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田婆婆的辣菜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难忘田婆婆的辣菜

作者 ▏张浩明

春深似海。

各种各样的青菜都在暖暖的春阳下争先恐后地冒出菜巅菜苔,看来不会说话的植物也不负大好春光,在努力展示自已最精神的一面,今日掐摘了,明朝又长出一寸两寸,如此蓬勃地争春阳闹春意,叫人好不喜欢,真想上去吻吻它们……

这时节,正是做辣菜品尝辣菜的好日子,辣菜虽说冬天也有,但其黄金时间就在这半月左右。冬天的青菜巅炒的辣菜,少了春阳的温暖和春雨的滋润,细瘦苦涩,好像阴沉沉死板板的……

 

所以喜欢这美味的好吃嘴一但错过,就只有等来年的春光了。

辣菜,还有一芳名叫“冲菜”,因其有股直冲鼻子的冲味。其味像芥末又不全像芥未,比芥未温柔,比芥未淳厚,还有着淡淡的难以名说的香的呛味,芥未是无法和它比拟的,这是我们川西子独家的特色和美味。

记得我辈上小学时,几条科甲巷,大科甲巷正科甲巷小科甲巷和锦华馆一带,三四月间,总有个专卖辣菜的田婆婆。每天一大早,就在院落的门口叫卖:“辣菜,辣辣菜,田婆婆辣菜”!特别是田婆婆三个字拖得很长,从低到高,其声悠悠,错落有致,婉转起伏,是叫卖是歌唱是咏叹,其味皆有。

而有趣的问应这一声调的总是几个顽童,已响遍老成都的那句很精典的一句话:“辣菜辣菜,你不拿钱,我不拿菜”!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你拿钱我拿菜。

田婆婆那时几十岁不清楚,我却感到她很老很老了。她花白的头发在脑后挽了个圆饼饼儿,用一木簪绾住,牙齿掉了,嘴有点瘪,还是一双尖尖脚。她最爱穿件阴丹土布的大襟衫,蓝绿蓝绿的,还拴一黑布围腰。她提着个长形竹蓝,蓝子内放了个土陶的圆形瓮坛,坛内装满辣菜,用盖子盖得很严。

田婆婆家住外东琉璃场,那时我觉得这地方很远很远,她家中还有什么人全然不知。她制作好辣菜,挽着沉重的竹蓝,从琉璃场走到市内科甲巷一带少说近两个小时,她是小脚,走路摇摇晃晃,那种艰辛和劳累是旁人体会不到的。她叫卖一阵子,有人来买了,她拿起一小土碗从坛子内“瓦”出,半碗分,一碗五分。卖后赶紧捂好盖严盖子,说怕“走气”,走了气这辣菜就不好吃了。

辣菜是几样青菜的嫩巅巅嫩苔苔,採掐后洗净凉蔫,使其水份浓缩,随后切成葱花样的颗粒,到入生铁锅内爆炒。那生铁锅须先洗尽,不能有半点油荤,再用大火烧“辣”

所谓辣即锅底要烧成暗红色,辣菜下锅爆炒也就几十秒。时间短了太生不出味,长了会炒“死”,就失去了辣菜的鲜味冲味,所以这火候的掌控很关健。

辣菜起锅时铲入土瓮坛内,按紧夯平打实,不能有丝毫的间隙。接着用大小适度的青菜叶子牵伸捂上,最后扣好盖子捂它个三两天。用田婆婆的话说,这就叫“伏起”。

我理解这“伏起”之意,就是要这辣菜在坛子内潜伏起来不要动弹,安心静修,怡性养神,像睡熟了似的。这睡熟了的辣菜也会“呼吸”,这呼吸就会慢慢产生鲜味冲味呛味,这鲜、冲、呛、三味,就是辣菜的浩然之气。

买了田婆婆的辣菜,回家就用红油、味精盐和醋凉拌,讲究的可放点白糖。田婆婆还告诉我们,凉拌辣菜最好不用酱油用盐,酱油拌出的辣菜易黑,颜色不好看,且碗里会浸出水,辣菜的鲜会被酱油压住了。还有醋要最后放,醋之酸只能在辣菜表皮,且量要少,如酸味过重,这醋就会称王称霸,把其它味轰走。田婆婆还说这辣菜吃多少拌多少,下次想吃又再拌,不要重顿。

品味辣菜的最好感觉,是配刚煮好的新鲜饭,夹起辣菜伴着那腾腾的热气,刨得几口,那冲呛味直底脑门,你鼻子不通连打两个喷嚏,鼻子就舒展了。辣菜下饭还开胃,家中买了田婆婆的辣菜,母亲煮饭都要多添半碗米,所以这辣菜的口福也不能多享,因为那二年辰粮食定量,吃来吊起,下月咋办?

记得有次,田婆婆又向买辣菜的人说起如何拌才好吃,后来还说了句玄龙门阵的话,炒辣菜的人要脾气火爆燥辣才能炒出鲜香的冲呛味。不料这时旁边走来一个人,他说卖辣菜的,你说得个辣菜要如此讲究,还要炒的人脾气火爆,我看你解放前定是个削农民的地主份子!是不是漏网了?说了那人一阵哈哈大笑,半晌才扬长而去。田婆婆听了这话,睁着一双惊恐的老眼,随即低头不语,好像一身都在发抖……

从这天起,再也没有看见田婆婆来这一带卖辣菜。我从此也告别了她的辣菜,但至今却越忆越美。现在街上也没有卖辣菜的人了。

我自己曾好几次买了些青菜巅巅试着炒,却怎么也炒不出田婆婆那种鲜香宜人的冲呛味,便再也不炒了。至于她说的要辣菜炒得冲人,炒的人须脾气火爆,这话怎能当真?田婆婆可是个慈祥的老人啊!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