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杂技在国外 作者 温志航 成都杂技这璀璨的花朵在美国盛开,是演员们用汗水浇灌着友谊之花。 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 美国洛杉矶风光绮丽,举世瞩目的第23届奥运会艺术节在这里隆重举行。 白天,花花绿绿的橱窗,熙熙攘攘的人流。晚上,流光溢彩的灯光,亮亮闪闪。 五天来,麦高恩剧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开演之前,成群结队的人们在门口等候“议价票”,有好几位美国人,在胸前挂着一张纸牌,上面写着:“我需要两张票!”他们在剧场门口徘徊。 79岁的老人虞和瑞教授,阔别故土已58年,为了一睹中国成都杂技团的风采,冒着酷暑,特地从旧金山赶来,终于以50美元的高价买到一张价值15美元的“议价票”。他兴奋的眼里发光,脸上带笑,嘴上滔滔不绝地说着…… 喧闹的剧场,倏然间归于山林般的沉寂,在悠扬的古典乐声中,只见一位巾帼女子头戴英雄巾,身着大红披风,腰束金色缎条,脚蹬黑色长靴,双鞭在舞台上空飞旋,发出“啪!啪!啪!”三声巨响,那鞭子不同凡响,平静中含着自信,轻盈里带着坚定,幽柔中藏着倔强。 那鞭子的敲击声,犹如意味深长的画外音和潜台词,响在舞台空中,响在观众心上……随着英姿飒爽的舞步,她挥动双鞭,左右开弓,一会儿凤凰展翅,一会儿孔雀开屏,一会儿百花盛开。 突然,双鞭直立,双缨一抖,随着响声,两条盘龙吐出五彩火焰。尔后,只见艺高人胆大的她手中长鞭如闪电疾风,飞跃抽去,“助演”手中的纸张由大抽小,再由小成丝条。“助演”先生又口衔蜡烛,数鞭挥去,蜡烛由长变短。这是鞭艺钢刀的一面。 稍后,演员更露高招,鞭子由“刚”变 “绵”,如微风拂柳,准、轻、快、柔地的将鞭绕数圈罩在“助演”颈上,令观众叹为观止。 当主持人问“助演”先生有何体验时,他诙谐地说:“重时似浪冲,轻时如风爽,真了不起!”台下观众震惊,站起来鼓掌欢呼!这位神鞭女侠,她的名字叫王解放。 在紧张、惊险的气氛中,60多岁的老演员陈立登场,他身材矮小,四肢灵活。不时加插幽默和引人发笑的动作,那卓别林式的滑稽,亦庄亦谐令人捧腹。在皮条的表演项目中,他更在一、二十米的高空上被挂着旋转,轻盈、利索、优美、惊险,技艺高超,雄风犹在…… 14名演员同时乘坐在一辆单车上,手拉手,肩并肩,体态轻盈如展翅的春燕。他们在台上风驰电掣,像疾风、像流星、像闪电……稍不留心,整队都会落地滚瓜,全军覆没! 两碗盛满水的“水流星”在一根绳子的两端飞转,如夜空中两颗晶亮的星星,星星飞旋,使人眼花缭乱。演员不让它们有分秒的停留,时而把它高高地抛上天空,并顺势翻一个跟斗,时而用脚去转动它们。演员表演时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轻松自如地就像在玩儿童玩具,表演结束时,“水流星”的水完好如初。 瞧!杂技英豪的表演多么动人心弦:《钻圈》的演员横空出世,飞越天险;《高台定车》惊险绝伦,技艺高超;《排椅造型》是美的建筑,力的雕塑;《对口叼花》轻柔优美,袅娜飘逸;被国际友人誉为“无骨艺术”…… 整台演出融民间舞蹈、武术、体操技巧于一体,惊险而不失风雅,优美而不流世俗,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民族风情,堪称一绝。 演出完毕,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思来到后台,她风趣地说:“你们已为中国赢得了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 巡演之路比绕赤道一圈还多 位于大西洋彼岸有一座城市名叫波斯顿,市长为感谢成都市杂技团,发布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波斯顿公告》。公告说:“鉴于中国杂技演员在筋斗、柔术、杂耍、车技和体操方面的非凡才艺;鉴于他们在中国古老传统艺术中所表现出的使人震惊的才能;鉴于他们为波士顿演出了具有200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鉴于他们在市政府的预演中,证明了他们是引人入胜的访问者;鉴于他们在伯克利演出中心的表演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 因此,我,佩恩蒙德▪弗林——波士顿市长,特此宣布:4月21日、28日为中国杂技日。我要求全体波士顿市民同我一起承认:中国杂技团为我们城市文化生活所做的贡献。” 成都杂技这璀璨的花朵在美国盛开,是演员们用汗水浇灌着友谊之花—— 一辆大巴士客车载着23位杂技英豪,他们几乎跑遍了美国的东西南北。汽车在大地上奔驶,眼前闪过一个平原、一座丘陵、一面湖泊、一座城市,不断的远山一层一层向后飞逝,车两边的道路、原野一片一片移近,又急速地流过。紧张的演出生活,使演员们分不清冬夏季节的瞬息变幻,今天这儿还是漫天飞雪,明天那儿又是花红柳绿。演员们像机器一样地运转,旅馆、巴士、剧场、高速公路……大脑的荧光屏上不断地重复着这些概念。 该团团长傅启辉回忆着这些难忘的情景说:“短短3个月,我们巡回了美国28个州,51个大中小城市,加拿大8个城市,两地之间的距离最短500公里以上,最长的可达6000公里。 3月29日结束了最后一场演出,我们请驾驶员查里程表,总行程37056公里,加上我们乘飞机从东海岸回洛杉矶的6000公里,赤道周长约40076公里,我们的巡演之路比绕赤道一圈还多。 在这100天的日子里,我们有90个白天是在汽车上度过的。演员们不辞劳苦、星夜兼程,克服极度疲劳,每到一处又马不停蹄地做好装台工作,一切就绪之后又精神抖擞地迈步登上舞台,使到场的观众非常感动。美国一家发行量很大的华人《国际日报》用相当大的篇幅报道了这一动人情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傅团长讲起这些,流露出一种骄傲与自豪。他打新眼里佩服自己这只敢打敢冲、吃苦耐劳的演员队伍。 我们都是黄皮肤的龙的传人 在美国巡演时期,所到之处,同样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爆满场次特别多。有些剧场的经理还把印有“爆满”场字样的宣传广告,当作十分珍贵的礼品送给全体演员留作纪念,并说:“这是你们演出最成功的象征”,因为,这几年无论上演什么,剧场从未满座过。 好多美国观众有生以来第一次看中国杂技,因而感到特别兴奋和惊奇,他们为一个高难动作的完成而掌声雷动,甚至跳跃欢呼,使整个剧场都沸腾起来了。 每场演出结束,全体演员谢幕达好几次,观众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舍不得离去,给演员献上鲜花,还纷纷拿着节目单,很有礼貌地排着队等演员们签名留念。很多侨胞和留学生们上台来,万分激动地和演员们握手祝贺、亲切问好,并说:“你们演得太好,让美国人大饱眼福,当我们坐在观众席里,亲眼看见老外那种连续不断的掌声和吼叫声时,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声叫好,此情此景,感到特别扬眉吐气,因为这种高超的技巧是我们中国人表演的,老外根本没法比。” 一位白发苍苍的女侨胞,她把全家人都带来看演出了,她说:“我是成都人,1989年回国去过,今天能在这里看到家乡杂技团的表演,心情难以平静,在演出中,当我看到老外们如痴如狂地欢呼喊叫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座位两旁的老外说,这就是我家乡的杂技团表演的,我们中国人本事之大。” 这位当年接待过成都杂技团的90多岁的老华侨董先生,这次携带全家老小20多口人从百英里之外赶来看演出。他说:“国内杂技演技高超,我每看一次就有一种莫大的寄托感,希望你们多来美国演出,让我们长长志气,让美国人多开开眼界。” 春节前夕,杂技团在美国文化城波德市演出,该市的几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联谊会邀请全体演员莅临联谊会场。第一个节目是朗诵新年贺词,表达了海外赤子的共同心声。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迎来又一个春节,此时此刻此地,想起乡土、乡音、乡情,想起长江、黄河、长城……虽在地球的另一边,一条无形的线,系住了大家的魂。大家说呀、笑呀、亲呀、哭呀、跳呀,不知怎么高兴才好,谁还能抑制激动之情呢? 蹬技演员遇到“蛇” 她身材健美而修长,天蓝色的绣花绸衣裤像剪来一方天幕做成。她静静地躺在方形的小桌上,两腿倒立,露出似玉石雕成的双足,又绵软,又灵活,那是世界上最美的两只足!一把雨伞、一张方桌、一张毯子分别在她足底和足尖上飞快地转动。 在观众眼中风车似地飞旋,像怒放的花瓣,骄傲地张开!她表演的双人蹬毯,她当“底座”,左足蹬一女子腰部,两人的双手、右足、嘴巴同时旋转着一张金丝绒毯子,毯子旋风式地打着转儿。 台下的掌声淹没了伴奏的音乐,紧接着是一片“啊啊啊”的狂呼之声…… 难怪墨西哥马戏团的胡根迪洛赞扬她说:“您的那双足非常优美、非常轻松自如、非常灵巧,比手都自如。您的节目最美丽、最优雅、最精彩!” 瑞士的一对老夫妻,用滚烫的双手捧送一把精美的巧克力给她:“哎呀!这么年轻掌握那么高的技艺,真是不可思议!” 哥伦比亚的一位蓝眼、黄发的白人幼女把布娃娃和小雨伞送到她手上:“看了你的演出,我非常喜欢!” 秘鲁的中小学生邀请她在书本、汗衫、纸片上留下她的芳名,她的名字叫郑晓蓉…… 一次在哥伦比亚演出,突然全场观众起哄,吓得惊恐万状。 “蛇!蛇!”助演一抖,红毯中突然窜出一条1米多长的黑麻黑麻的蛇,它摆出挑战的姿态,扁扁的头,张开的嘴巴里一条吐动得非常快的舌头,好像从口里喷出一股火焰似的,十分吓人。 全场一片骚动,观众目瞪口呆之后一阵狂呼乱叫,好像天崩地裂一般地就要爆炸! 郑晓蓉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双腿,足上那红毯风车似地飞旋。表演结束,她彬彬有礼地向观众鞠躬,欣然微笑,缓缓走进台后。 当她明白这一切,只感到心颤肉跳,手足冰凉。 当地一位演艺界的同仁闪动天蓝色的眸子激动地对她说:“阴谋放蛇的小人企图破坏演出,一小撮捣乱分子并没有达到目的,您们并没有出丑,他们这样做,更增加了中国的光辉形象!”说吧,这位英俊的男子用亲吻和拥抱这样的西方礼节,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此时,郑晓蓉才深深感到,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使者,用艺术与与观众交流,传播民族文化,多么骄傲,多么自豪,多么受人尊敬! 鲜血染红的风采 美国休斯顿迎来了又一个新的黎明。那辆大巴士开回了公寓,演员们浑身像散了架,抽掉了筋骨,饥肠辘辘,大家多么渴望有一碗可口的饭菜。 “弄饭!弄饭!”当炊事员的一般都是被青年演员称作“干妈”“干爹”的老演员。 “今天有午餐肉、鸡蛋、蛋糕!” 炊烟缭绕,炉上的火苗一窜一窜地跳跃着。 杨帆阿姨,今年46岁,有30多年的杂技生涯,她曾经演出过五人排椅造型,对口叼花,空竹等节目。今天她主厨,厨房内笑声朗朗,她掏出一把罐头开刀,向罐头盖的马口铁猛刺,罐头开口了,翻卷的铁皮却刺破了她的手指,血从一个很深很大的口子涌出来,她紧紧咬住嘴唇,殷红的鲜血滴下来,洒了一地。 按有关协议,这医疗费由美方老板承担。 美方的海先生脸色阴沉,冷若冰霜,他脑袋一摆,胳膊一叉,做出无可奈何的表情。因为他知道上医院光挂号就要300美元做押金,全部费用要1000多美元。 中国人向这位抓耳挠腮的美国人投去鄙视的目光:“你看,咋个办?” 海老板狡黠地一笑:“找中医,看看!” “杨阿姨,拿去!”青年演员陈刚眼疾手快地递去自带的创可贴,杨帆用酒精消毒之后,包好了伤口,她仍感到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再想到还有80多场的演出任务,她的眉毛拧在一起,眼睛里含着沉郁和焦虑的神色…… 第二天,按签订的合同,演出节目一个也不能少。剧场内灯光明亮,演《舞狮》时,一阵欢快的打击乐向她飘来,演《跳板》时,一阵刚劲有力的民乐向她飘来……最灿烂的一页翻开了,谁还去计较个人的病痛呢?她想起19岁的张静发高烧,嘴皮都肿了,仍精神抖擞地在台上弹跳。还有郝勇、张岚发高烧时在台上仍生龙活虎…… 这一切是为了祖国崇高的荣誉啊!她咬咬牙,走上舞台,还是那飒爽的英姿,还是那喜溢眉梢的笑容,她演出的《高台定车》和《排椅造型》一样地成功!舞台空中,她体态优美,像飞燕掠水,动作干净利落,赢来掌声、笑声、欢呼声!中国杂技演员用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征服了病痛,征服了西方观众! 谢幕之后,她徐徐走下舞台,欢乐压倒了揪心的疼痛,泪水像山中的溪流汩汩地在那俊秀的面颊上流淌…… 巧遇朱明瑛 演出在美国的柏滋涣斯港市进行。这时,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出:“大家在这里有幸见到朱明瑛!”话音未落,朱明瑛已经出现在大家面前:她纤巧、轻盈得像黄雀一样,那弱小的身体里蕴含着的磅礴音量,曾响彻亚非拉美大地,这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歌唱家因载歌载舞的演唱获得了“中国阿贝蒂”(阿贝蒂是扎伊尔真好的歌星)的美称,享誉中外。 今天在异国他乡巧遇,彼此内心都升腾了一种他乡遇故知般的欢悦情绪。朱明瑛秀气而文静脸上漾开了笑纹,下巴左边那一颗黑痣更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魅力和东方女性的美。 朱明瑛口齿伶俐,她的话语像开了闸的水,她首先讲述了自己在美国的艰辛经历,还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有些演员、艺术家滞留在美国是相当盲目的,因为你们是以一个艺术团来美国,当然是非常受欢迎的,吃得好,住得好,只看到的是美国繁华的一面:高速公路、汽车大王、高楼大厦,以为到处都是可以挣到大把大把的美元。其实并非如此,一旦离开祖国、离开团队,什么艺术家、音乐家、画家,人家都不会承认你,什么地位也没有,像是生活在地狱一样。” 她的话语引人入胜,演员们听罢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接着她非常感慨地谈道:“我们的好多同行在美国的遭遇是难以想象的,比如我国著名的青年舞蹈家刘国柱跑到纽约找不到工作。只得去给开饺子店的中国老板打工,每天骑着一辆丢在街上都无人要的破自行车,到处去送生饺子。身边还带着一些演出服和录音带,有时打完工还搞一些零星演出,以弥补生活开支的不足。 一次,他送完一家饺子,出门一看,挂在自行车上的包被人偷了,里面装的演出服、音带及几个月挣的打工钱全部丢失。从此,他失去了演出机会,后来又被汽车撞了,真是太凄惨。还有上海京剧院的齐淑芳(原《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的扮演者)在美国给人当保姆。因此,要真正搞艺术工作,还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有保障些。我准备再干些年头,实现我的最后一个愿望就回祖国。”朱明瑛向演员们表达了自己拳拳的爱国之情,她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印在了演员们的脑海里。 罗伯特爱上了“东方蛇女” 洛杉矶剧场的大幕徐徐拉开,一束淡红色的追光投到她身上,;立刻将台下千百双眼睛吸引过来,在一曲典雅华丽的《春江花月夜》中,伴着悠悠的箫声,踏着轻快的旋律,一位少女口含鲜花,双腿反伸,身子平行于舞台,她柔软的腰部、手臂、双腿都极富表现力,那娴熟优美的柔臀动作,传达出微妙的韵律和情感。她平伸双手,柔软的身子一圈一圈地在舞台上柔曼地旋转着,那令人惊叹的旋转,像风一样舒展,一样轻柔,那一尊流动的精美雕塑,像是一首细腻清新的诗句! 这位年仅22岁的成都姑娘,名叫曾晓红。她表演的柔术节目叫《叼口含花》。 顿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给观众留下无限的眷恋和无穷的回味。美国人将它誉为“无骨艺术”、“东方蛇女”、“爱情节目”。 此时,“爱情”之剑也向曾晓红飞袭而来。一位美国小伙子与小曾同岁,他五官端正,皮肤白皙,头发棕黄,身高1.78米。他集舞台监督、报幕、指挥、灯光、舞美、后勤于一身,是一名吃苦耐劳的男子汉,性格憨厚,对人彬彬有礼。 他长期随杂技团,朝朝暮暮,披星戴月,与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大伙儿亲切地叫他“罗伯特”。他每天在小曾上演之前,把一切道具准备得巴巴实实,并在旁边摆放一朵象征着爱情的玫瑰花。罗伯特还热情邀请全体团员去他家做客,他的父母也看上了这位成都姑娘。 罗伯特那双灰蓝灰蓝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流溢出一种幸福、自豪的光彩。欣赏着小曾精湛的表演,他连用“beautiful”“wonderful”“great”(既漂亮、好极了、伟大)的词句来赞美。哦!浓重的洋腔洋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小曾返蓉后,一颗灼热的心,从大西洋彼岸将火一样的爱情倾洒在信纸上,那歪歪扭扭的中文字,轻轻的扣击着姑娘的心。 这时,小曾已有一位条件蛮不错的心上人,道义与良心谴责自己:我怎能背叛热恋中的男友呢? 不久,罗伯特终于不远万里来到成都,“蜀江水碧蜀山青”,成都人的热情、大方给他留下了更加美好的印象。九眼桥头,大雨倾盆,他不辞劳苦帮助小曾的亲戚搬运西瓜,引来路人围观这位“打工”的老外。他再三表示:“我们都很年轻,我相信有一天你总会成为我的太太……!我学中国菜,我吃得苦!”小曾挑明情况后,他仍痴心不改:“我觉得你男友对你也好,如果他对你不好,无论如何,我都把你接走……”出国,对好多人来说,闪着多么迷人的光环!此时,父母、姊妹,恋人、同事、朋友……还有荣誉感、自尊心、爱国的热情,像一团火在心中燃烧!另一方面,她的眼前闪烁着罗伯特那对纯真的眼睛。 周围的一些人都反复劝她:“快走!快走!”终于她鼓起勇气向男朋友敞开心扉:“我想去美国试一试!”男友不卑不亢地说:“我是中国人,他是美国人,难道就仅这一点,我该输给他!”看见他十分难过的样子,小曾擦着被泪水模糊了的眼睛。 第二天,她吞吞吐吐地向罗伯特表示:“我不去美国!”罗伯特像中了雷击似的一动不动。尔后,在杂技团的院子内一圈又一圈地拼命跑步,嘴里咿咿呀呀,心里像被锋刀利刃割着……杂技团的同事不忍心再看下去!小曾的心里被复杂的感情交织着、缠绕着。她不知道是甜是苦?是酸是辣? 小曾恋人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双老爱这个未过门的儿媳似掌上明珠,一番关心的话语向她娓娓道来:“晓红!你正确考虑,各人要考虑清楚。你觉得实在想出去,我们也不拦你,千万不要考虑我们家庭这一方……” 曾晓红觉得在这样的家庭很幸福、很温馨。她再联想到培养自己的恩师王丽中,无论天晴下雨,每天5点钟起来,为培养人才呕心沥血好辛苦,自己走了,团里就没有这个节目,多对不起老师和领导……一个艺术家只有把艺术交给舞台。交给观众,那生命才能闪烁出光彩!她曾出访过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香港等地,每次代表祖国出访演出,那身份、那地位又是多么崇高!她的眼前又出现:幕落、幕启。掌声、乐声、喝彩声。她还想起了朱明瑛、齐淑芳…… 再说自己的恋人素质非常好,性格活跃,对人诚恳、善良。阳光在她的脸上跳舞,变幻着奇妙的光斑,她的嘴角露出微笑,她自责自己:“做人要讲良心,要有道德,怎能违背良心,背叛朋友?”恋人问她:“你还爱不爱我?” 她脉脉含情地微笑,深情地盯着他…… 聪明的小伙子趁着打铁,在四川经济广播电台为姑娘点播了一首《花季》,那歌声流泻出一股真切动人的感情,拨动着小曾心灵的琴弦。 小伙子不久后又点一首《花季再来》,听着那感人肺腑的歌声,小曾潸然下泪,压抑着嗓子低声哭道:“我不走了!” 完 |
|
来自: 新用户7771xie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