吃糕。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重阳节之际,偕友人登高赏景品糕,不禁诗兴大发,欲做一首重阳诗。古人作诗撰文,讲究的很,每一个字都要悉心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嘛!刘禹锡在诗中欲用一个“糕”字,但转念一想,六经中没有糕字的典故,“糕”字入诗,缺乏用典的依据,只好弃而不用。书成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邵氏闻见后录》记载了这则遗闻。

过了好几百年,宋代的一个重阳节,翰林学士宋祁安闲地坐在书斋里,同样也在细品重阳糕,轻呷菊花茶,宋祁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吃着重阳糕,想到了刘禹锡,写下了《九日食糕》诗,其最后两句:“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家一代豪。”一点也不客气地批评了他的同乡刘禹锡,大诗人不敢题糕字,妄为“文豪”。这首诗,也被传为重阳节的一段趣话。

宋祁的意思很清楚,一代诗豪,满腹经纶,不敢题“糕”,只唯经书。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不是有点“唯上”“唯书”“不唯实”的味道了。

我看,宋祁有点错怪刘禹锡了。刘禹锡绝非那种胆小怕事、战战兢兢的官场混混,这个人宦海沉浮,跌跌撞撞,是很值得尊敬的一个伟大诗人。这个人处于人生低谷时逢秋不悲,面对权贵时绝不低头,与朋友交真心诚意。他是理想的坚守者,他是有情有义的男人,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贬出京,十四年后重被召回,他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的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无论是遭受何等打击,他仅看做是一种人生的历练,何等气魄!何等襟怀!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已花甲的刘禹锡抵达苏州,出任苏州刺史。京城官员离京外任地方官,对刘禹锡来说也是好事,可以远离朝廷党争的纷扰。苏州乃江南富庶之地,条件优越。不巧的是,刘禹锡甫一上任,苏州恰逢大水灾,他深入市井,访贫问苦,教泽市民,“昼夜苦心,寝食忘味”,体现出情系黎庶、尽瘁国事的清官良吏形象。《旧唐书》记载朝廷“就赐金紫”,刘禹锡荣获朝廷嘉奖的喜讯在朋友圈内迅速传开,白居易等友人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纷纷以诗致贺。他的好友和前任,同样担任过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喜刘苏州恩赐金紫遥想贺宴,以诗庆之》开头两句写道:“海内姑苏太守贤,恩加章绶岂徒然”,赞美了刘禹锡。

“糕”字不入重阳诗,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唐代风气所致,唐诗提及重阳糕的,确实少之又少。到宋代,宋词里的人间烟火气就多了起来。我看,文人作糕诗,谨慎也罢,张狂也罢,只要是接纳美好的,守护先进的,就值得肯定。纵观刘禹锡一生的成就,恰恰就在于通俗,他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影响巨大,形成一种时尚。他个性倔强,历经挫折与磨难,从不气馁,他心底满溢的仍然是济世的雄心壮志。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仍然一腔豪气,忧念天下,关爱百姓。

重阳节是温暖的,重阳糕代表着人间的烟火气,它能驱散被生活所迫的疲惫。人世间充满着忧伤,当然就需要更多的爱的力量。

2020年10月23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