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之“望诊”——望态20190609-05

 恒则成167 2020-10-23

温馨提示:全文约3000字。

本文是湖湘名中医陈厚忠医师讲中医诊断的望诊中如何“望形”、“望态”的第五篇,公众号后续将陆续发布文章继续围绕这个主题作深入讲解,敬请关注。

上一篇讲了望形的内容,包括第一,形体的强弱;第二形体的胖瘦;第三,形体的体质。“望神”、“望色”、“望形”、“望态”是全身望诊的四大方面,本开始讲第四个部分,就是“望态”

四.
望态

就是姿态,他的姿态就是指,患者的动静姿态和肢体异常动作,来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和肢体异常,动作。

01
望态的原理及意义,

这个原理,正常人能随意运动,而且动作协调,体态自然,无明显不适,是脏腑气血阴阳调畅的表现。患者的动静姿态、体位动作与机体的阴阳气血的消长和寒热虚实变化关系密切。疾病状态下,患者呢,动静姿态,体位动作的这个改变,往往是机体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可归纳为:阳主动,阴主静。从阴阳学说的方面归纳来看,一般而言,阳,热,实证的患者,机体功能亢进,表现为燥动不安。阴,寒;虚证的患者,机体功能衰减,多表现为喜静少动,不同疾病,常常可以使患者,产生不同的体位和动态,所以我们从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和体位动作,可以判断邪正关系,疾病的寒热虚实,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望诊遵经》上曾讲“善诊者,观动静之常,以审动静之变”,就是“知常达变”,合乎望闻问切,辨其寒热虚实。所以你看,郭医师之言,这些话都总结得很好,都是贯穿在这些里面,所以今后我们要求写作的时候呢,要把理论把专业学好,然后把这些金句贯穿进去,然后把你所学的,那些诗词歌赋,加到里面去,那就好了,那就是妙篇,这就有意义,望态的意义,

02
望态的内容,

望态的内容有很多。第一个,人的姿态各有不同,《望诊遵经》中将其归类为,望诊八法。哪个八法?“体态异焉,总而言之,其要有八,曰动,曰静,曰强,曰弱,曰俯,曰仰,曰屈,曰伸”,那么就是动,静,强,弱,俯,仰,屈,伸。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总讲了,你如果有关节不能屈、伸,我们在临症时如果是肩关节炎,我要求你把手举起来,看关节活动得了不?他若活动得了,我讲活动得了就不叫肩周炎。他讲那是什么病呢,别人都讲是肩周炎,我讲那只能讲是臂丛神经痛,属于西医的颈椎病范畴,那是肌肉神经的病,而不是关节的病,因为如果是关节的病你就不能够屈,不能够伸,不能抬举。你究竟是不能屈还是不能伸?如果是不能够弯那你病在阴分,如果是不能够伸,你病在阳分。要这么去细辨。所以辨证在于细,细节决定成败。你不能笼统讲“关节不能屈伸”。

今后我们写病历,要写关节是不能屈还是不能伸;写能不能够内旋、能不能外展。他肩周炎内旋也不行,外展也不行,抬举也不行,所以一个病有一个病的诊断依据,一个字有一个字的含义,你看看,这个八法,体态异有八,一个是动一个是静,你好动的,则病在阳分。

昨天有个小孩子来求诊,他老是动,而且他的眼睛总是眨,他到其他医院看,跟他滴眼药水。我讲你这点眼药有什么用呢,你这个不是眼的问题呀,你属于抽动症,现代名,所以后面他认识到这个问题。

陈师说抽动症:

我讲这就是中医的土虚木摇,就是肝脾的问题,什么叫土虚木摇,取象于树长在土里,风吹起来这个树被风吹得总是动,土浅了(土虚了),治疗就希望“树”莫动。怎么办?我把这土培起来,加固,所以小孩子的抽动症,多动症,我们就采取这个方法,在临床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我这里跟诊的,你看,很多例,经常有,每年可以看到几十例。所以什么病,都要去查个原因、去取象呀。

这里在辨证时就讲了,你的态就是动呀、静呀,你动的病他病在阳分,静的病他病在阴分。所以阴和阳,是包罗万象,万物之根基,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个阴阳,阴阳天地之道,讲得很清楚。你学《黄帝内经》你把这里学熟、悟透,到处可以用,而是不能够离开他,硬要用,你用不动就证明你没学好,用得灵活了又简单又适用。所以,中医的奇特就在这里,很多人还不懂这个情况,为什么呢,从宏观来看问题,就是从形神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个神是无形的东西,有形的东西是体质是肉体,无形的东西就是气,你看不到气,但是你离开得了不?离不了。

所以我们建议把基础打牢,运用好,一法通,万法通,所以我对你们的要求呀,你只要通过三个月到半年,你把中医基础理论滚瓜烂熟,能够用得动,后来就易得学些啦,所以我为什么强调基础,真的,当然我在这里坚持几十年,混了几十年,但每天都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学术传承下去,关键问题还是基础,如何去理解。这是我的感悟。拥有了天地之道也,一句话好了,天和地都包括了,那么你人呢,天人合一,人即是一小天地,指导中医学就是把阴阳,运用于中医的各个领域,包括说明人体、说明诊断,去指导治疗、养生,都是在这上面呀。

所以你要讲怎样去学,有些人,我去读《黄帝内经》,内经有些东西不懂,你把懂的这些东西去学好就不错了,然后再慢慢去深入。可你基本的都没懂呀,你怎么能够去学好呢,所以我认为不要,心高眼低,就是要脚踏实地,把这些,《黄帝内经》等的中医经典,这些句子这些应用,你能够把他透、悟透、用透,那你不得了了。譬如有一句话说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怎么叫做养阳?怎么叫做养阴?你比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你看,恬淡虚无,恬,心情,淡,包括饮食。所以我们讲了,为什么要吃淡一点呀,那么你包括药呀,为什么那个S中医(振荡中医)就是一点点药粉子呢,他也起作用呀,放舌子底下,他只零点几克,S振荡中医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有暇可学习、参考。虚无是什么呢?就是你的意境,这看不到啊,就是神的活动,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把这些情况都弄清了,儒的、释的、道的,结合中医,那你不得了呀,那就不需要去钻,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能一法通,万法通。为什么有生老病死,生长壮老已,这是自然的规律,所以,两精相搏,造出来了人,长然后到壮,到老,到一又归于无,实际还是到了另一个地方去。为什么有些人讲到西天去了,为什么叫驾鹤西去,人死一缕烟尽,就是什么呢,一阵风就没有了,气断了就没了,所以这是自然规律,从历代皇帝,到现在,没有谁能饶得开,没人能逃避得了这个自然规律。人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些人,他在世的时候能利用他几十、百把年的时间,做很多的事,而有些人却碌碌无为,有些人甚至犯罪,并不是人的运气不好,命运不好,而是你把握得不好。

所以呀,我们讲,这个望形的内容,这个望诊八法,八个字“动,静,强,弱,俯,仰,俯”,要深入理解结合中医理论。你俯的时候,病在阴分,仰的时候病在阳分,再个屈伸,这个“八法交参,则虽行住坐卧之际,作止语默之间,不外乎此”,都离不开。所以其一般诊断规律就是,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这就与八纲辩证相类似。望诊八法,就是望姿态的一些要点。如:

动静姿态中的坐形:
  • 坐而仰首多见于哮喘病,坐而仰首,是肺心病、肾不纳气。还要分清,肺胀啊,还是痰饮停肺、肺气壅滞所致;

  •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多属气虚体弱;

  • 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不耐久坐,多为肝阳化风,或者气血俱虚,夺气脱血;

  • 但坐不得卧,卧则咳逆,多为肺气壅滞,气逆于上,或心阳不足,水气凌心。


所以,你有时候辨咳嗽,你要问他的姿态怎样,如果是躺着就咳的,则是水气凌心,他这肺部里面肯定有水,有积液。比如将一个瓶子倒放着,水就变形了,他就压迫着你。所以出现这些情况,这是坐形。坐卧不宁是烦燥之症,或者腹满胀痛之故,坐时常以手抱头,头倾不能昂,凝神直视,为精神衰败,坐形,就讲这些。

第二,卧式,

动静姿态中的卧式:

卧时常喜向内的,有的喜欢朝里睡着的,喜静懒动的,身动不能转侧的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卧姿常喜向外,身轻自然转侧,躁动不安,多属于阳证,热证,实证

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多属实热证,倦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属虚寒证

过去,在农村里,别个老人家,快要死了,弥留之际就去做“阳计”,找一个不懂事的幼儿,让他把那老者的鞋子放外面去。看他将鞋头朝外还是朝里,以此判断老者生死。若鞋头朝外提示老人将死,鞋头朝外往外的意思。若鞋头朝里,提示暂时不会死。这是预兆。好了,你们看呀,有的人的他喜欢弯,低头卧,多属于阴证,有的喜欢外面卧,多属于阳证,这些都是有提示的。什么叫临床,到患者家里去,患者在床上,所以现在我们好啦,都是到这里来看病,看门诊;过去总之是下乡,要到屋里去看病,一看病就要留心观察。当然咯,这些话是不在这里讲的咯,包括你怎么进门,估计他病人从哪里出来,你都要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或者你到他房里去,怎么样的形式出现,这都是些后话。

还有立姿行态也是望姿态时要注意的,这里不具体讲。

(未完待续)

继续

后续文章将发布陈老师讲如何“全身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望态)”以及“局部望诊(望头面、望五官、望颈项、望躯体等)”。

我们的学习文章会不定期在整理好后发表,如对本公众号有任何改进建议也欢迎留言提出。谢谢!

陈厚忠中医经验集、“厚德仁心”公众号特色文章【持续更新中】

湘潭名中医陈厚忠《中医诊断学》系列讲课汇编(一)

【寻找志愿者】如果您懂湘潭话,欢迎加入陈厚忠讲课《中医诊断学》翻译小组

感谢热心志愿者 memories°  为本次讲课做的文字翻译工作!!

厚德仁心∣每天学一点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