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兔子传奇——纺车边听来的故事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奶奶一边纺着线,一边讲着故事

歌曲:堆积情感(黎明)

童年时有一件事满有趣的,我奶奶当初从老家出来时把她从前纺纱用的小纺车也带出来了,在我记忆中她老人家每天收拾完家务就坐下来纺线线。

纺车就放在靠门边的地方,因为家里只有这儿最亮。

奶奶熟练地右手摇动着纺车的手柄车轮,纺车转动起来,发出“嗡——嗡——嗡——”的声响,她左手扯着一根雪白的捻子棉条,大拇指和食指捏着棉条的头部,纺车上的锭子就随着车轮旋转,一条白生生的线丝就从棉条中抽了出来。

它由短变长,由粗变细,一直抽到左手手臂向后摆不动为止,足有一米多长。

小小的纺车仿佛在欢快的唱着歌,棉条就这样由长到短变成了洁白的棉纱绕在纺车的线穗上。

一根棉条纺完了,奶奶取下棉纱,再拿出一根棉条来。

线线纺出来后奶奶把它拿到乡下去找有织机的亲戚织成布,我穿了好多件这种家织土布缝的衣服,这种土布织的是白蓝两色相间的“米筛花”,那些年我们家床上铺的床单都是用这种“家机布”做的。如果这布留一节到现在,就有文物价值了。

那时奶奶每天都坐在门边用这纺车纺线线,这在城里是很少见的事,邻居的小朋友常常三五成群好奇地站在门口看稀奇。

有时,遇到奶奶心情好,就给我们讲故事。而我这时一般来说都爱蹲在纺车对面的一只兔子笼前一边逗兔子,一边等着听故事,有一次奶奶看了一眼兔子,说,今天就给你们讲一个兔子的故事。

奶奶讲这兔子的故事不止一次,在我小小的脑海中留下极深的印象。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那时还没有我,我父母都在各自的单位上很少回家。奶奶带着大姑妈的三个娃娃住在成都东郊外的龙潭寺老家,而那几年正是上个世纪六一、二年过“粮食关”时。大姑妈的三个娃娃都是正长身体的时候,而他们每天吃不饱饭,我这几个可怜的表哥表姐都长得“瘦筋筋”的,特别是最小的表哥,因为严重缺乏营养,这时快三岁了还不能走路。

那时城镇人口成年人每月19斤粮,孩子的定量就更少得可怜。奶奶有一次下了狠心,为给这三个外孙增加点营养,她没跟我父母商量就把他们房中的两样家俱卖了,买来一些杂粮煮在厚皮菜里让三个外孙先吃了几天饱饭。

然而,奶奶又是个最善良热情的人,虽然生活困难,她对来往的乡下亲戚们依然很好,就是对陌生人也是宁可自己吃亏绝不亏待别人。

有一天,奶奶中午煮饭时舀的是净白米!因为这天是大姑妈的生日,她晚上要回家。奶奶把饭煮上,米半熟后捞了起来——只装满了一个大土碗,奶奶把这一大碗半熟的饭放在堂屋的桌子上,然后用米汤煮了些老莲白叶子,又拿出最后几个杂粮馍馍在灶孔中烤热,祖孙四人就把午饭吃了。

下午,奶奶跟往常一样坐在门前纺线线。忽然,一个黄瘦的汉子偏偏倒倒地从街的另一头走来,他倒在了我家的门前。奶奶忙指挥表哥表姐扶起了他,一会儿他醒过来,“你是不是病了?”奶奶关切地问,并端了一碗开水给他。

那人无力地摇摇头,用外地口音说道:“我没有病,我已经三天没有吃过一口东西了。我是来这儿投奔亲戚的,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奶奶迟缓了几分钟,这是六一、二年呵!红苕洋芋都是珍品,何况白米干饭!

虽说迟疑,奶奶最终还是端起了那一土碗冷米饭进了厨房——那是一家人晚上的全部粮食!奶奶把饭倒在锅里洒点水,扯了把柴草点上火,一会儿饭就熟了。奶奶又捞了块老泡菜出来。

那汉子一见这一满碗的米饭,眼睛顿时亮了,他几乎是抢过碗来,狼吞虎咽地吃完了这碗救命的饭。临走时,这高高大大的汉子感激涕零地给奶奶叩了个头。

而那天晚上我们这一家人吃的是清水煮厚皮菜,包括回家来过生日的大姑妈。

我那刚五岁的大表哥看见桌上的厚皮菜就哭了:“我不吃厚皮菜嘛,我要吃大红苕!”厚皮菜这东西那两年吃得太多了,大表哥对它深恶痛绝,他曾经对我奶奶吼道:“外婆,你要是再买厚皮菜,我把你的锅儿甩到天井里去!”他最喜欢的是:“外婆,我们明天煮大红苕哈!”而大红苕却是不易得的。

这时全家人的生活跟当时绝大多数人家一样困苦,而屋漏偏遭连阴雨,我那年轻的小姑所在的四川化工厂这时精减人员,她被厂子下放回家来。

家里多了一个人吃饭,每天端到桌子上的食物就更见其清汤寡水。小姑闲不住,她每天领着两个侄儿侄女到处去找能吃的,挖过野菜,铲过贴着地皮长的“地木耳”、在竹林里逮“笋子虫”、去人家收过庄稼的田里捡剩余的东西,连地里已发过红苕秧的“苕母子”都挖出来吃过。

也许是好心有好报,就在我奶奶用一碗饭救了那汉子不久,一个小小的好事落到我家。一天我奶奶又在门口纺线线,一个挑着两大笼兔子的男人从我家门前经过,不偏不倚,一只肥大的兔子不知怎么挣脱竹笼掉在我家门槛儿边,可能竹笼的缝隙太大了吧。等奶奶发现门边多了一只兔子时,那挑担子的男人已走得看不见了。

表哥表姐见到这只兔子都很喜欢,这只兔子就留在了我家,这时我奶奶发现,这是一只快要下小兔子的母兔。于是小姑妈和表哥表姐每天又多了一件事:扯兔草。

不久这只母兔下了一窝六只小兔子,后来我奶奶每次摆起这个龙门阵都很兴奋而且惊奇:那六只小兔竟有六个颜色!有咖啡色、白色、灰色、黑色、暗黄色,还有一根是麻麻色。这些小兔子们毛茸茸的可爱极了,它们又成了表哥表姐的玩具。

小姑妈带着表哥表姐他们三个人天天出去扯兔草,有了这窝兔子,仿佛生活增添了希望似的,看着兔子们一天天长大,家里也多了些笑声。这窝小兔长得很快,等小兔子们长成大兔时,六二年的春节来临。

奶奶说:“这些兔子我们一只也不要吃,卖了吧!”于是就卖了这窝兔子。

那时市场上吃的东西很值钱,据说自行车又叫“三鹅牌”,是说卖三只鹅的钱就可以换一辆自行车,那么奶奶卖这一窝七只兔子在当时来说应该是一大笔钱了。

奶奶细心地安排了这钱的用途,首先拿出一笔钱给还不会走路的小表哥订了半年的羊奶,让他增加营养好快点走路,又买了好多过年吃的东西。

这个年过得全家人笑逐颜开,就是大表哥撅着小嘴有点不高兴,这几个月天天扯兔草喂兔子,他对这些兔子有感情了。

奶奶看他总盯着已空荡荡的兔子笼,便安慰道:“不要难过,我已经留了钱,过年后我们去买小兔子又喂!”大表哥这才欢呼起来,以后又可以去田野扯草了。

年后,家里又有了一件喜事,小姑就要去成都市东郊的军工单位107信箱上班了,奶奶为给小姑再就业提供物质条件,她用卖兔子剩的钱给小姑买了一床蚊帐一只小木箱。

奶奶的纺车不停地摇着,这故事我听了不止一次,每一个细节都在我脑子里生了根。

到后来自然灾害过去,小表哥也会走路了,生活开始好起来,养兔子却成了我家的一种习惯,连我都对喂兔子有感情有兴趣。

但是,在我记忆中,我们全家人都不吃兔子肉,不舍,也不忍,兔子对我们是有恩的,在那艰难的年月是它帮着全家渡过了难关。


平叔闲谭

听平叔摆龙门阵

微信:psxt9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