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学[问现在症]-问寒热症及其机理 20190724-02

 恒则成167 2020-10-23

本文是湖湘名中医陈厚忠医师7月24日讲中医问现在症”的第2篇,主要讲了问寒热要点。“厚德仁心”公众号后续将陆续发布文章讲《中医诊断学》,敬请关注。

温馨提示:全文约2400字。文章开头有全文语音版,您可以边听边学。

问寒热

今天晚上学习就从“问寒热”说起。

01
问寒热

第一问寒热,就是询问患者有无怕冷发热的感觉,寒与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为问诊的重要内容,寒是自觉怕冷的感觉,比如今天下午我们接诊一个病人,出现怕冷,咳嗽等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由于病人病机的不同,这种主观的怕冷感要分为三种情况:恶风、恶寒、畏寒。

这个寒你问的时候,你怕风不,所以有时候我们问,你吹电风扇怕风不?患者恶风就是感觉到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解。

而恶寒这个恶不能读恶,要读恶(读音是wu务),厌恶的恶。恶寒是指患者自觉怕冷,即使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够缓解。

再一个畏寒,畏寒就是打心里作紧,恐惧,有畏惧的感觉,就是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服或取暖能够缓解的。

恶风、恶寒、畏寒。在我们临床中经常遇到,各有特点,要注意区分。

再问热,热就是发热,包括患者的体温升高或者体温正常下患者自觉全身或局部,包括手心发热。你看今天就有一位患者问我为什么手脚心发烧,手脚心发烧就是阴阳气不相顺接,从阴阳学说的角度来解释,四肢属末端,也可以说是阴虚阳亢,但不能够一概而论,阳郁就有肢厥。所以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个方面,在临床辩证中,寒和热是最主要的,邪气致病,由于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因寒邪致病怕冷症状突出。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故热邪致病发热症状比较明显。

所以你分清了,治疗相应的就来了:以寒为主,畏寒重的风寒,发散风寒;以热为主的发散风热。所以为什么有桑菊饮、银翘散以及败毒散之类的方剂,就是辨寒热以后作出诊断的对应手段和方法。

机体阴阳失调的时候,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热,阴虚则寒,这个很重要,这是阴阳学说的理论。所以我们在学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就要把阴阳学说要搞清楚,由此看出寒热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即寒为阴征,热为阳象,询问患者的寒、怕冷与发热的情况,可作为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所以《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上面就讲“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你分不清阴阳就麻烦了,阴阳很重要,基础理论很重要,我们强调的是基础理论,所对张介宾就是把辩寒热放在十问之首。

由于寒热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临床上有四种寒热类型,

临床上有四种寒热类型
  • 第一是恶寒发热的,

  • 第二是但寒不发热的,

  • 第三是但热不恶寒的,

  • 第四种寒热往来的,发了热又畏冷,畏了冷又发热。

这四种情况很重要。临床上有些人认为,“有一分恶寒就有一份表症”,你善治者治皮毛以解表为要,所以要解表,有一份恶寒就有一份表症。

(1)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就是指患者的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症的特征性症状,所以刚才我讲了,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症。它的机理呢,怎么会恶寒发热呢?

恶寒发热的机理:

     就是外邪侵袭机表,卫阳被遏,肌腠失于温煦,则恶寒,这是恶寒的机理。

     怎么叫做发热呢?正气奋起抗邪,正邪相争,卫气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邪正相争,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这是机理。

我们临床上在问诊的时候要去用,要联系地去想,患者为什么会恶寒啊,所以为什么我们在临床上有时候,患者有畏寒的,他容易感冒的,开个桂枝汤,还有加什么啊,加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为什么加?玉屏风它就是抵御外寒,保护它的营卫,也就是像一个金钟罩一样,把它罩起来,围起来,保护起来,使它不受寒热的侵扰

【未完待续】

小编备注

陈老师讲课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诊断学》为纲。点击左图放大查看书籍详情。

如果您希望系统地学习,建议您自行准备该书,配合老师的讲课坚持学习,相信您的用心学习,在《中医诊断学》全部讲课学习完成后,会有特别的进步!

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