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阵 ▏味道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吃出一脸满足的样子!

歌曲:味道(辛晓琪)

其实味道这个东西说复杂也简单,我们舌头上的味蕾能感知到最的基本的也就甜、酸、苦、咸四种。

吃之于人、相伴一生!比呼吸次数少,比呼吸更重要。没有了吃,多余的也就不只是呼吸了!

所以《史记.郦食其列传》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精当之处就在于它设定一个不二之选。沛公言听计从之后,死命保住虎牢关西的熬山粮仓,而不是退守巩、洛二地的大酱缸子、酸浆罐。最终赚得了大汉几百年盆满钵满。

至于对副食以及口味完全忽略,我认为也是合理的,且有实证!这不由让我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那段时期“以粮为纲”初见成效,“全面发展”渐有起色。那时我还是当然的小字辈,但是在一同工作的专事体力活的‘农协工’口中,已然成了老师。

当然!这只是成都周边地区对人的一种尊敬的称谓罢了。作为礼仪上的对等,我也对他们兄弟相称。

当看见兄弟们人人手中一碗白米饭,围着桌上一碗作炒菜调料用的豆瓣酱,蜻蜓点水一般取送下饭,未免感觉过于节俭,不禁心里惴惴的发问。

然而这些来自于壁山和人寿的兄弟们的回答近乎相同。

原来他们老家常年的主食是红苕、玉米类的杂粮,白米饭得要过年时节才能吃上三五天,所以不需佐以任何菜肴,光凭米饭本身的香气和味道、能每顿吃上三碗也是是非常舒服的!

很显然!他们已经忘记了一些本该有的味道记忆。

那时,虽然包产到户铺开也有一段时日,但农村毕竟苦得太久、底子都快掉光了,因而将谷子连合同外的部分也尽量卖完,毕竟每斤可以多得到5厘钱!

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忘不了兄弟们手捧一毛多钱一斤的“味道”,吃出一脸满足的样子!

同样是前面那句话,一落到那成都人手头,很早就变得不本分起来。光吃白饭的行为被市民称为“傻老三”,所以改成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了!这个就有点扯头了。

虽说当初是餐馆主为了招来食客和留住衣食父母的噱头语,的确也催逼厨官师手段手法日益精进,也逐渐到如今哪怕是只会得三拳两脚的川厨,也敢越洋过海攻城掠地。那凭的啥子呢?难道只是“味道”再一次复活?也许未必!

以我的认为,人类对于味觉的依赖,一直是由好奇和探究混合而成的、能给人们带来的愉悦、难受以及恐惧的的味蕾记忆。

想那蛮荒之初,野果、草籽还好接受;茹毛饮血蛮力撕扯,或者石片切割,难免肝胆俱裂肠断肚破、苦臭不堪,若不是生存信念坚定谁敢吞而食之?

假设有这么一对青年男女,各提一截大肠,来到一泓清泉边反复荡涤,伴以吟唱。唱得动情了,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再掐棵野葱野韭什么的,用其辛香修饰一下味觉,你说那心里是有多美!如此浪漫幸福之人诞下的后裔,不成为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音乐家、诗人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这个完全可以自己肆意的展开想象!

经千万年的积累,我们已经总结了太多味觉记忆。但有时也会渐渐忘记;有时突然之间又会记起。

孔子在《乡党篇》写下“割不正不食”的时候,我想他老人家除了追求几何形状带来的仪式感而外,也许是突然又记起了点什么?让他难受甚至恐惧!

于是在脑壳里转了一个伟大的弯弯,提醒操刀之人:心要静、手要稳,不要把不该割的给劳资割破了。

当然,他老人家不喜欢的味道并不代表人民群众不喜欢,特别是几十年以前。这就是倍受老成都人推崇老的《苦瓜烧臭肉》!也许是食客的喜好度太难掌握,毕竟这个‘臭’和‘坏’连层纸都没隔、确又分明有着质的区别,容易遭遇“霸王餐”,大多餐馆有所避忌,所以只流传于民间。

以前单位上的一个“老右”即为此菜的拥趸,时不时就要说起他的拿手菜,应该属于此菜的姊妹篇,叫作《苦瓜臭肉汤》,做法听来到不复杂,就是磨皂人。

夏季苦瓜上市的时节,早上割上一斤来往偏肥的肉,往茶铺搭勾上一挂,喝茶打牌冲壳子、吃了午饭过后,慢慢的就要留意肉了,不时起身闻上一闻,感觉到位了提肉回家。

肉切小指粗的条,下锅放花椒姜片等一同煸炒熟了,加鲜开水、苦瓜条、盐起锅,要好好吃有好好吃、说得油爆爆的!我就在想,好明白故的肉、非要放臭!简直就是鼓吹今不如昔,把他定为右派中的极右分子也不为过。

后来才明白有道理暗藏其中!你看那个吃鲜肉的狮子老虎,饭后是不会动的,得躺下晒着太阳慢慢消化;而吃腐食的饭后能飞能跑。为啥呢?

话不说不明、理不辨不清!简单的说是指动物牺牲以后,血液断流停止供氧,组织酶系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什么PTP、PDP咯;什么糖酵解、乳酸反应、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咯,反正莫得几十个学时弄不醒活。再掐头去尾的说,就是尸僵—尸解—成熟的过程。

前期不好消化风味差、后期水解伴生氨基酸风味佳!如此看来“右派”在我们喜欢现杀现吃的时候弯道超车了!

其实味道这个东西说复杂也简单,我们舌头上的味蕾能感知到最的基本的也就甜、酸、苦、咸四种。令人悲催的是婴儿时期的味蕾细胞数量上万,到了成年就只剩下几千了,而且不断减少,纵使有再多的呈味物质想讨好你的舌头,你也只有瓜起。所以我们在嫌弃这不好吃那不受吞的时候,请用成都话默念: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厨师!

现在该请拯救者出场了!

一是烫!明显不是味觉!

二是辣!实际上辣是化学灼伤带来的轻微痛觉,它也不在味觉序列,严格来说应归类为触觉,与火烧水烫类似。

三是麻!是花椒这个妖妖道道幽灵似的一个存在。喜欢她的人、最能形容词汇是“麻得跳”!但是实在是不能描述得全。

好在她最近被大英帝国一拨神经兮兮人捉住了原形。被指用神秘手段模拟触摸我们的纤维细胞,向大脑发出一种类似震颤的信号,很有相恋相爱之人那种物我两忘感觉。

你没看错!模拟的触觉、频率50赫兹。这不是明摆着来电了吗?虽然是模拟但感觉一样;虽然赤裸裸的过于直白。

我们再来把顺序反转一下。麻!辣!烫!居然三个字都脱离了低级趣味,都跟味觉不沾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