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态笔记(9月19日)

 退休老刘日记 2020-10-23

  9月19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有生活体验的人,写出来的文字是实的。相反,文字是浮的。多和周围人交往,每个人都有故事。作家毕飞宇,曾经在《文学的拐杖》中说:世态人情是小说的底子,小说的呼吸。一个写文章的人,一定要有情怀。用心体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寻觅生活里的诗意。让自己心灵是一条流动着的清澈的河水,不要变成死水!

  ●做梦。从兰州回民勤,有车,挺大的。我们车后面,还有一小车,坐着几个文友。车到一路口,突然发现,车上没有水,就下去买水。明明看到,前面有家小超市,进去,却不卖纯净水。又进了几家,也不卖。最后,进了一家大超市,一瓶农夫山泉,却要15块。没买,出来再找超市。街道两边房屋里的灯,全灭掉啦!

  ●棉花,倒是常见。然而,总是坐在车上,或者远远的。零距离接触,还是很少。这些棉花,有两小块,围在糜子中间。棉花个头不高,有的上结着咕嘟,有的已经开花了。突然觉得,这几年,离农作物,还真有些太远了。拍了阵照,到茂爷家院子里。陈奶的身体很好,都80多的人了,还自己能做的吃到嘴里,了不起!

  ●从茂爷家出来,没走回头路。转了个圈,上了去红沙梁乡政府的路。红沙梁乡政府我去过,好像还吃过两次饭。这边路旁,有一条沟,没用砖砌。沟沿上,有大白杨树,没有爆头的。我说茂爷:想不到你们这,还有这么大的白杨树!他提到了个名字,说:乡政府要砌渠,他硬顶着了。理由就是,渠一砌,树全得死光!

  ●若干天前,我早上走学,因为没课,迟了些。过大什字,一个高个子男人,和那个小伙子吵架。小伙子很汹,男人也不怂。看样子,男人像个工作的。带过的听了下,好像是男人手闲,抓了小伙子的奖,却不继续,就吵上了。最后,男人拿出手机,说要报警,双方才罢休。才过来,听到一个人说:那本来就是骗人的!

  ●到新世纪饭店那儿,和张老师走到了一起。我说:刚才看到了一个吵架的。她说:我也看到了。前两天,在大什字,看到一个女人,在那里哭。说是抓了奖,交了300块钱的话费,赠了个手机。在抓奖的那些,手机也有信号,拿过来,就不能用了。去找后账,让人家骂了顿。一个男人劝她,说还是你爱占小便宜的很!

  ●鲁迅说,历史往往是不可靠的,同时代人所写的历史,尤其不可靠。胡适也说,历史就是一位任人梳妆打扮的小姑娘。不要说在专制封建社会里,文网恢恢,动辄得咎,书写历史成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因秉笔直书而遭遇血光之灾甚至祸及九族者大不知凡几。就是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历史仍然充满了数不清的谜团!

  ●应该说,一位作家,唯其知不足,才能进步。唯其怕落伍,才要奋斗。唯其有竞争,才不敢懈。如此,文学才能日新月异,百花齐放。若小酒喝着,小烟抽着,小菜吃着,小女子陪着,甲誉乙为文坛泰斗,乙誉甲为文学大师,丙跳出来吹捧甲和乙文章传世,众人休想望其项背云云。文学前途,恐怕也就无多大指望了!

  ●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的,一打开360浏览器,上面就提示,您的浏览器, Flash Player播放器没打开,请按指引操作。点进去,尽管有图示,我还是不会操作。今早上,特意去教研室找小孙老师,他在。请他过来,只几下,就解决了。他给我说步骤,我听得云里雾里。但愿以后,老天保佑,别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了吧!

  ●这个坝墙,我们走过。之前,石羊河到了这儿,没了河的形状。水少的时候,这地方,是湿地。水多的时候,河水漫上来,就是一片汪洋。站在坝墙上,看水库边的石羊河大桥,很清晰。若我们的车,能下到那条新推的路上,就能到水库上。老沈说,他走过。就连河对面,他也走到水库上。我们那次,车大,过不去!

  ●说实话,在这点上,我很佩服沈同学。在民勤,搞写作的人中,他跑过的地方,应该是最多的。而且,他去的地方,往往是大家注意不到的地方。他这人,出行没规律,总是说走就走。而且出门,从来不做讲究。几个西瓜,一包干馍,一壶开水。他有车,能喊上人了,自然好,一起走。喊不上人了,没啥,一个人走!

  ●从沙枣林里转出来,往回走,却让交警挡了道,说是会场不让进入。只好绕道,上了民武路。到水库泄洪闸,停下来。沈同学说:我们就在这儿休息一会,那边的沙枣树荫凉,多好,吃完瓜泡馍馍,我们再去西坝墙。我说:其实这边的松树,劳民伤财,根本不用栽。都栽成沙枣树,让游客们的车,随时都可以停下来!

  ●瓜是大变小,馍是蒸的,民勤人过去,俗称墩墩,是晒干的。过去晒馍,把墩墩切开,或者用手撕成上下两片,要放到太阳底下。这样晒干的馍,有太阳味,泡西瓜,特别香。沈同学说:每到夏天,我们家晒馍,就是个大事。西瓜泡馍,怎么也吃不足。我说:这个大变小,是咋回事?他说:应该是两种籽瓜,串了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