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住新开寺(二)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家住新开寺(二)

作者 ▏呆子

没想到文章在【平叔闲谭】一发出来,竟这么多人浏览,还有这么多朋友回复,受宠若惊!

不敢辜负大家,调整原来的思路,先说说大家回复里相关的事情了。大家若仍有兴趣,其它内容放后,龙门阵慢慢摆哈。

向阳小学,确实就是玉泉街小学。与新开寺28号,一墙之隔,站在我家厨房门口,学校的铃声,读书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声声入耳,清晰可辨。

与我们家隔着两户的王婆婆家,解放前卖了这院子里的几间房子,王婆婆女儿女婿都在外地工作,外孙女跟着他们,好像叫王琦,王婆婆还有一个小儿子,当年二十多岁,大家都叫他“王琦的小舅舅”,我们跟他们住得近、天天见面小孩子们,基本上都是直接叫他“小舅舅”!王家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小舅舅多才多艺,有点帅气,大背头总是一丝不苟的。所以,王婆婆和王琦的小舅舅,也是院子里有点影响力的人物。顺便说一下,我记得好像王家早些时候,也是被抄了家的,来我们家看家具的,有王婆婆还有另一边的李婆婆。

留言里说到的史婆婆,却有其人,我们住进去时,已经没有批斗她了,好像还是当“五类分子”被监管,要扫大街、扫院子,铲脚茧皮,定期到人保组报道。一些人叫她“死老妮儿”,我们家大人见到她,非常客气,并且严令我们不准没礼貌。

听王琦的婆婆(外婆)和舅舅说,以前我们院子跟学校的墙上,有道小门儿,王琦的妈妈上小学时,听到打铃声跑过去都来得及,课间解手都要跑回家里来坐马桶,因为她嫌学校厕所脏。

就近入学是天经地义的,妈妈决定把我和姐姐都转到向阳小学去。出了28号大门,倒右手,走到十字路口自来水放水点和小饭馆处再倒右手,向前没走多远,再倒右手,一道厚重高大、包着金属镶边、装着一对儿大门环、漆着红油漆、古色古香的大门,门楣上写着向阳小学,门柱上还挂着白底黑字的校牌。

进了校门穿过一条长长的、两边都是墙的、有点上坡的甬道,再倒右手,右边就是办公室,一座很高大、很宽的大瓦房子,条石台阶儿,粗大立柱,厚重过梁,以及驼柱子的雕花石桩头,均显现出房子的规制不同寻常。跟这办公室对着的,是一座三层教学楼,在当时,这种新修的楼房也是很少见的,很多学校的教学楼,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红砖墙,大玻璃窗,楼梯楼道都很宽。

再往前,就是操场了,操场是黄土拌了点沙子细炉灰的,操场边上,有很多水泥的乒乓球台,下课铃一响,同学们抓起乒乓球拍狂奔过去抢占球台。在办公室与教学楼之间,是硬化了的地面,好像还有几颗树,走过去到那一头,是一堵高度、材质、成色与我家后院一样的青砖墙,墙的那边,就是我们家了。我曾仔细查看过,墙上真的存在曾经有门,被取掉封堵了的施工痕迹,显然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了,不走近触拢认真看,很难发现。我好羡慕王琦妈妈那个时候的便利呀!

转学非常顺利,学校一位曾经当过兵的张老师,接待了我们娘三个,张老师很漂亮,留着齐耳的短发,很干练。其既严肃又慈祥,我与她目光相对时,感觉就像妈妈的战友阿姨一样。

过程中有小意外,我本应该上二年级,可是我上学那年,成都文革武斗特别厉害,整个社会处于瘫痪停滞状态,学校没有招生,所以,没有二年级。张老师问妈妈,看我是上一年级还是三年级?妈妈让我决定,我当然选三年级了,不管什么原因,降级总是不好听的。后来再回到哈尔滨,偶遇从前的同学,呵呵,我竟然高了他们一年级,跳级了?这家伙真厉害!

那个年代,没有少先队了,中学以上的要申请加入红卫兵,小学生就是红小兵。张老师也是管红小兵的老师,红小兵根本没得啥子转组织关系的介绍信手续,学籍介绍信上,在名字后面加一个括号,写上红小兵也就是证明了。为了确保无假,妈妈带上了我们在哈尔滨的红小兵袖标,现在人们说的红箍儿,背面印有一个长方框,里面写有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班级,足以证明身份。交了工本费,领取了成都市的红小兵臂章,塑料的、红色底、烫金字,比现在的身份证稍微宽大一点,还配了一根别针。跟到就别在左臂上了,特别妖艳儿。

我问妈妈,为啥子南方红小兵标志跟北方的不一样?妈妈一句你说为什么呢?小孩子提出的很多问题,大人时常很难回答的,就是哲学家都会被问瓜的。妈妈太聪明了,遇到这样的时刻,她老人家一句反问,把皮球踢给你了,既避免了尴尬,给这种想不到、来不及思考的问题赢得了思考时间,又启发你思考,培养你独立思考的习惯。我说肯定是南方天气太热,如果带袖标,胳臂上会生热痱子的!妈妈笑了,摸摸我的头说好像是这个道理吧!后来我发现,班、年级、校值日生,还是带值日袖标哇!把红小兵牌牌儿,别在袖套上面,更拽。难道不怕长痱子吗?搞不懂!

事情还没完。入学几天后,我被指定为小组长,老师宣布时,同学们用各种眼光看着我,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表示恭喜的。对我来说,这都不是个事儿,在哈尔滨妈妈医院旁边儿新康小学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是班长。

因为讲普通话,因为气质神态跟别的孩子有点不一样,我和姐姐都是学校里的焦点,很多同学会主动接近我们。姐姐很会处理关系,所以朋友特别多,我就有点问题了。妈妈从来都是要求我不准跟调皮的、疯的孩子玩,不准跟不讲卫生的孩子玩,不准吵架,更不准打架,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你要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要听话,要懂事,要稳重等等,使我过早地建立了显然有失偏颇的评判标准。这个是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这是调皮的疯的孩子,这个孩子不讲卫生,这个爱打架,这个爱说脏话,这个没有礼貌等等,自己便有点骄傲自负不合群了,同学关系自然不那么好。

中学以后,我曾反思过,甚至内心埋怨过妈妈,但是,自己年龄更大了,看到更多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便理解妈妈了。那个时候,社会上很乱,“阶级斗争形势严峻”,打架斗殴经常发生,把男孩子管严点、收拾老实点,是会避免很多麻烦和危险的;那时候,肺结核、慢性肝炎等疾病非常多,你也不知道谁是携带病毒的,谁是家族感染者,孤独点,不要紧,不染病,最重要,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没法经常盯到的我们这样的。

学校红小兵的最高领导机构叫了一个很谦逊的名字,校“红小兵总勤务组”!南方的确比北方文化底蕴丰厚,学习理解毛泽东思想更加深刻,更有水平!这个名字,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表达了管理和领导都是服务的理念,符合毛主席“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表述。很快红小兵总勤务组就进入了改选程序,我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等额提名名单之中。我是既兴奋,又紧张的。兴奋,是因为要求上进,总想挣表现给家人长辈看,有些虚荣、好大喜功;紧张是因为害怕自己无法通过半数或者得票最少,糟人耻笑。

我恍恍惚惚地煎熬到下午全校红小兵集中到几个教室投票的时间,三年级红小兵们集中在一个教室,刻钢板油印的选票发放中。跟我同班,最讨厌我的一个厚嘴皮、小眼睛,经常脏话不离口,还要整女同学的,记得好像姓胡的男同学非常活跃,上蹿下跳地跟周围的人说,看嘛!就是他,才来没得好久,就当上了红小兵组长。(组长两个字声音拖得很长,阴阳怪气充满鄙视与不满)现在又要选红小兵总勤务组,太霸道了,都不投他的票!很多各种眼神把我盯着,让人很不舒服,甚至有种想藏起来的感觉!

我担心,愤怒,但是还是得忍,努力装着不在乎的样子,不然还能啷门?摊开自己的选票,在自己的名下也划了个圈儿。这事儿让我很阴影,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是做了一件很无耻的事情。

人生第一次经历投票选举,并且还是候选人之一,感觉不好,其实不重要。一生经历甚至组织了很多的选举和被选举,这第一次的体验让人很成长。每次组织选举或民主测评之前,这段经历都会在脑子里过一下电影;投自己或不投自己,全凭自己愿意好了;选上选不上,又如何?无所谓!这都是后来的境界了,当时可真不是这样想的,也不可能这样想。

那个选举还是比较规犯的。投票前验箱、封箱;投票后开箱清点,检票员、唱票员、计票员都是选出来的,而且是两人以上,操作认真娴熟。只是,念名字的声音和计票员一道一道在黑板上九个人名下画正字,是种折磨,时间太长了。趁有人上厕所,我溜了,懒得看!

回到家里,我很低落,坐在竹椅子上数瓦格子。姐姐兴高采烈地、风一样旋进屋。弟弟,你真行,选你当红小兵总勤务组成员了!我说了我们这边情况,有可能选不上的。姐姐说不会的,他们四年级的同学发现我的名字跟姐姐只差一个字,确定我们是姐弟以后,全体都投了我的票!是吗?我的心情稍好点。

这时门外二院儿的江峰在叫喊我们,我跟姐姐出去问啥子事?江峰说,恭喜你当选红小兵总勤务组成员!姐姐跟江峰说了我们年级的情况,江峰说,没得关系,三年级肯定会有很多人投你的,他娃头儿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管得到,反对他的肯定不想投你都要投,再加上你们姐四年级的和我们五年级的全体,你绝对当选!

听到这些,我的脸马上云开日出了,邻居们也在一边蓬起,小伙伴儿各个憨扎劲地,明天早点去学校看张榜!各家各户开始喊娃娃回去吃饭了,江峰对自己的妹妹江欣说,走哇,吃了晚饭再过来摆!娃娃些高兴惨了,这下我们28号院坝也有校红小兵总勤务组的喽!

第二天,果然如此。全校大会上,学校领导校革委会主任用高音喇叭宣布选举结果,九个娃娃挨着挨着喊上主席台,跟大家见面,说是认识一下,好联系工作,便于总勤务组的同学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学校有一面临街,围墙只有半米不到,另一面是居民区,挤满了学生家长和居民,淳朴地跟着学生一起鼓掌、呼喊、扎起。

后来我才知道,早年成都市是个僧侣若云、庙宇林立、香火很盛、善众满城、民风温和、生活殷实的城市,玉泉街小学(向阳小学),跟很多小学校一样。最早也是个庙子。像提督街小学,过去是纪念刘关张三结义的三义庙。(这个三义庙的主殿,上世纪末遇上拆迁,武侯祠博物馆怜惜文物,出资买下挪到武侯祠锦里去了);桓侯巷桓侯小学,原先是纪念张飞的祠堂。佛堂神殿之处,成为学校,教化童子,也算济世惠民,振兴中华了吧!其中多有几多各方无奈,这都是有些龙门阵摆的,等待有见识、有学问的朋友去研究了。

顺便说一下,井冈山电影院确实是和平电影院,朋友们说得对,文革前后改过去,又改过来的。当年学校组织学生场电影和我们小伙伴们看电影,都去这家。

上篇回复中看到不少曾经生活在那一转的朋友,感觉很亲,我们也算是同一时代的老邻居、老街坊了,不知老几位还记得北门大桥不?龙门阵还真不少呢!还记得到,火钳,蜂窝煤揍揍儿吗?,以后慢慢摆!

人保组和反标的龙门阵,跟本篇提到的几个人有关联,早晚要摆!红小兵总勤务组的龙门阵,也没有摆完,且听下回分解。

【待续】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