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补手记】锅圈岩村名趣谈

 以且河 2022-07-16 发布于贵州

马场小集镇

锅圈岩乡位于纳雍县西北部,是一个苗族彝族乡,共有十七个村(含二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乡名虽然有些土里土气,但是下面的村名却很好听。

锅圈岩的乡名,源于乡政府所在地形如锅圈而得名。在黔西北,“锅圈”指的是一种圆形无底放锅的架子。

第一次来锅圈岩时,我就想去那个“锅圈”参观一番。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二〇二〇年八月的一天,我和村里的同事到底是钻到“锅圈”里去参观一番。

说是“锅圈”,其实是个临街的深坑,深不可测。一排房子围着深坑的悬崖边上而建。而房子的另一边,就是繁华的街面。

若是你不知道“锅圈岩”的存在,你很难想象到,在这繁华平静的街道背面,还有如此神奇的深坑存在。

“锅圈岩”有点像天坑,但又不是天坑。因为,在“锅圈”的北面往夹岩方向,是一条小沟。站在高处看去,整个“锅圈岩”倒像一把勺子。

除了安置点,锅圈岩乡有十五个村。为便于记忆,锅圈岩的李瑶的编了个顺口溜:

锅圈岩乡十五村,政府驻地马场村。

平民新民钟青土,上下同治拥文明。

十五个村中,马场是乡政府驻地,也是锅圈岩乡两个赶集点之一。另一个赶集点,则是位于下半乡的马摆小街。为了便于记住赶集的日子,李瑶也编了顺口溜:

锅圈岩乡两个场,赶完马摆赶马场。

逢〇逢五赶马摆,尾带幺陆赶马场

意思是,马摆逢〇逢五赶场,马场则是逢一逢六赶场。当然,如果一个月有三十一号,则只赶接下来的一号。

“锅圈岩”

马场村因集市马场而得名。历史上,贵州地区有以十二生肖所对应的日子来赶场的传统。清道光《大定府志》载:“……大定各场,多以十二辰配象名之,子日场期谓之鼠场,丑日场期谓之牛场,由寅卯以次推之……必有定期,故以十二辰日轮流分配……至异地而同日者,或以大小新旧别之,或冠以地名……”

其实不光马场,纳雍还有鼠场、牛场、猫场(贵州人将虎场说成猫场)、兔场、蛇场、龙场、鸡场……十二生肖所对应的场,纳雍几乎都有。

历史上,马场一直是政府驻地(义德乡、锅圈岩乡)。加上又是上半乡(马场、平坝、文化、拥护、民建、治安等村)的赶集点,异常繁华。客观来看,马场这个村名因传统集市而得名,算是中规中矩。

锅圈岩乡的另一个集市是马摆,主要是下半乡(明星、民生、土补、上田坝、下田坝、同心、青峰、钟山、新发等村)的人来赶场。

马摆是古彝语摩摆的音译,翻译过来是大山坡的意思。其实,是一个坝子,相对较平坦。当然,坝子的四周是全是大山坡。

撤并建之前,马摆集市曾经是下半乡马摆小乡的政府驻地。一九九一年撤并建之后,上边的马场乡和下边的马摆乡合并组成新的锅圈岩乡,乡政府驻地在马场村。至今,曾经的马摆乡政府的房子还在。

失去政府驻地的功能后,马摆小集市仍然赶着,繁华并不减当年。周边的群众,都往马摆小街上搬迁。后来,锅圈岩乡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设在马摆小集市上。马摆小街,更加的繁华。

值得一提的是马摆小学,那是一个戴帽初中的小学。因为良好的教学环境,连续几年在纳雍县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了毕节一中等周边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生源学校。

因为马摆及周边范围较大,行政区划上,马摆分成两个村。位于马摆田坝上部的村称为上田坝村,位于田坝下部的村则称为下田坝村。

相对马摆这个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行政区划上的上田坝村和下田坝村则要默默无闻得多。只是在村干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口里,上田坝和下田坝要提得多一点。对于普通的群众,则是统称为马摆。

锅圈岩乡其他的村名得名的原因各有不同。比如治安村因“治安好而得名”;钟山村”因村中有座圆形山像钟得名“;土补村为古彝语图补的音译,山上有地或有洞的地方之义;平坝村”因地处平坦的坝子得名”;文化村”土改初命名为文化大队得名”……这里不再赘述。

2022年7月1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