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史 ▏简话成都灯火之变迁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灯,是我们处于现代社会的标志(图自网络)

歌曲:灯光(廖昌永)

我从1983年起就在东方电气东方汽轮机公司就职,对中国的电力发展略知一二,一直以来,也目睹成都灯火之变迁,就想写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借元旦之暇终于成稿,现呈献给读者。

旧时的成都,那个时候电还没有进入市民的生活,到了夜晚,整座城市也只能是星星点灯。

那个时候的灯叫油灯,就是在油盘里面倒上清油或桐油,把灯草或棉线侵泡在油里,点燃后作为夜晚的照明。

在我的记忆里,时常看见小贩用竹竿挑着灯草走街串巷叫卖。灯草也叫灯心草,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俗话说:说得轻巧,当根灯草。就是描述灯草非常轻巧。

用这样的油灯照明,亮度非常低,还要时不时用针头拨灯草或棉线,使其灯火匀称。

据史料记载,油灯大约起源于春秋时期。油灯作为照明的工具,实际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盘,加上油和灯芯就能实现最原始的照明功用。

清油灯之后,就是泊来的洋油灯了,也就是我们过去常用的煤油灯。那个时候,我国还不能提炼煤油,所以通常把煤油叫洋油。在电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老成都的许多人家都是使用清油灯和煤油灯照明。

记得大人利用用过的墨水瓶或药瓶,先在盖上打一个圆孔,然后将牙膏或白铁皮制成的灯芯模插到圆孔里,用棉花或棉线做灯芯,在瓶内注入煤油,用火柴点上就可照明。

小时候,我经常趴在油灯前,仔细地观察跳动的火苗,印象最深的是爆灯花。就是灯芯燃烧时迸发出的花状物,听老人说那是吉祥的预兆。“今宵画烛银台下,剥地管喜信爆灯花。”就是对爆灯花的描述。

那时的老成都,每当夜幕降临,商铺纷纷打烊,家家关门闭户,一家人围着油灯,女人们做着针线活,男人们裹着叶子烟,孩子们听老人摆着龙门阵。顽皮的孩子时不时拨弄灯芯,想让油灯更亮一点,这时大人总是骂骂咧咧“你这娃娃就是一盏不省油的灯”。点煤油灯使整个屋子都弥漫一股难闻的煤油味。

过去老成都的街上、商铺通常都是用有玻璃罩的油灯或者灯笼来照明,市民几乎没有什么夜生活。晚上八九时辰,整座城市结束了白天的繁华喧闹,在忽明忽暗的灯火中,慢慢沉浸在宁静之中。每当月明星稀之际,整个城市有一种甜涩寂静之美。

说了油灯,我们再来讲讲生活中的电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我们那儿年辰向往的共产主义美好生活。

美籍德国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879年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电灯才慢慢走入了千家万户。

到了1882 年,上海的一台发电机 开始转动起来,点亮了15盏电灯 。这是上海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电灯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地上才亮起了电灯 。

老成都属于中国西部农业城市,相对闭塞,经济也非常落后,而成都电灯的历史,自然晚一步,是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地点在成都东门金水河流出城的拱背桥处的银元局,开始试行发电,创设电灯,约可照明2000盏左右,成都才开始出现电灯。

今年元旦,我和老挑喝茶摆龙门阵,据他讲,他爷爷辈曾在成都启明电灯公司谋职,还拥有一些股份。老挑父辈向他讲过,20世纪40年代的成都启明电灯公司前身,是1903年总督锡良派人赴欧美购回一台小发电机,利用蒸汽机发电,用于照明。

十九世纪初,由于四川推行新政,并利用位于总府街被火烧毁的尼姑庵普准堂和一些官地修起的劝业场,正式开业。在建场初期,由各商家共同出资20万元成立“劝业场发灯部”,并安装50马力蒸汽机和40千瓦直流发电机各1台,安装完成后开始发电。除了供应本场用电以外,还向外附近街道出租电灯600盏。这就是成都的第一家商业性的电灯公司了。

那个时代的劝业场,到了黄昏时分,拉响汽笛,就开始发电,一片灯光,可谓绚烂夺目,犹如光明世界。这在一片昏暗的古老城市引起不小的轰动。不少人慕名前来观赏。欢喜赞叹之余,纷纷议论“洋鬼子”的奇技巧术。那时,晚上10点钟就停止发电,在停电前要再放一次汽笛,通知用户。后来早期的启明电灯公司也是这样做的。巴金所写的小说《家》里,对此有详细的描写。

启明电灯公司当时只有一台7.5KW由蒸汽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仅仅只能供应300盏15烛光的电灯而已。既然所能供应的照明灯盏数如此之少,费用又很高,当时一盏15烛光的电灯一个月收费是1.5元。那个年代,一个听差的工资一个月不过一元。能够用得起电灯的人家真可谓凤毛麟角了。一般都是商店和住在劝业场和北新街附近的大户人家才能够用。

那个时候老成都的大部分人家仍然还是用油灯照明,特别是郊区农村。老成都普及用电灯,应该是在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没有光明的黑夜显得特别漫长。

解放后,随着成都热电厂的建成,从当时的小型发电机组到后来的20~30万机组发电,成都的用电才基本得到改善。

那个年代的老成都,家家户户还处在温饱阶段,大部分人家即使用上了电灯,也是一家一盏,用的也是八瓦或十五瓦钨丝白炽灯,不到天黑尽,一般是不会开灯的。我那个时候,经常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写字,常常望着电灯,心想如果再明亮一点该有多好啊!

钨丝灯泡使用久了就容易烧坏,如果烧得不严重,我们就小心翼翼把钨丝再搭上,继续使用,灯泡还更明亮一些。如果灯泡烧得严重,不能使用,家里又没有备用灯泡,晚上就只好打瞎猫了。

那个时候用电计费也是几家或一个院坝用一个电表。每个月大家轮流收费。轮到我家收费时,几乎都是我去挨家挨户收费。

说起收费,都是尴尬的事情,有不在家的,有欠费的,有不愿意分摊多余电费的,有议论偷电的。经常一个月的电费需要有一两个星期才收得齐。如果没有按时向供电局缴费,就要拉闸封表。要想再次用电,还得求爹爹告奶奶才能恢复供电。

那个时候,电力非常紧张,城区时不时分区拉闸限电。一旦停电,到处一片黢黑,商铺和家户人家纷纷点上蜡烛、油灯来照明。严重的时候,经常是隔三差五的停电,严重影响老百姓正常的生活。也有人为造成停电的,如遇有人偷偷用电炉或电烙铁,时不时把电表保险丝烧断,弄得整个院坝停电,大家纷纷跑出来,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吼“不晓得那个龟儿子又在搞啥子名堂”。

我学过电工,经常自告奋勇去帮忙换保险丝。当电灯再一次亮起,大家一片欢呼,还夸我为大家做好事。随着经济的好转,公用电表才慢慢发展到一户一表,而今家家户户都使用智能电表了。

那个时候的成都主要街道都有路灯,我们这些街娃到了夜晚,就跑到水银灯下玩耍,女娃娃跳房、跳绳;男娃娃斗鸡、逮猫。不到九十点钟不会落屋,也是为了给家里面省电。

像人民南路的玉兰灯,在我们眼里简直是美不胜收。有时候,我们这些娃娃晚上三五成群专门跑去看灯。

夜晚,在繁华的春熙路,已有了霓虹灯,商铺外墙上灯光闪烁、光彩夺目,像彩虹一样的夜灯,犹如火树银花般地灿烂。就像电影里的老上海一样,在我们眼里,既好奇又新鲜。

每年,旧时的成都都要在青羊宫或文化公园举办灯会,成都所属区县、大型厂矿企业都有作品去参展,灯会里面游人如织,非常热闹。像我们这些半截子娃娃,每次都要让大人带我们去看灯会。

走进灯会,兴奋得不得了,手舞足蹈,兴高采烈,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好奇。记得灯会期间,公园内还有各种表演,有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转糖人的摊子,卖风车的草把子。这些都是成都古老的民俗。灯会也是盛况空前,各种灯竞相展示,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具有浓厚的巴蜀特色。有市民所熟悉的川剧剧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反映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成都的电力得到极大改善。发电也不是单纯依靠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气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电早不已是单纯用来照明,家家户户有了电脑、电视、冰箱、彩电、空调、电磁炉、微波炉、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家庭照明也是多种多样,吊灯、壁灯、射灯、挂灯、台灯等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仅仅是照明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成都通过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成都的建筑物和公共空间,如城市广场、商业文化街、旅游景观、纪念性建筑、历史建筑、文化建筑等配以先进的泛光照明设备,展示其夜间丰富多彩、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光亮形象,很好的烘托城市中心区域的庄重、亲切、优雅的格调,使成都具有更强的时代感,成为不夜城。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折射出成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今成都的夜晚,更是万家灯火,绚丽多彩,更加美丽。


平叔闲谭

听平叔摆龙门阵

微信:psxt9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