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卜玉霞散文||我爱厨房

 新用户06174j8E 2020-10-23


有钱人是不屑于走进厨房的。可能是害怕油烟味会熏坏了娇嫩的皮肤,熏坏了闪亮的秋波,熏坏了昂贵的衣服吧。也可能是害怕充满油渍的不是很干净的水污浊了柔夷,污浊了美肤吧······太忙太累的人是没有时间进厨房的。大把的钞票在眼前晃悠,转瞬即逝的商机紧紧拽着你的脚踝,眼花缭乱的人脉网敞着口等你去钻······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那闪着光发着亮的环环圈圈啊。

 好在咱不是有钱人,也不是太忙太累的人。咱整个一闲人。常常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盐吃多了有点齁,糖吃多了有点甜,苦吃多了有点无奈。于是乎,就每天三次地钻在厨房里忙个没完。好了,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我自小便与厨房结下了不浅的缘。有个电视剧叫《草根王》,里面有个情节,女主人公做了一顿叫做饽饽熬小鱼的饭菜,于是乎,赢得翰林一家人的特大好感。自然,这饽饽熬小鱼也赢得了本人极大的好感。其实,不仅饽饽可以熬小鱼,饽饽也可以熬白菜,熬豆腐,熬萝卜,或者熬其他的凡是你想到的可以煮着吃的东西。这是北方的特色饭菜,在我小的时候曾经风靡一时。但是,现在,人们很少吃了。

先和面,玉米面。想来早些年家家都不富裕,这高产的玉米便被摆上了桌面。玉米,那个时候有黄的,还有白的,后来又有了黑的,或者是黑白相间红白相间的。把玉米用很细的罗磨成粉,然后放上温水,和好。这和面得要一定功夫的。要不软不硬,不稀不稠。然后放一边稍稍醒一下。

在醒面的当口,你可以把切好的菜放锅里了。待油烧开后,把菜放进锅里,听着菜进锅的那声声哧哧的响音,你会觉得生活是很甜很美的。放水烧开,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捏饽饽了。

 这叫做饽饽的东西,也叫窝头,不过不是用来蒸的,是贴在大锅的锅边上的。有时,玉米面里也可以放少许的白面,口感会更好些。为了酥软,面里揉进些苏打,或者放些面肥碱面,那样就更喧腾了。把面揉好,搓成长条,在掐成一个个剂子,攥圆了,两手拍好,再往锅边上一拍,好了,一个饽饽就做好了。你想啊,锅里菜咕嘟咕嘟的唱着好听的歌谣,锅边上蹲着黄澄澄的饽饽,红绿白相间,黑色的衬景,有声,有色,你说要是不加点情进去,是不是显得你太冷了呢?

记不起我多少岁就会做这饽饽了。记得母亲常常跟亲戚朋友骄傲地说,玉霞还没有锅台高,就会做饽饽了。做饽饽的时候,够不着锅边,就上到锅台上,把饽饽贴好。小时候,我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是没有正经的厨房的。一般人家三间房,中间的是堂屋,其实也算是厨房,做饭的地方么。一般建两个大锅台。一个用来做饭,一个用来烧猪食。小时候,家家都养猪,小时候,天天打猪草,小时候天天烧猪食,做饭。烧猪食的时候,要把挑来的野菜或是吃剩下的白菜帮子剁碎,和粗的玉米料一起放在大锅里煮。记得有一次,我咚咚地剁着白菜帮子准备烧猪食,这是,邻居家二奶跑过来,大着眼睛问我:“你要给你妈包饺子啊?”我笑了,说:“烧猪食啊。”我看见二奶的眼神似乎暗了下去,然后悻悻地走了。自那以后,我就想,我为什么不能给全家包一顿饺子呢?

邻居家的几个小姑姑很会包饺子。会把饺子包成很多个漂亮的花边。成人后,偶尔路经天津,火车站附近的十八街,真是引人注目。名震全国的狗不理包子便是十八个褶子,十八个花边的。那个时候,哪晓得要包多少个花边呢?只想着包出花边来,包的好看些便万事大吉了。在我眼观手动脑子琢磨下,我会包有若干花边的饺子了。我记得那会母亲刚刚学会包饺子,且还不会包那种有花边的饺子。我那时真是幸福极了。那种有花边的饺子,邻居姑姑告诉我,肚圆陷满的叫麦穗饺子,肚平苗条的叫柳叶饺子。我努力地包好多的陷进去,结果,每次我家包饺子,都是我包,母亲擀皮,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面食里,喜欢做的是手擀面。在和面的时候,放少许的花椒面,少许的盐,少许的油,然后再细细地用力揉面,切面,那样做出的面会异常的劲道,爽滑有味。近几年,饭店里,常常有一种叫做疙瘩汤的主食。其实,我小的时候,是最能做这种面食了。每次在饭店里吃,却总觉得不如自己做的好吃,稀稀溜溜的,让人感觉不够实惠。那种疙瘩汤须放热油,葱花,少许菜肴。放好多水,等水开后,把用筷子搅拌好的一粒粒大小不等的面疙瘩放进去。放的时候,要一直保持水的滚开,如果,水不沸腾的话,就会不小心成一锅面糊了。另外,为了搅拌好疙瘩,还须一边往锅里放疙瘩一边加水细细搅拌。其实,说起来好像挺麻烦,但做起来其实蛮简单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