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程 ▏蓉城沧桑话鼓楼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蓉城沧桑话鼓楼

作者▕  里程

古中市街,在明代是成都的中心位置,所以当时名叫中市街,民国时候,称为古中市街。

鼓楼洞街与古中市街相接,那里皆是成都的中心位置。古代在较大的城市,一般都要修一座钟鼓楼。明万历年间(1617),在这里修了一座钟鼓楼。

一段不长的城墙上修建一宏伟建筑,琉璃瓦屋顶,飞檐翘角。内有一大鼓及一巨钟,晨钟夜鼓奏响数里。平时报时,急事报警,成为成都独特的标志性建筑。

清代重建,命名为韵远楼。

楼下砖砌的拱门犾如城门的门洞,称为鼓楼洞。据考证鼓楼洞北面曾经有一对联:

二更三更五更,更更入耳,当归当出报时辰。

男人女人老人,人人欢心,该睡该醒凭鼓声。

钟鼓楼在民间一般称为鼓楼,与鼓楼相邻的街道,从北至南都被命名为鼓楼街。它们依次是鼓楼北四街、北三街、北二街、北一街、鼓楼洞街和鼓楼南街,一共六条街。

50年代我与同伴玩耍曾登此楼。由于长期无人管理,鼓楼建筑破败不堪,大门紧闭,室内喑黑,四周杂草丛生。大钟置于楼外,离地大约有一尺高,上面刻满了捐助人的姓名。当时小伙伴曾发赌注:谁敢从下面进入钟内,即奖励什么什么。众人面面相观,竟无人进去,心犯嘀噜,一旦进去,万一掉下来怎么办?所以谁也不敢进去!

此钟3.5吨,后来拆除鼓楼,被交与文殊院保管,现已不知去向。

有名家资料介绍,此鼓楼拆除于1953年。但我认为此说法不实。

1953年,我从梵音导小学转到古中市小学,家住光明巷富德里,每天上学放学,必须经过鼓楼洞。到1955年小学毕业仍感觉那城门洞还在。

原来成都有很多城墙,也有不少的城门洞,洞外有两扇硕大的城门,白天开放,夜晚紧闭。

当时有一趣题:

有洞无门是哪里?

正确答案是,鼓楼洞!

钟鼓楼下城洞两端无门,内有小商贩卖东西。每到夜晚,总有一老人在此卖肺片儿,亮油壶的灯光虽然微弱,但是香气却十分吸引人。口袋里如有几分零钱,总要驻脚解馋,牛肉一分钱一片,牛杂一分钱两片,吃下一片,他放下一枚铜钱,最后以铜钱多少结帐。

鼓楼洞的内壁,倒是一个张贴布告的好地方。50年代政府抢杀人犯,总要贴出布告。

记得一次镇压"一贯道",佈告上二十人的名字被塗了红叉(死刑),其中就有古中寺小学旁,中市旅馆的老板XXX。还有一名是同学的父亲,从此该同学就抬不起头了。

成都拥有不少回族同胞,修建了不少的清真寺。常有“清真13寺“之说,又说”皇城寺最大,鼓楼寺最早“,这最早的清真寺,就在鼓楼南街115号。始建于明初洪武八年(1375年),毁于明末,清康熙雍正年间恢复,后经清乾隆七年(1742)及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两次重建。

寺内建筑主要有礼拜殿、牌坊、梆歌楼、浴室、经文教室以及左右厢房等。1941年,由于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梆歌楼等建筑被炸毁,

礼拜殿则是该寺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古代建筑,也是整个寺院的经典之作,同时亦是成都地区现存十余座清真寺礼拜殿中,规模宏大;构筑最精巧的一座。也是成都市内建筑水平最高的古建筑之一。

1981年4月,鼓楼南街清真寺礼拜殿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南街142号,有一个著名的公馆名叫“肇第“,这是地方军阀石肇武的公馆。从前名流的居住毫宅爱称为“第“,石肇武以他的名字之肇,将他的毫宅取名为肇第“。

石肇武横行霸道,品行恶劣,最喜奸淫霸占妇女,为百姓所痛恨。后被李家钰部所杀,头颅被掛于少城公园保路死事纪念碑旁,的高杆上,3日方予收尸。房屋充公改为当时的市政府所在地。

从前成都有一句歇后语;石肇武的公馆----肇的(肇第)。以后成都人把胡作非为乱来就称之为“肇“,于是就有“搅肇“、“肇堂子“、“肇得宽“、肇八根儿“、“东肇西肇”之类的说法。

50年代后,”肇第“一度为刑警大队所占,后来又改为了交通大队的办公场地。

1996年,该公馆被列为青羊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2006年,该公馆被拆除,将“肇第“的大门迁建于文殊坊内的白云寺街。

鼓楼南街曾经被称作为衣服街(一为衣铺街)。这是由于此街有众多卖旧衣服的商铺,称之为估衣业。

以后估衣业逐渐移至会府,此街之后就慢慢地以经营家具业为多了。成为旧时状元街、锣锅巷、鼓楼南街三大家俱专业市场之一。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