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事 ▏走,今天去泡老茶馆!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去茶馆喝茶,是老成都人每天都要做的事

引子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符号,也就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对成都人来说,泡茶馆就是不二的选择。

成都的茶馆有别于北京的茶馆,北京的茶馆缺少了成都茶馆的休闲和随意,更多的是呆板多了一些,这或许是皇城根的脚下的遗风吧。

杭州也是以休闲而著称的城市,茶也是这座城市的特色,但与成都相比,杭州的茶馆又少了让人安逸的那种享受。

我之前写的文章许多都有涉及成都的茶馆茶事茶人,也许这源于我本人也极爱喝茶吧,有关老成都的话题总也绕不过茶主题。

今天大家就跟着我走,一起去坐坐老成都茶馆。

说成都

成都真是座天赐福泽的城市。

自打李冰父子修筑了都江堰,这一恩泽就带给了成都一个“天府之国”,加之我们成都人素来勤劳,这一晃两千多年来,成都的百姓就悠闲而富足地生活着。

这种悠闲和富足,滋养了成都人骨子里的享乐意识,就深刻体会了生活与生命的内涵本质。关于这点,其它地区的人很难悟出真谛,只有成都人才能真正入道。

所谓“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讲的就是成都这座城市特有的闲散,也就恐慌了外地人,担心自己无法抵御这容易让人涣散意志力的安逸,磨灭了奋斗的决心。

外地人那里懂得成都人的闲适?

成都人的闲适与奋斗是搅合在一起的,成都人的“闲”是一定讲究“适度”的,这才是真正的“闲适”。

不能不说成都很舒服,天时地利,似乎一切都由上天给整“归一”了,人们只需要在这座城里舒服的居住就可以了,并无需太多的刻苦努力,这日子就是巴适的。

久而久之这种闲适就深深地浸入了成都人的骨髓,形成了成都特有的闲适文化,也就带动了茶馆(茶馆是这一闲适文化的表象呈现)的兴旺发展。


据顾炎武所著《日知录》记载:“自秦入取蜀而后,始有茗炊之事。”由此可知,蜀人喝茶的历史居然已有2300多年了。

回到老茶馆


老成都的茶馆都会有一面大大的、蓝底白字的旗帜悬挂在茶铺外,这就是类似现在的店招、广告,为茶馆招揽着生意。

茶铺就是临街的、木结构的瓦房,门板可以一块块取下来的,板上写着编号,这样打烊时上门板就不会出错了。

茶铺内外整齐而又凌乱的摆放着几十张八仙桌,椅子是竹椅,另外还会搭配着几张竹躺椅。

常来的老茶客十分熟练地抬脚进了茶铺,身子就往竹躺椅上一躺,整个人就陷进去了。

此时,也不用招呼,幺师就将一碗盖碗茶搁置面前,先给少许水,这叫“发叶子”。

待盖碗中的茶叶就慢慢舒展起来,幺师就高提茶壶,一个龙点头,壶里滚烫的开水就从炊壶嘴里急速流出,盖碗里的茶叶就迅速的翻滚着,绿烟缭绕着碗沿,像山岚上的云烟,淡淡的茶香顿时沁人心脾。

老成都的盖碗里多放的是“香片”,也就是现在说的茉莉花茶,难怪经开水的冲泡之下会有淡淡的茉莉花香。

现在许多的茶馆里的茶就不再单调了,毛尖黄峰都是茶客所钟爱的。

有老话这样讲:“千年芙蓉花,成都盖碗茶”,用盖碗茶喝茶才有独特的韵味,远非玻璃杯所能代替的。

有人问我,为何杭州人喜用玻璃杯泡茶?这道理极简单,杭州人喜爱龙井,玻璃杯观叶方便嘛。

喝盖碗茶也有规矩,盖碗俗称三件套,茶盖,茶碗,茶托,不同的放置有不同的语言意义,比如茶盖斜放在碗沿就是要续水了,茶盖上放一信物或茶盖反搁在茶碗上就是临时离开保留座位的意思。

但既然在茶铺里过一天的生活,一杯茶水是显然不够的,水泥砌成的炉灶里,会不间断地添加炭火,每天都保证炉火的兴旺,灶上定会同时有七八个装了满满一壶水的炊壶随时待命,让茶客不担心一杯茶水是否能耍到天亮。

到茶铺当然不能光喝茶那么简单了,由此,茶馆也滋生了很多的副产业,准确的说应该是带动了其他产业,只不过茶铺老板也要从中获利。

最简单的就是吃了,喝茶不吃东西,谓之喝寡茶,这样肠胃也不舒服。

茶客坐茶铺早中晚都是要吃的,因此,在茶馆中经常会看到一个身穿蓝色布围衣的人,从脖子上套着一麻绳,托着一个簸箕,里面装着很多的小吃,麻圆是最常见的。

前些年在人民公园的鹤鸣茶馆里面还能看见这身装束卖麻圆的人,现在逐渐少了。

除了卖麻圆的,葱油饼的也是常见的。

曾听过一个说成都人混在茶馆的笑话,说的是成都人五元钱就可以过一天的生活,两元钱一杯茶,五角钱一份报纸,剩余的钱足足可以买一天的口粮。

这虽是一个笑话,也是的成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映照,为了一种闲适,可以毫无忌惮的消耗着光阴,但内心却安然的享乐着。


当然,老成都的茶铺子不只有卖吃的,还有一系列“风、火、烟、香”的产业。在老茶馆里可以看到悠哉躺着的茶客,以及他身旁“卖风”的小孩,他们在夏天的时候,拿着一把蒲扇为茶客驱赶炎热,所谓“卖风”就是一种穷苦孩子变相的乞讨,当然这样的乞讨有时也会毫无收获。

这种谋生形式有点像那些在路边擦车的,当你遇见红灯时,就有许多人不由分说地给你擦车擦玻璃,然后就找你要钱。


随着季节的转变,冬天的茶馆里又多出了“卖火”的小孩。

冬天的茶馆门大开着,茶客没有带烘笼,就向这些小孩租用,租价便宜,半天才五分钱,成本也就三分,但赚的钱有一部分是要孝敬茶铺老板的,不然为啥歌词里有唱“成都的茶烟铺子老板阴到笑”喃?


既然将茶铺叫做茶烟铺子,自然也是少不了卖烟的营生,

旧时的成都茶铺里有烟串串,只见他们身着一条围腰,腰间还有两个包,一边装烟丝,一边装“吹火筒”,一手一支长枪,另一手一支短枪,在茶馆里走荡,寻找烟客,被人们称为“烟匠”。

长枪就是一支一米长的烟具,因其身长,吸食不刺喉;短枪是30厘米长的烟具,里面装有水,因此又叫水烟杆,吸食起来哗哗作响,烟经过水的过滤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烟味照常不变。

烟民多了茶馆里的“烟匠”也多,“烟匠”作为一种职业其实是相当专业的,他们动作麻利的伺候着不同的烟民,而烟民来到茶馆也只需带一张嘴,毕竟卖的烟是很便宜的,吸一次还不给钱累计四次才给。

历史湮没了很多生活画面,解放后,茶馆里的“烟匠”也就消失了,这种职业就变成了曾经,许多人几乎闻所未闻。

那时,在茶馆里还有许多从事卖烟营生的人,这些人胸前都挂着撮箕形木匣子,木匣内装着叶子烟、纸烟,手持一根点烟的火绳。

还有的就是卖水烟的,腰间挂着牛皮大挎包,包内又有若干小格子,装着绵烟、黄丝、老口等不同的烟丝和一大束纸捻子,茶客只需悠闲的吞云吐雾便可,那“萨克斯”般的水烟袋便不停地翻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除了这种营生,还有就是“卖香”,所谓“卖香”就是放在托盘里递给茶客的一张雪白的热乎乎的且用香水喷过的毛巾,供你揩汗抹脸。成都人就是这样会享受生活。

过去的成都老茶馆许多都开在公园里、或者古玩场所周围,因此那些在公园遛鸟的、赏字画古玩的都会坐在茶馆内喝茶,茶馆内也有专门为遛鸟的人设置的挂钩。

成都人一天到晚的坐茶馆,似乎会让人觉得有些无聊,其实老茶客坐茶馆,所好之事也许不尽在茶。

在成都的茶馆泡着,可以静观成都的生活百态和成都人独特的风雅,再无聊的事在成都人看来都是有意义的。

你就独自这么往茶馆里一坐,不用做什么,就是光听邻桌的人聊天你都不觉得无聊。

在这里,总有一些无聊闲暇之人整日里喜欢跟别人穷吹,这一类常被称为圣贤之人,其实就是“剩余的闲人”,“圣贤”乃“剩闲”也。

也有人叫这类人为“吹哥”,他们喜欢泡在茶馆,山侃海聊,中华上下五千年无一不知无一不。他们有很好的口才,口若悬河,唾沫飞溅,激情荡漾,也喜欢听别人摆。

这也代表了一类的成都人,他们热情,开朗,豪爽,走到哪都能跟周围的人自然而然的熟络起来。


如果说“吹哥”是茶客中的业余行为,那么相比要高雅专业的就叫叫“散打”了,“散打”是要收费的。

说散打的人,经常是坐镇某家茶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再加一个惊堂木,就可以在台上坐着信马由缰,无边无际的侃侃而谈了。

有的“散打”也可以讲评书,一连几十回的讲,待讲到关键时刻,就会给你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然后“啪”的一声一拍惊堂木,这就突然结束了,把茶客的胃口吊足,心里痒痒的,第二天就赶着还来茶馆听书。

在成都,散打最出名的当然就是李伯清了,一介拉架架车的草根,就这么靠一张嘴皮打下江山,终究还是由于他用地道的本地方言,讲出了地地道道的发生这个城市真实发生的事情,他以幽默的语言道出了人间百态,贴切了成都人最平凡的生活,并从中感悟人生的处世哲学,如此,所谓火也就不奇怪了。


茶客听散打,也无需太约束自己,你可以自顾自地坐着喝茶,耳朵听着,想笑就笑笑,笑不出来就继续嗑着瓜子,瓜子壳落满了一地。

再长的散打也有说完的时候,但是成都人“摆龙门阵”的习惯是不会变的,不然如何在成都的方言里充满了“吹”、“空了吹”、“冲壳子”这样的特色语言呢?

我前面的文章里说过,如果你在悦来茶馆呆着,还可以一边看着台上出将入相,台下的你依然悠哉品茗,高潮时也不乏叫好声与鼓掌的声音,而一米多长的水壶就像沙丁鱼一样被幺师提着在茶馆里穿梭着,好不热闹!

只有这火辣的川剧才能更加衬托出成都人的爱热闹的性格,这里就不多说了。

经常听到有人说成都人“假”,是“啬家子”,这真的是对成都人的一种误解。

多年来,也听到过许多外地朋友讲成都人的假,我就笑称:这世界上那有什么无缘无故的“大方”,也就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小气”,我倒发现许多号称耿直的区域,最终不过是“假耿直”。

要想了解成都人的豪迈,你就可以去坐坐老成都的茶馆,你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当有一人跨进茶馆,就立马有很多人喊道“收我的!”“算我的!”并毫不犹豫的把钱递给老板,即使那人最后不是与买单的人同桌,也会寒暄微笑致谢。

呵呵,当然也有嘴巴干吼不掏钱的,几次过后就会被人蔑称为“相公”。

老茶馆还有一个比较巴适的现象,就是喝“加班茶”。

啥子是喝加班茶?就是大摇大摆到茶馆坐起,不另外叫茶,端起别人喝剩下的茶就开喝,老板不会有白眼,还帮忙掺水。

在《成都城坊古迹考》里记载着一段话:“茶舍有一美俗,即无钱而渴甚者,可至茶舍饮剩茶,执壶茶工必为之冲开水,名曰‘吃加班茶’茶舍主人并不禁止。”

其实当年喝“加班茶”的多是贫穷者或是辛苦劳作后的人们,爱喝茶却无茶资。这一美俗其实很能体现成都人的包容,天下皆兄弟,无有贵贱。

如此,既能物尽其用,更体现了喝茶者、掺茶者和茶馆老板之间的一种唯美的关系,这是川人独特的文化素养。


从老成都的茶馆中,我们便能窥视出这座城市的魅力,就能深刻了解到成都人的开朗,热情,包容,和谐和智慧,甚至成都人的风雅,成都人的文化,成都人是真正把这座城市当做了生活的场所,愉悦身心的居所。


虽然现在的成都已经少有了老茶馆的身影,但是成都人爱泡茶馆的习性是改变不了的。

几句闲话

茶可以一直喝,龙门阵继续摆起,悠闲的生活每天都要过。正如茶盖是天,茶托是地,茶碗是人,不管盖碗中的茶叶如何沉浮,这种天地人和的境界在成都永远能找到对号入座的人!

感谢《平叔闲谭》老茶馆的茶客,你们每天在茶馆里谈天论地,限于时间的缘故,我只能偶尔蜻蜓点水,实在抱歉。

就只能在这里吆喝一声:幺师,楼上楼下的叶子都发起!茶钱都算我嘞!

今天龙门阵摆到这里,下篇再见。


平叔闲谭

个人微信:psxt99

关注这个号

说明你是有眼光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