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浅 ▏义人刘德文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义人刘德文


文/浅浅

刘德文是谁?

刘德文是个台湾人。

刘德文祖籍台湾省屏东县,现居住台湾高雄,任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里长。

怎么就和台湾的一个的里长扯上关系了呢?

在此之前,我对他一无所知。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

年底,一个朋友,在群里发言,要寻找雕塑家朱成,请他牵线,以期能够在陪台湾来的刘德文里长参观建川抗战博物馆的时候拜见馆长樊建川。

刘德文?

里长?

何其陌生,又何其遥远?

刘德文1995年和妻子一起搬到高雄一个眷村居住,这里居住着2000多个从大陆来台的抗战老兵,大多数老兵无儿无女,孤独一人。

刘德文心热,只要看到社区里有需要帮助的老人总会主动的上前搭把手。

他的这种行为被老人们看在眼里,也正是因为这种和睦的相处,老人们都建议他去参加当地的里长选举。

果然,在大家的支持下,刘德文在2000年顺利地当选祥和里的里长。

这是刘里长自制的湿巾纸包,用于选举。

当选里长的那一年春节,刘德文请独居的老兵们吃年夜饭,席间老兵们说起家乡,个个老泪纵横,好几个人郑重其事地托付他,请他一定在这些老兵百年之后把他们送回故里安葬。

就这样,从2003年开始,刘德文往返台湾大陆数百次,把一百多位在台湾去世的老兵骨灰带回大陆安葬。15年来,他的足迹遍及20多个省。

台湾联合报一个女记者听说了,就要采访他,刘德文不愿意。刘里长说,他只是心甘情愿地做这些事,并不想因此而出名,也特别怕有人借这个由头诈捐,所以不愿意张扬。

女记者恳求说,我是刚入职的新人,让我报道你,也是帮助我,创造点业绩。

他这才点头同意。

没有想到,联合报后来竟用了头条整版报道了他的义举。

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甚至当时还在台上的马英九也看到了,于是就马上给他打来电话,说表示感谢,说也很感动,又说这原本是应该由当局来做的事情,结果由你一个人来承担了。

马英九在电话里还说一定要亲自来看望他,当面表示感谢。

刘德文推辞,说自己做的是本份之事,不必如此的兴师动众,而且他家住在五楼,楼里又没有电梯,家中也无空调,岂敢劳您的大驾……马英九打断他的话,坚定地说,不管你住在好高好远,你就是住在15楼25楼,我爬也要爬来看你。

没几天,马英九果真来了。

小马哥和好人刘德文合影

台湾民众为他的义举所震动。

紧接着,大陆的网络媒体也开始转载报道了刘德文的事迹。

一时间,很多大陆寻亲的信件纷纷寄来,寄信人不知道他的具体通讯地址,只好直接写台湾高雄祥和里刘里长,有的只写了高雄刘德文里长。没想到,这样的信也能够一封不差的送达到刘德文的手中呢。

这次刘德文入川,是因一个老家在绵阳的抗战老兵蒋仲去世了。刘德文想着要履行承诺,一定把蒋仲的骨灰送回绵阳安葬。于是便有了他这次的绵阳之行、成都之行。

酱紫,我们也就有机会认识了刘德文君。

飞机上,已故老兵蒋仲有自己的座位

刘里长是1月7日从台北飞抵成都的,朋友为他订好旅馆,他特别嘱咐,一定要订一个标准间,其中一张床是专门留给老兵蒋仲睡的。

就如他每次送老兵骨灰回大陆一样,登机前,他都要把骨灰坛挂在胸前,寓意“长者先行”。

在飞机上也要买两个座位,“不能把长辈当成一件行李”。

如果需要在旅馆过夜,也一定要两张床的房间,以便“让老人家睡得安稳”。

这样的细节刘德文很注意,也很认真。

1月8日,朋友一行陪刘德文去了绵阳,让抗战老兵实现了魂归故里的梦想。

抗战老兵蒋仲终于魂归故里

次日,朋友一行和刘德文去了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早已等候在那里,大家相见甚欢,好像老朋友似的。

樊建川问起这十五年来刘德文捧回的一百多个老兵骨灰落葬故乡的情况,感动万分,当即表示要专门为刘德文的义举办一个展览。

樊建川还特地挥毫泼墨,书条幅一幅:忠义千秋。

一个曾任共军上尉连长的樊建川;一个曾经的国军中尉排长的刘德文,在成都抗战博物馆办公室互致军礼。

这一刻,超越时间超越政治的恩恩怨怨,就在这一刻,化成对民族忠勇之士的敬意。

刘德文的出入境证件上面盖满了印章,他说,这已经是换了的第二本了。“有时候,老人在台湾去世了,大陆亲属来信请我帮忙,我就开始在台湾找他,因为家属提供的信息极少而且比较模糊,要费不少周折。”

有些墓地早就废弃了,亚热带潮湿多雨,植物长得很快,荒草枯树掩埋了大地,什么也看不出来,刘德文就随身带把镰刀,砍开年深日久遮蔽的荆棘老藤。

冥冥之中,彷佛有神灵指引,很有几次都是无意间找到的。

有一个大陆老兵的妹妹托他找了几年,都失去信心了,在这过程中家属也有放弃的想法,我就说,“我都还没有放弃,你怎么就放弃了呢?”

有一天他驾摩托车送儿子去学吉他,为抄近路驶入一条岔道,没想到忽然隐隐约约看得见路边草丛一些墓碑。他走过去,砍开纠缠在一起的乱草枯藤,那个老兵的名字就赫然出现在一个倾斜的墓碑上。

还有一次,也是一个大陆老人寻亲,久寻无果,途中他进入一间小庙祈祷,没曾想,一低头,就看见几个骨灰罐,其中一个就写着那个老兵的名字。

受大陆亲属的嘱托,刘德文在找寻老兵的骨骸。

为了联系大陆的亲属,有时候,骨灰坛就在家里放着,最长有长达几个月的。

我们问他,你害怕不?

他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怎么会害怕呢?”

这种我小时候听惯了的书面套话,要是别人说,我准会鄙夷。可经他的口说出来,再看他瘦削黝黑的脸,溢出一派纯良高尚,不由得被他的执拗和谦卑深深感动。

把老兵的骨骸送回大陆安葬,了却老兵魂归故土的心愿,有的亲属很积极回应,甚至早早就披麻戴孝跪在路边迎接,用当地传统的方式入葬。

通过不断的沟通联络,刘德文和家属们也产生了感情成了“亲戚”。

刘德文说:“现在我的亲戚遍布全国各省,他们经常会跟我分享一些信息、故事,我很开心很满足。”

而有的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分离几十年,亲情渐渐淡了,有的至亲也去世了,只有远亲,回应迟缓,有的干脆不理。实在联系不上亲属的,刘里长就通过当地的朋友,自已掏钱安葬。

15年,100多个来回,从台湾到大陆,也不是次次都顺利的,也会有一些困难。

有一回,刘里长送骨灰到一个地方,下飞机后需当地过一夜再转车,那是一个小城市,他找到一个便宜酒店,酒店方说,他只能去涉外的酒店住,涉外的贵很多,他就抱着骨灰坛在街边坐了一夜。

还有最开始的时候,有一次过海关,海关非要打开骨灰罐检查,他再三说明是骨灰,而且已经胶封好了,不便打开。海关不同意,他只好拆开胶封,没料到头上挂的是吊扇,刚一打开,风一吹,骨灰就飞起来,海关那边也吓坏了,赶快喊 关上关上。

后来听说海关还专门请了道士来作法。

再以后,通关就顺利多了。

化作骨灰的老兵也许预知了这一切,因为人们通过不同的路径,总是盼望灵魂能有个被温柔垂怜的地方 。在风尘仆仆的刘德文这里,能看到最广大和宽容的垂怜。

刘里长的儿子在老人院做义工看望老兵。

我们问过,你打算一直这样做下去吗?

刘里长说,是啊,我不行了,还有我的儿子,他也愿意做的。

刘里长告诉我们,小时候他家里很穷,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他母亲经常对他说,人可以穷,心不能穷。他当时还不太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懂了。

你看,刘里长那样执拗的眼睛,才是精神世界的模样。

好人刘德文。

义人刘德文。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