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庆国丨晚明闺秀诗集陈结璘《绣香居存稿》考述——基于常熟图书馆藏精刊本分析

 书目文献 2020-10-23

晚明闺秀诗集陈结璘

《绣香居存稿》考述

——基于常熟图书馆藏精刊本分析*

牛庆国

牛庆国(1987—),山东沂水人,文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 

 
摘  要 明清时期,女性创作风气繁盛,然而易代兵燹之故使得作品佚失情况甚为显著,常熟陈结璘诗稿亦多有散佚,幸有赖其子瞿昌文将其诗词311篇结集成《绣香居存稿》得以流传,今常熟市图书馆所藏康熙十四年(1675)精刊本为此集目前所见最早且唯一刻本,另有据以手抄之本行世。《绣香居存稿》可补陈氏生平研究之缺略,其所录诗词饱含离别之忧、故国之思、隐逸之志,据之得以窥见乱离时代一个真实的才女形象。
关键词  《绣香居存稿》 陈结璘 精刊本 明清易代 闺秀诗人

 
陈结璘,又名陈璘﹐字宝月,又字兰修,别号松昙内史,江苏常熟人。明末稼轩先生瞿式耜媳,孝廉瞿玄锡妻。善诗词,其诗“谱事细,锻语工”,有诗词集《绣香居存稿》存世,今常熟市图书馆存是集精刊本、抄本各一;亦工画,所绘山水苍厚秀拔,“轶追宋、元四大家”,惜翰墨流传极少,今已不得见。《名媛诗纬初编》《闺秀词钞》《清代闺阁诗人征略》《闺秀正始再续集》《闺秀诗话》《虞山画志》《图绘宝鉴续撰》等各存其小传,然多简略,清人叶廷琯《吹网录》卷四记结璘之子瞿昌文曾为之撰《陈夫人年谱》,“以表母德而纪世变”,惜原谱“并摘抄本不可得见”[1]。故不揣固陋,稽考史记,于其生平著述再予考求,并略述《绣香居存稿》之内容及价值。
 
1.陈结璘其人其书
 
陈结璘生卒年,传世文献无载,今人谢巍《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言其“约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公元1611年)生,或左右,约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公元1692年)卒,或左右,年约八十余”,并考辨如下:
考瞿果行(瞿氏后裔)所编《瞿式耜年表》,元锡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六月,则其妻之年则相近,或为同岁,或大一二年,或小一二年,或小三五年。其子昌文生于崇祯二年(1629)八月,则为瞿氏妇当不迟于崇祯元年(1628)。据上综考,结璘生年以万历三十九年(1611)为切,或左右一年。[2]
今检《瞿式耜年谱》,瞿果行据式耜长子瞿玄锡(详下)《显考明柱国特进光禄大夫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临桂伯稼轩瞿府君暨显妣诰封一品夫人邵氏合葬行实》(下省称《行实》)所记“九月,为不肖娶妇陈氏”之语,系瞿式耜为子玄锡娶妇在天启七年(1627)九月[3]。谢巍虽有失,然其对陈氏生年的推测当是稳妥的。


结璘世系,其夫瞿玄锡《行实》(下省称《行实》)记:
子三人,长即不肖玄锡,崇祯壬午举人,癸未副榜,母夫人出,娶陈氏——广州守珍凡公孙女、太学汉东公女……
知陈氏祖为广州知府陈国华,父为太学陈汉东。按,陈国华,字尧佐,一字珍凡,号协斋。检《广东通志》卷二七《职官志》,“陈国华,江南常熟人,进士,二十年任”,又《江南通志》卷一九五“杂志类”载,“陈珍凡国华,万历甲戌进士,历刑部郎中、广州知府,归年至九十……”,知其为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进士,万历二十年(1592)至二十五年(1597)任广州知府。《江苏艺文志·苏州卷》又引《重修常昭合志》卷三五记其“负气节。后弃官归,悠游林泉40年,年90卒。”[4]2797著有《史汉钞》《协斋集》《唐诗选》,皆佚。[1]
结璘夫瞿玄锡,崇祯十二年(1642)举人,后因避清圣祖讳改名嵩锡(或作元锡),入清官溧阳教谕,有《始安事略》一卷、《行实》二卷,又《畯喜堂漫稿》二卷系夫妇唱和诗集(详下)。二人育有二子,即瞿昌文、瞿昌武,据《行实》:
孙男三人:长昌文,中书科中书舍人,改授翰林院检讨,陈氏出,娶严氏……;次昌武,陈氏出,未娶,以哭祖病卒;次昌晋,尚幼,侧室王出,聘席氏。
瞿昌文,字寿明,曾省祖孤行至桂,后授翰林院检讨;瞿式耜殉节,昌文裹骨归葬。有《粤行纪事》三卷、《倦知小记》、《陈夫人年谱》,刻印瞿式耜《浩气吟》一卷《附录》一卷,《东日堂诗稿》一卷,辑抄瞿式耜《虞山集》十二卷,事详《重修常昭合志》《江苏艺文志·苏州卷》等。
结璘善诗词,王时敏(详下)序其《绣香居存稿》称其“所著诗草,深得三百篇之遗意,有须眉才子之所不能道者。昔赵文敏公,文章书画,震耀古今,与管夫人酬赠讨论,正堪对垒夫人之追随唱和,固足媲美,若夫原本忠爱,抒发性情,则曹大家且未能望其项背。”周陈俶(详下)赞其诗“尤婉秀而纤丽,沉挚而恻怆。”[5]《名媛诗纬初编》卷一三陈氏小传称其“所为诗大都少君之风味,与寻常争奇斗艳者不同”,王端淑评云“宝月有才如此,岂羡谢家闺秀乎?诗本西昆进而求之开元、大历不难。”[6]《田园杂兴》四十首尤为后人称颂,《神释堂脞语》盛赞“《田园杂兴》诸诗,谱事细,锻语工,大似月泉吟社诸人手笔。”《闺秀诗话》卷五则称《春日田园杂兴(其二)》《夏日田园杂兴(其六)》《秋日田园杂兴(其三)》《冬日田园杂兴(其六)》“四律写春、夏、秋、冬四景,诗中有画,令人有厌居尘市之思。”[7]
结璘亦工画。王时敏称其“旁及绘事,又能轶追宋元,出入四大家,一一乱真”。席佩兰《长真阁集》卷五有其睹陈氏山水画后作《陈宝月夫人山水小幅即用所题诗韵》诗二首,席佩兰引《图绘宝鉴》之语称其“聪明蕙质,画工山水,诗有少君风味”,又记“此二帧娟逸清白,味其词意似留守归骨后隐居旧东皋别业所作也”。[8]又屈秉筠《韫玉楼词》有其睹陈氏诗画便面所填《醉太平》词一首,屈秉筠记词之本事云:“陈宝月夫人结璘,为瞿留守子妇。诗画俱娟逸,其翰墨流传绝少,嘉庆庚申吴竹桥太史获其诗画便面各一,疑留守归骨后隐居东皋别业所作,椟以见示,为填此词。”[9]归懋仪《绣余续草》亦有《题陈宝月夫人诗画便面》诗二首。[10]席诗、屈词、归诗亦可为陈结璘工山水画之旁证,惜陈氏“翰墨流传绝少”,今已不得见矣。
结璘著述颇富,有《畯喜堂漫稿》《牡丹亭牌谱》《延秀阁田园倡和诗》《藕花庄集》《绣香居存稿》五种,《燃脂集》《稽瑞楼书目》《苏州府志》《常昭合志稿》《重修常昭合志》《江苏艺文志·苏州卷》《历代妇女著作考》《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诸书多有著录,其中以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为最详,兹转录如下:
畯喜堂漫稿    (清)陈璘撰    《苏州府志》《然脂集》著录(未见)
牡丹亭牌谱    同上    《然脂集》著录(未见)
璘,字兰修,一字宝月,江苏常熟人,孝廉瞿嵩锡妻。
《宫闺氏集艺文考略》:陈结璘,字宝月,又字兰修,江苏常熟人,孝廉瞿嵩锡妻。《神释堂脞语》云:陈《田园杂兴》诸诗,谱事细,锻语工,大似月泉吟社诸人手笔。《牌谱》摘玉茗词语,可谓浚发于巧心,与易安《打马》并称闺房之雅戏。
绣香居存稿二卷    同上     《苏州府志》《常昭合志稿》著录(见)
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精刊本。前有王时敏周陈俶序,后有南溟遗史煌图跋。卷首题海虞陈结璘兰修氏著。凡诗二百九十五首。《撷芳集》《然脂集》均作陈结璘。
延秀阁田园倡和诗    同上    《苏州府志》《常昭合志稿》著录(未见)
藕花庄集    同上    《苏州府志》《常昭合志稿》著录(未见)[11]
以上诸书,《牡丹亭牌谱》《延秀阁田园倡和诗》《藕花庄集》皆佚,胡文楷注明“未见”,今检《名媛诗纬初编》卷一三收录《卷帘》《抄书》《春日村居》《雨过》《秋怀》《冰花》诗六首,其中《卷帘》《雨过》《冰花》皆不见于今存《绣香居存稿》,而王端淑在陈结璘小传中简介陈氏生平后,云“所著有《藕花庄集》行世”,并未言及陈氏其它著述,似表明《名媛诗纬初编》所辑陈诗六首皆出自《藕花庄集》,兹迻录《卷帘》《雨过》《冰花》如下:
柳色侵帘幕,风光暗画楼。月分千片雪,雨隔一重秋。点豆教鹦语,通巢破燕愁。鬂钗依约处,恐被玉钩钩。(《卷帘》)
雨过深庭草压扉,霜苞初拆翠梢肥。莺喉咽晓圆犹滑,蝶翅翻晴堕又飞。应怯露凉添素縠,最宜花气润金徽。朝来麦陇看新浪,小妇溪头叫浣衣。(《雨过》)
化工着意点衰丛,开落寒山万木中。谢豹断魂啼夜月,春驹无梦采深红。玲珑巧结愁朝旭,皓白轻妆簇晓风。未比隋宫劳剪刻,依稀几朵玉池东。(《冰花》)
《抄书》《春日村居》《秋收》虽亦载于《绣香居存稿》,然存异文,如《抄书》,“竹里静披檐”,《绣香居存稿》作“竹影静披檐”;《春日村居》,《绣香居存稿》题作《村居》;《秋收》,“梦里不知身是鹤”“惆怅露华今夜月”,《绣香居存稿》各作“梦里不知身化鹤”“怅望露华今夜月”。现代学者于安澜《图绘宝鉴续撰》卷三录《咏冰花》诗,即上引《冰花》,言是诗出自《藕花庄集》,未详何据。[12]
《畯喜堂漫稿》,系结璘与其夫瞿玄锡唱和集,胡文楷亦注明“未见”,今常熟市图书馆藏有二种,一系光绪年间俞钟诒辑刻《琳琅新馆汇刻诗四种》本,一系抄本。
《牡丹亭牌谱》,清人王初桐《奁史》、王士稹《香祖笔记》卷八、曹寅《楝亭书目》卷三亦有著录,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释云:“《牡丹亭》牌谱,亦见于王士禄《然脂集》。这种纸牌,即是叶子戏。潘之恒《叶子谱》云:‘叶子始于昆山,后为马掉。’明末清初之际,盛行这种博戏。《牡丹亭》牌谱,就是摘录《牡丹亭》的词句,题于纸牌之上。所谓‘闺房之雅戏’,专供妇女游戏之用。又按,《昭代丛书别集》第六册有《牡丹亭骰谱》,原题秀水徐震秋涛录。”[13]
《绣香居存稿》,诸书著录略有差异,王时敏序《绣香居存稿》称“稿多散佚,仅存十之三四”,陈揆《稽瑞楼书目》“邑中著述”著录“《绣香居存稿》二卷……一册”,陈揆于“邑中著述”下注云“捐入兴福寺”,意即陈氏部分藏书捐入常熟兴福禅寺,此部分入禅寺之书后来之去向,有待进一步考证,然陈揆所记“一册”之数与今存《绣香居存稿》并不相同,未详何故。《闺秀正始再续集》卷四上,单士釐曰:“《绣香居存稿》世无刊本,藏瞿氏家中,小姑织孙借钞示予,考《正始集》卷五有陈结璘数诗,《常熟县志》亦有陈结璘名,名既不同,且皆不言有《绣香居稿》,今据瞿藏选录且据瞿藏题名璘。”[14]单士釐所谓“小姑织孙借钞示予”似指又有一抄本,疑即今常熟市图书馆所藏抄本(详下)。另,《重修常昭合志》卷一八《艺文志》著录“《绣香居存稿》一卷”,注云:“附词,太仓王时敏、周陈俶序。《稽瑞楼书目》,《恬裕斋书目》刊本。《稽瑞目》作二卷,因附录诗余析之。”[15]《江苏艺文志·苏州卷》著录“《绣香居存稿》一卷附《诗余》一卷”,又注明版本二种:“(1)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陈煌图等跋。常熟图书馆藏。(2)抄本,常熟市图书馆藏。”[4]2900-2901《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所记“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系误记,实为胡文楷所记“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精刊本”。
 
2.《绣香居存稿》精刊本及抄本
 
常熟市图书馆所藏陈结璘《绣香居存稿》精刊本、抄本情况如下:
精刊本登录号:015717,一函四册,不分卷。高24.2公分,宽14.7公分。正文每半页九行,行十八字,上单黑鱼尾。各册封一未题书名,护页贴有上海图书馆图书管理签,标明“登记号码”,自“599264”至“599267”。首册有目次,目次首页钤“铁琴铜/剑楼”白文长方印、“古里/瞿氏”白文长方印、“上海图书馆/归还图书章”朱文长方印、“旧雨/重逢”朱文方印、“别来/无恙”白文方印、“上海图书/馆藏书”朱文长方印。目次前有王时敏《瞿太君陈夫人诗稿题辞》及周陈俶《瞿年嫂陈太君诗草序》,《题辞》首页有“铁琴/铜剑楼”白文长方印、“古里瞿氏”白文长方印、“常熟/图书馆藏”朱文方印。首册正文书名下钤“铁琴铜/剑楼”白文长方印、“古里/瞿氏”白文长方印,余三册首页皆有“常熟/图书馆藏”朱文方印、“上海图书/馆藏书”朱文长方印。文后有南溟遗史陈煌图《绣香居存稿后跋》。据《题辞》可略知是书编集始末:
兹虞山瞿太君陈夫人者,以道蕴林下之风,迈少君高世之行,宏览博物,含英咀华,固已伉俪倡和,嘤鸣阅响矣。旁及绘事,又能轶追宋元,出入四大家,一一乱真。而所著诗草,深得三百篇之遗意,有须眉才子之所不能道者。昔赵文敏公,文章书画震耀古今,与管夫人酬赠讨论,正堪对垒。夫人之追随唱和,固足媲美。若夫原本忠爱,抒发性情,则曹大家且未能望其项背。惜稿多散佚,仅存十之三四,寿明翰检裒集而藏弆之,奉为世珍,于瞿氏文章忠孝之外,又传不朽盛事,其永为子孙天球弘璧者,宁有既乎?(节录)
是序乃王时敏于康熙十四年(1675)所作。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太仓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入清不仕。姿性颖异,淹雅博物,诗文兼精,隶书画法并为海内所珍,《清史稿》卷五四〇有传。王时敏于《题辞》中盛赞陈结璘诗、画之才,据此序,《绣香居存稿》为其子寿明,即瞿昌文辑而刻之,以为后世子孙弘璧天球。昌文辑刻之时,陈氏“稿多散佚,仅存十之三四”。周陈俶《瞿年嫂陈太君诗草序》及陈煌图《绣香居存稿后跋》亦对陈氏多有称颂,兹不避繁冗,各节录如下:
(瞿玄锡)其歌也有思,非无病而呻吟者也,其哭也有怀,非无端而感慨者也。夫人陈氏,相得益彰,盖其如荼集蓼垂三十年,凡昙谷之所阅而穷,皆夫人之所阅而穷,而其诗尤婉秀而纤丽,沉挚而恻怆,思亲忆子,赋物感时,无非原本忠孝,出乎至情,岂寻常闺阁题咏,以工词为能事?始之性情者,忠孝之源,而诗者,忠孝之余也。自稼轩公以忠孝开家,而昙谷承之,至于文孙寿明,更危苦艰难,出其身于万死一生之地,以安所生。我尚未见寿明之于诗何如,而有以知其诗之必工,何也?始于其人之性情,本乎其人之忠孝者,诗之教也。予因序太君之诗,而牵连及其三世,盖忠孝之性,萃于一门,而又刑于其内,太君之诗是也。(周《序》)
爰标黛墨,有炜红编,洵美今时,维贤吾姊。陈仲固元女之宗,聿推世胄;瞿昙本金仙之派,作配相门。假笔勤书,左家娇女之什;怀珠解语,蔡姬幼妇之辞……时效文君写操,幸有倡和之孝廉;不为淑真填词,更喜晨昏之翰简……不无丽景描情,柳赋春晖之句;亦有长歌当哭,笳悲寒夜之吟。莫不韵剪瑶琚,语霏云露。葡萄满箧,错乱珍珠;芍药一床,零翻锦绮。猗欤侃子,裒窦锦于遗鲊之余;却愧封胡,续缴絮于咏雪之后。暗诵六经,深感贾逵之抱听;密留半字,敢希范史之候安。流播芸签,殊胜藏称金屋;抄传缥带,应来序重玉台。手奉图书,心钦风雅,不辞菅蒯,敬跋丹铅。(陈《跋》)
按,周陈俶(1611—?)字义扶,号平园。清常熟支塘人。少育于外家,以陈姓太仓籍补诸生,与黄陶庵同砚席,讲求性命之学。顺治二年(1645)举人,康熙十年(1670)进士。有《娱锦堂集》,佚。陈煌图(1618—1694),字鸿文,后更名鸿,自号于木老人。明末清初常熟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副贡,官翰林院典籍,并待诏事。明亡,归隐于西湖田舍北山草堂至终。工篆隶,嗜旧本书,凡遇秘本影写手抄,至老不倦。其鸾啸斋藏书甚富。著述颇丰,《重修常昭合志》卷一八、雍正《昭文县志》著录其著述十五种,惜多佚,今常熟市图书馆藏其《集唐自述诗》康熙年间五聚堂刻本及《定庵漫兴集唐》徐兆玮辑《海虞六家诗选》本。煌图同为陈国华孙,故其于《绣香居存稿后跋》中称陈结璘为“吾姊”,且二人多有倡和,《绣香居存稿》中,结璘有《和鸿文弟秋怀原韵》诗八首及《庚戌后不理笔墨八年矣,丁巳仲冬鸿文弟六十自制兰觞诗依韵奉和为寿》一首。
精刊本《绣香居存稿》所收作品分“诗”“诗余”两部分,“诗”含古、近体诗凡295首,“诗余”即词作,凡十六阕。比对发现,目录与正文中的部分诗词篇名不一致,或目录有遗漏篇名的现象,如“风雨连绵昙谷命咏满城风雨近重阳句”“园后闲步见中山墓木斩伐将尽感而有咏”“曇谷从苕上携归花篮灯有咏奉和”“得文儿信”“怀春晖园”“题画芙蓉(调菩萨蛮)”六题,目录各作“风雨连绵昙谷命咏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园后散步见中山墓木斩伐殆尽即事志感”“秋怀灯和韵”“得文儿家书”“怀春晖”“芙蓉花(调菩萨蛮)”;“游白鸽峰”“月夜游致道观闻琵琶”“题扇头杏花燕(调点绛唇)”三题不见于目录;正文“秋吟六首”之题注“十一尤韵”四字系手写。古代虽有抄、刻工为省时力将目录中诗文篇名删减,而使正文题目与目录不一致之现象,然是书之异同或遗漏,似又因刻工之粗疏所致。
据诸藏书印知,精刊本原为铁琴铜剑楼藏书,而铁琴铜剑楼第五代楼主瞿凤起在上海图书馆工作期间,精刊本曾藏于上图,后上图将此集归还至瞿凤起手中。据常熟市图书馆自编馆藏古籍目录记载,瞿凤起于1983年将此集捐入常熟市图书馆收藏。惜精刊本保存不善,几乎页有虫蛀,且蠹迹在文字者甚夥,幸常熟市图书馆又存有抄本以为校补。
抄本登录号:012113,一函二册,不分卷。高28.5公分,宽18公分。正文每半页九行,行十八字,无板框及界行。序文及正文前皆钤有“常熟县/图书馆/收藏记”朱文方印。经比对,抄本内容与精刊本全同,当是依精刊本抄录而成,抄录年代及抄者俱不详。上文述及,民国单士釐云“《绣香居存稿》世无刊本,藏瞿氏家中,小姑织孙借钞示予”,由于今存《绣香居存稿》止上述二种,故推测单士釐所谓“小姑织孙借钞示予”之本即为今常熟市图书馆所藏抄本。
 
3.《绣香居存稿》内容及价值
 
《绣香居存稿》共收陈结璘诗295首,词十六阕,从创作时间看,起自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终于康熙十九年(1680)。除与众多清代闺阁诗人一样以生活风物、四时变幻吟咏闺中细腻情怀外,陈结璘更因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亲历政局动荡而使其诗词更添离愁别绪、故国之思,正如陈煌图《绣香居存稿后跋》所言,其诗之内容“不无丽景描情,柳赋春晖之句,亦有长歌当哭,笳悲寒夜之吟,莫不韵剪瑶琚,语霏云露。”兹择要述之。
清顺治二年(即明弘光元年,1645)四月初一,瞿式耜赴粤西巡抚之任。后清兵下江南,克镇江、常州、苏州,寻破嘉、湖、杭诸郡。七月,清兵入常熟。瞿式耜之孙,结璘之子昌文方十七岁,“虑粤西远在岭表,王父母年俱半百以上,膝下无人”,而其“父穷操家柄,势不得不伏处柴桑”,故欲至桂省祖。清军继续南下,“两粤之势日蹙”,昌文“省祖之志愈坚且亟”,并于顺治五年(1648)腊月初一,不告父母而别,至顺治九年(1652)十月二十日方护式耜骨归常熟。[16]1-2而身在常熟的陈结璘,亲睹清军掠地,家园破败,而其翁式耜远守桂林,子亦别而赴粤,日夕焦劳,悲思满怀,《绣香居存稿》开篇《己丑元日忆远》《叠前韵寄文儿》《悲笳篇(有引,时己丑八月藕花庄作)》《恭和桂林寄归诗》《次韵遥祝》《次韵忆文儿》诸诗即作于此间。[2]
且看前二首:
离情黯黯绕天涯,静掩柴荆度岁华。何处旅筵倾竹叶,独怜闺咏落椒花。空祈旧历愁同画,只叹春阳庆未赊。今日感怀应有句,不妨鱼雁数归家。(《己丑元日忆远》)
谁信愁涯似海涯,任教佳节斗繁华。莱衣有梦难添线,班笔先春竟吐花。浩志岂忧鹏路远,离怀空叹雁书赊。门庭冷落无灯火,笑杀当年富贵家。(《叠前韵寄文儿》)
前诗作于顺治六年(1649)正月初一,后诗紧承前诗之韵而作。春节本应家人团圆,然瞿式耜留守桂林,昌文又于春节前不告而别,故“离情黯黯”“愁涯似海”。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此时诗人只能“静掩柴荆度岁华”,“独怜闺咏落椒花”;纵然慈母手中线,已难添游子身上衣。思其翁留守广西已五载,而子昌文离家亦已四月左右,留守之日何其漫长,赴粤之路何其遥远,只盼“鱼雁数归家”,无奈“雁书赊”,唯有空叹!据《粤行纪事》卷一,瞿昌文于顺治六年六月十九日方辗转到达桂林,途中曾于顺治五年(1648)十二月二十日与六年三月初十两次接得父母手谕,其一云父母“绝无责恚,但恐孱躯弱龄,长途崄巘,不能遂代父寻亲之志,反为倚门忧耳”[16]4。至此,诗人对在外亲人的深切忧思,对至亲骨肉的深挚母爱流露纸上。然而,诗人并未止言离愁与思念。空叹之余,诗人更叹“门庭冷落无灯火,笑杀当年富贵家”。结璘本出身官宦富贵之家,后嫁为瞿氏妇,可怜朝代更迭,今非昔比,伏处柴桑,门庭冷落,如此忧国之情更让人沉痛。[3]
以上种种情怀,于《悲笳篇(有引,时己丑八月藕花庄作)》中更切:
空闺夜织鸣机杼,泪满□黄愁独处。苦调凄凄急复还,寒衣欲寄何人许。余音散落声更咽,我怀戚戚为谁怜。关山阻隔离恨杳,有梦难成夜似年。老亲去家已五载,悬悬镇日愁如海。那禁有子亦远游,绿鬓朱颜顿为改。荒城夜夜支寒更,战垒时时度此声。暗雨冷风侵我骨,摧伤呌月伤人情。大地何年转春脚,哀笳调变升平乐。北堂萱草对忘忧,不向孤灯红泪落。(《悲笳篇》节录)
是诗作于同年八月中秋,诗人于诗序中云:“北堂春光,堪嗟雁阻衡阳;南海珠遥,只望鱼来湘浦。家徒四壁,釜瓯空悬,愁结千端,镜奁常掩。惟予之憔悴支离,此时之俯仰跼蹐,盖有不忍言不能言者矣。”再逢团圆佳节,然家徒四壁,愁结千端,憔悴支离,俯仰跼蹐。笳,即胡笳,相传蔡文姬有《胡笳十八拍》,蔡文姬因烽火流落塞外数年而思念故土又不忍骨肉分离的矛盾心情在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陈结璘以“悲笳”为题,更见其因政局动荡而致与亲人支离之凄怆哀婉。
《悲笳篇》所见亲人远离之愁绪自是不必待言,与前二诗不同的是,诗中不乏诗人对战争之厌愤,朝代更迭,政局动荡致使家人久别,“大地何年转春脚,哀笳调变升平乐”,惟盼战事早日结束,重归安宁,亲人返乡。如此企盼,在《恭和桂林寄归诗》《次韵遥祝》《次韵忆文儿》《过浣溪草堂废基感述二首》等诗中亦多有抒发。此外,在陈结璘诗词中,亦偶见其愿如男子一般,投身战事,抗敌复国之志,如其词《剔银灯·夜雨》下片:“庭竹飕飕碧聚。幽草助愁难去。未补凋敝,穿残破絮,还在子钱家住。萍踪何处。恨不向、西风化羽。”词人愿飞赴桂州,共抗清兵,闺阁之人能有如此意志,甚为可贵,无怪乎王时敏《题辞》中评其诗草“有须眉才子之所不能道者”。
《绣香居存稿》中有诸多赋物感时,书写日常生活之作,如《田园杂兴》组诗最为后人称颂,诗凡四十首,含《春日田园杂兴》《夏日田园杂兴》《秋日田园杂兴》《冬日田园杂兴》各十首,写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生活长卷。然陈氏“丽景描情,柳赋春晖之句”并非单纯书写山水田园丽景,而是饱含因明清易代、乱离之世而生发的离忧之情、故国之思,如:
郊原初雨过,簇簇茁芳痕。未极愁边路,王孙已断魂。(《新草》)
呖呖春禽绕树枝,啼残幽梦断肠时。登临怕见津亭柳,惯依东风赠别离。(《春日》)
年年春色共徘徊,花已凋残人未回。一首新诗数行泪,半缘离思半缘梅。(《忆梅二首存一》)
春天本是最易给人希望的时节,然而,在诗人的眼中,簇簇新草、呖呖春禽、依依杨柳并无美好,反而皆平添诗人之愁思。故王士禄《燃脂集》以陈结璘与月泉吟社作比,称其诗“诸笔幽妙入自然”“诸作并极摹月泉吟社,不特领异标新,亦复功极锻炼”,《神释堂脞语》亦盛赞“《田园杂兴》诸诗,谱事细,锻语工,大似月泉吟社诸人手笔。[4]
此外,陈结璘在诗中又“以亘古不变的优美风光,对比乱世烽火下的沧桑变化,从而将其作为梦中寻觅的武陵仙境”[17],如:
新晴缓屐过村西。菜麦同青水拍堤。放鸭船归香雪满,听莺桥断曲尘迷。沧桑任老花三径,烽火难耕雨一犁。何处芳菲堪挂眼,十年魂梦武陵溪。(《春日田园杂兴》其二)
云重风高暮雪天,冰条朵朵渐装绵。蹇驴尚怯霜桥迹,羸马偏骄紫塞鞭。茶沸竹窗挑宿火,香深松户袅寒烟。悠然更起山阴兴,欲借林逋放鹤船。(《冬日田园杂兴》其六)
诗中各化用东汉刘晨、阮肇入武陵溪及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赏梅养鹤之典,表达其隐逸之志。席佩兰《陈宝月夫人山水小幅即用所题诗韵》(其二)称陈氏“家累身闲寻佛火,世缘心冷托禅床”,归懋仪《题陈宝月夫人诗画便面》(其二)论曰:“数椽老屋东皋筑,始信闺中有逸民”,《闺秀诗话》卷五亦赞“诗中有画,令人有厌居尘市之思”。这样的隐逸情怀在陈氏《秋日田园杂兴(其一)》等诗中亦多有书写。那么,陈结璘缘何有隐逸之志?
事实上,明清易代之际,闺隐才人众多,楼含松、吴琳在《“闺隐”:明清之际知识女性的身份选择与价值认同》一文中指出,“明清之际女性的隐逸行迹之所以昭显于世,要归功于才女文化的勃兴。才女们一旦凭借诗文立言传世,便获得了向公众展现自我意识的机会。这一特殊群体时时坦露的隐逸思想及其主动的生活选择与追求,尤其引人瞩目”,“女性以隐自命,是其求名意识的体现。”既然隐逸,又何来求名?楼含松、吴琳认为,“引之名与实之间,有着内在的矛盾”,而“形成这种内在矛盾的原因是有迹可循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在明清鼎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注重华夷之辨、忠孝名节的读书人,或者选择抗清死节,或者遁迹山林,不仕新朝。在某些情况下,女性以隐者自命,也是表达政治立场的一种方式。”[18]陈结璘本为忠孝之人,入为瞿家妇,后历经丧乱,而其翁式耜留守桂林而殉节,故萌生隐逸之心在所难免。
然而,隐逸并不意味着超尘脱俗,与世隔绝,日常生活的种种困扰仍须面对,陈结璘在其作品中毫不讳言其生活之困苦,如上引《悲笳篇》,诗序称“家徒四壁,釜瓯空悬,愁结千端,镜奁常掩”,《和鸿文弟秋怀原韵》(其四)又有“少年豪放非因贵,中岁栖迟莫叹贫”。为维持生计,陈结璘之夫夫玄锡入清后为溧阳教谕,以教书度日,而身为闺阁之人解决生活困扰的办法之一便是出售或典当心爱之物:
珠抛玉散留焦桐,相携聊遣嵇康穷。锦囊珍重三十载,常令几席生清风。可怜卖去情如死,流水高山隔纤指。藓痕绿满石台花,无复冰泉入愁耳。(《卖琴》)
千金不惜好奇古,求构丹青挂堂户。巅崖怪石挺乔松,常使晴窗骤风雨。一朝散去等云烟,素壁尘生宝匣间。落花静院停机杼,短幅偷模几叠山。(《典画》)
同心钮结双龙蟠,一轮皎皎清光寒。红锦翠袖勤拂拭,拟将白首常相看。嗷嗷忍见厨烟冷,蓬鬓萧萧慵再整。玉匣谁家笑舞銮,妆台梦断春山影。(《鬻镜》)
在生活面前,无论“锦囊珍重三十载”的玉琴,抑或千金难买的丹青,甚至连女子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铜镜都只得无奈舍弃。
明清时期,女性创作风气繁盛,然而明清易代兵燹之故,使得作品佚失情况甚为显著,陈结璘诗稿亦不例外,幸有赖其子瞿昌文将“仅存十之三四”之作结集而成《绣香居存稿》以流传至今,让生活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得以窥见乱离时代一个真实的才女陈结璘。
就文献而言,《绣香居存稿》可补陈结璘生平研究资料之缺略。一,透过诗稿,可补证陈氏交游情形,如诗稿有《题画赠史愚庵室主人》,题注“愚庵为阁部义子”,愚庵即明末清初学者朱鹤龄(1606-1683),字长孺,入清后,屏居著述,晨夕不辍,行不识途路,坐不知寒暑,人或谓之愚,遂自号愚庵;及与顾炎武友,思专力于经学,颇有造诣。我们发现,朱鹤龄存世诗文集《愚庵小集》中并未收录其于陈结璘倡和之作,且今人对朱鹤龄生平、交游的研究成果并不在少数,然皆未提及其与结璘交往之事,故此诗或可补二人往来记载与研究之缺。二,诗稿呈现了一个在易代之际坚持忠孝守节,心系故国的才女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典型性。王时敏在《题辞》中称陈氏诗词本乎忠孝,“以工词为能事,始之性情者,忠孝之源,而诗者,忠孝之余也”,结璘又有诗《咏藕》,云“玉洁玲珑不染泥,存心难折万草年丝”,诗中藕之品性无疑是结璘忠孝守节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样的忠孝,让其心怀隐逸。三,诗稿有诸多陈结璘与其翁瞿式耜、其夫瞿玄锡、其弟陈煌图唱和之作,又有多首其予瞿昌文之作,这些诗作,让我们感知一个为媳、为妻、为姊、为母的真性情,尤其是其与玄锡又有唱和诗集《畯喜堂漫稿》,因知二人情感之真挚。

就文学而言,《绣香居存稿》所录之诗,题材丰富,咏物诗、山水田园诗、题画诗、送别诗、闺怨诗、唱和诗不一而足,上所述诗稿之内容及示例仅略而述之。陈结璘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闺阁诗人,其唱和诗颇有承上启下的代表性。明清唱和诗甚夥,尤其在明末结社成风气之后,女性亦从闺内吟咏走向闺外结社,社中多有诗词唱和,至清代结社更盛,唱和更为频繁。毋庸置疑,清代唱和诗,无论从数量之多寡、唱和对象之广狭,皆远胜明末,而结璘正处于明末清初,其唱和诗数量与同时期女性诗人相比并不算少数,且与其夫之唱和甚为频繁,更有专集存世,故在同时期闺阁诗人中颇有份量。

*基金项目:2014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虞山诗派文献整理与研究”(14ZWA001);201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明末至清中叶虞山女性诗画综合研究”(KYZ2016031S)。

参考文献:

[1] 叶廷琯. 吹网录[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87.
[2] 谢巍. 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2: 363.
[3] 瞿果行. 瞿式耜年谱[M]. 济南: 齐鲁书社, 1987: 24.
[4] 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 江苏艺文志·苏州卷(第四分册)[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
[5] 陈结璘. 绣香居存稿[M]. 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精刊本.
[6] 王端淑. 名媛诗纬初编[M]. 清康熙六年(1667)清音堂刻本.
[7] 雷瑨, 雷瑊. 闺秀诗话[C]// 清代闺秀诗话丛刊》(二),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0:1036.
[8] 席佩兰. 长真阁集[M]. 光绪十七年(1891)强氏南皋草庐刻本.
[9] 屈秉筠. 韫玉楼词[C]// 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陵徐氏刻本.
[10] 归懋仪. 绣余续草[M]. 清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
[11] 胡文楷. 历代妇女著作考[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458-459.
[12] 于安澜. 图绘宝鉴续撰[C]// 画史丛书.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 6.
[13] 徐扶明. 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302.
[14] 单士釐. 闺秀正始再续集[M]. 民国元年(1911)活字印本.
[15] 常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标校. 重修常昭合志[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754.
[16] 瞿昌文. 粤行纪事[C]// 丛书集成初编,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9.
[17] 吴琳. 清初女性诗歌嬗变研究[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0.
[18] 楼含松, 吴琳. “闺隐”: 明清之际知识女性的身份选择与价值认同[J]. 浙江社会科学.2016(2):121-122.
注释:

[1]《重修常昭合志》卷18《艺文志》引《海虞艺文目录》列陈明枢《棋谱》《樵云小草》《听秋轩偶集》三种,其人物小传云“陈明枢,字樵云。国华子。增生,入监。”笔者于传世文献中尚未检得《行实》所记“太学汉东”及陈国华他子之记载,未知“陈明枢”与“太学汉东”是否为同一人,姑存疑。

[2]按,瞿昌文《粤行纪事》卷2记:“顺治六年(1649)九月十九日……接父母手谕,而母氏别有诗篇录寄,遥和王父《己丑元旦》之作一首,《遥祝王父寿》一首,《忆文》二首,《悲笳篇》一首,王父览诸诗,叹赞良久,遂作长歌,凡一千字。”(《粤行纪事》,第12页)

[3]按,据瞿玄锡《行实》,明崇祯三年(1630)夏,瞿式耜重构故里浣溪草堂,佳致不一而足,又建耕石堂,刻沈石田诗文若干卷藏其内。又据《粤行纪事》卷1,顺治三年(1646)冬以后,“勾牌络绎,差承罗布,先世清白吏所遗,仅供祭扫饘鬻之田。及图书画卷,洗括一空。”(《粤行纪事》,第1页)因知瞿氏家中已今非昔比。吴伟业有《后东皋草堂歌》,系其睹瞿氏东皋草堂“无复向日之观”而作,其《梅村诗画》详述诗之本事。赵翼《瓯北诗话》对吴诗“可怜双戟中丞家,门帖凄凉题卖宅。有子单居持户难,呼门吏怒索家钱。穷搜废箧应无计,弃掷城南五尺山”句中所称瞿玄锡惧家门遭祸而不得不门帖买宅之事多有考辨,详见《清诗纪事》(钱仲联:《清诗纪事》[顺治朝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439-1440页)兹不赘述。

[4]月泉吟社,系元初宋遗民诗社之代表,成员皆有坚守志节的高贵情操,其诗“表面上模山范水,吟风嘲月,实际上诗作中隐含着沉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1页)。

注:本文发表于《新世纪图书馆》2019年第8期,

注:本文发表于《新世纪图书馆》2019年第8期,此据作者原稿,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牛庆国老师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