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江涛丨《螺蛳壳中的曼陀罗:古籍影印蠡探》后记

 书目文献 2020-10-23


《螺蛳壳中的曼陀罗:古籍影印蠡探》
作者:南江涛
平装16开(155*240mm)
印张:19.5    页数:310
ISBN 978-7-5596-3875-5
定价:58.00元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工作十多年来陆续发表的古籍影印相关文章30余篇,集中反映了我国1949年以来古籍影印出版领域的状况、问题以及思考。文章分为三组:一蠡探编,主要是对我国古籍影印丛书出版史和出版理论的探索;二履冰编,是编辑古籍图书时撰写的出版说明、编辑手记等具体感悟;三研酌编,是作者在编辑工作中对所见具体古籍对象的研究和部分书评文字。
 
作者简介:

南江涛(1982—  ),河北泊头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编审。策划、责编《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等古籍影印丛书数十种。编有《新中国古籍影印丛书总目》(与贾贵荣老师合作)等。

后  记

在古籍整理出版中,影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影印古籍忠实于文献原貌,使文献的真实性、完整性、原生态性得到高效、充分的揭示,并且有可操作性强和速度快的优势,对整理出版传统文化典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最好方式之一。回首70年来的历次古籍整理规划,每次都非常重视“古籍影印”,专家们明白,不是所有的古籍都需要点校注释,有些比较专业的资料,只有相关学者研究才看,影印成为最佳方式;再者,影印能够反映底本原貌,使用文献比较放心。但也有很多学者乃至古籍编辑,对影印古籍有或多或少的抵触。认为影印是一项简单粗暴的工作,没有学术含量。其实,这两种观点的交锋,一直都存在着。郑振铎在《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序》中从资料用途、方式利弊论证了他坚持影印《古本戏曲丛刊》的科学性,反驳了轻视“影印”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抛开“覆刻”不论,即便从清末“石印”技术传入我国算起,影印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程。一百多年来,影印的制作和呈现“理念”也不断发展进步(详见42—64页的《改革开放40年的古籍影印出版》)。早期的影印古籍如《四部丛刊》,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影印”,而是通过修改、描润等在制作出版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版本,这方面已经很多学者注意到并撰有专文,此处不再赘述。从张元济、王云五、郑振铎等老一辈出版家卓越探索,到水赉佑、许逸民、俆蜀、贾贵荣、殷梦霞等新一代出版人的实践与理论总结,古籍影印事业薪火相传,延绵不绝。

2008年,我在四川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毕业,歪打误撞地进入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遂与古籍影印结缘。在前辈面前尚显稚嫩,但十多年的时间磨炼,也让我成为年轻编辑里面的“老”人。以具体的呈现方式而言,我认为当下影印古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重境界。

一是以灰度呈现的单色影印古籍,这是当下影印古籍的主流。单色影印古籍包括白纸黑字和灰度底色两个具体制作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印古籍是直接拿复印机将底本复印或胶片还原,剪贴核对,出硫酸纸等环节进行印制。这样的流程,在底本获取时就是白纸黑字的复印件,所以出硫酸纸再印刷,当然也是同样的效果。无论读者还是编辑,都习惯了这样的制作方法,即便后来用扫描仪扫描底本,也大多是保存位图格式(只有黑白二色)。随着数码相机、高清专业扫描仪的出现和不断升级,以及古籍保护工作影响的日益扩大,高像素扫描或拍摄底本,成为古籍数字化和影印的第一步。目前,用于出版的古籍图片,基本标准都在300DPI以上,有的图书馆为了保护善本,减少提书和扫描损伤,直接扫描为600DPI甚至更高,便于长期保存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古籍影印也在不断提升质量。2008年开始,我所在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全面使用新标准:在制图环节,保留原书的真灰层次,不再使用去底的“黑白”模式;在上版环节,将出硫酸纸上版改为出胶片上版,后来又使用CTP制版。这样印刷出来的影印古籍,清晰度高,且能呈现出原书历史痕迹的层次。最为重要的是,与白纸黑字的呈现方式相比,尤其是遇到品相不是十分完美的底本,保留灰底的优势非常明显。顺带说一句的是,古籍影印绝不是一些人认为的简单“拿来就印”,而是要求编辑从选题策划、底本扫描到编辑核对、出版说明撰写、索引制作、制版印刷等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做好。以近几年市面流行的几套丛书为例,《四部要籍选刊》《师顾堂丛书》《国学基本典籍丛刊》《蛾术丛书》等按照古籍底本的具体情况进行划分,适合保留灰底的用灰度制作,适合“黑白”印刷的则不保留灰度,主事者对各个环节也比较了解,能够做出相应的判断,做出了系列的古籍影印精品。令人惋惜的是,还有一些丛书,选目非常不错,装帧设计也很雅致,但由于底本来源不正或编辑经验不足、修图制版失误等原因,内文印制不尽如人意。一句话,影印古籍的门槛看似很低,却也有很多的“道道”,做出来容易,要做好,则需要下足功夫。

二是以彩色呈现的洋装影印古籍。除了上文提及底本获取等前端的不断进步,印刷技术也在日益革新。由于彩色印刷成本较高,一般多用于字画、碑帖、印谱、图录等图书的印刷,或者特殊礼品书的制作,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碑帖精华》《赵氏孤儿》(精装礼品书)、《大鹤山人自用印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等等。近几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总编辑徐蜀策划的《辽宁省图书馆藏陶湘旧藏闵凌刻本集成》一书收录辽宁省图书馆所藏全部119种闵凌刻本,进行高仿真全文全彩影印,是目前部头最大者。在此之后,又陆续推出了《善本西厢记二种》等系列品种,将古籍影印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地位和层次。今年,我们将《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系列升级出“典藏版”,陆续推出了《宋本扬子法言》《宋本陶渊明集二种》两种,前者底本为辽宁省图书馆藏宋淳熙八年唐仲友台州公使库刻本《扬子法言》,后者乃黄丕烈等名家递藏今存国家图书馆的“二陶”,均是宋本中的精品。此次全文彩印,保留原书函套、封面等,并对内文版式和封面进行了细致地设计,经过十多次的试印调整,以低廉的价格庄重大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个系列将收录经史子集四部数十个品种,封面仿照《四库全书》封面设计理念,使用四种颜色的布区分开来,又仿照传统古籍的样式,采用签条样式,压凹黏贴,简洁古朴。这样彩色影印的古籍精装书,从视觉上最大限度满足了读者目睹善本原貌的需求,让“小而美”的善本,美得可爱,因而广受欢迎。

  三是以彩色呈现的原大宣纸影印古籍。原大仿真印制古籍,从影印前身的“覆刻”时代,出版者就多有尝试。到了近代石印和珂罗版技术的传入,更是把“仿真”古籍推向一个高潮。在近年的古籍拍卖市场,民国时期原大影印的古籍,也早已成为收藏品,价值不断攀高。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相当数量的古籍将陆续成为数据库里面的电子书,检索使用都很方便,简单的汇编影印图书的优势会逐渐被削弱。因此,高端仿真影印古籍将成为古籍影印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随着国家和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人们对传统典籍了解的需求就会产生几个层次。有些读者在看完了注释本之后,想看一看“宋本”是什么样子,“敦煌卷子”有多么神奇。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方面的需求在逐年增加。近几年市面上的高仿古籍逐渐增多,从侧面证明了这个趋势。如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古籍善本集成》系列,先后推出《宋刻本陶渊明集》等几十个品种,用宣纸原大尺寸彩色印刷。与此前后,文物社还出版了《天禄琳琅丛书》几种,将存世本的天禄琳琅旧藏用高仿的方式陆续出版,并且专门定制封面所用“天禄琳琅”绫布,真可谓“佞天”者。其实,早在2000年前后,以影印古籍见长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就尝试过这样的做法,制作了一些“中华再造善本”试制品。在其后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也有少量采用了宣纸四色影印的方式。但由于成本等各方面的原因,这样的呈现方式很少用在面向个人读者的图书上。2018年年底,我在学习前辈和同行经验、吸收非专业人士类似图书教训的基础上,策划宣纸原大彩印《河东先生集》(两函十六册),正文用手工宣纸以海德堡四色机胶印,封面用蓝绫和瓷青纸两种,新的签条请青年书法家王维题写,经过制图、打样、试印等环节后,开始公布预售信息,在短短四十天,预订出260多套。读者收到书后,对质量非常满意,甚至专门为此书定做楠木书箱,以保永久。打铁趁热,今年7月31日,我又把人称无尚神品的世䌽堂双璧之另一种《昌黎先生集》(四函三十二册)如法炮制,270套上架微店后4个半小时售罄,制造了一场规模不小的营销盛宴。从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收藏者对高仿影印古籍的热切期待。

  人们常说古籍影印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但再专业的书,只要有价值,总需要有人去做,我想。我们生活在读屏的时代,但传统古籍并没有远离我们的视线,据《人民日报》2019年3月25日《古籍如何“热”下去》一文公布的数据,“京东图书”2018年“古籍善本影印本”类销量同比增长近200%。作为古籍的整理、传承、保护和出版者,我们应当从不同层次发掘“古籍之美”,引领读者亲近古籍善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真正激活古籍和传统文化在广大读者中的生命力。

  十多年来,我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拉拉杂杂写了几十篇小文章,大多已公开发表,如今以类相从,分为“蠡探编”“履冰编”和“研酌编”,虽云学术价值不大,但敝帚自珍,可作为我这些年的一个小结。其中的一些文字,如果能为同行提供零星的参考,为当代出版史留下一点记忆,吾愿足矣。感谢我所在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及诸位同事,为我提供一个快乐成长的平台和氛围融洽的工作环境;感谢夏艳老师的厚爱,促成这本小书的结集;感谢钟梦怡女史的精心编校,匡正我的诸多谬误。自知学术浅薄,书中疏漏,尚祈读者教正。

泊头南江涛写于文津街7号

2019年12月12日

目 录

蠡探编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编古籍丛书出版综述

2011年新编古籍丛书出版综述

中国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古籍影印出版

论郑振铎对戏曲文献整理出版的贡献

履冰编

《吴秋辉遗著》手稿札记

《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文选学研究》出版说明

钟琦及其两部随笔琐谈

——影印《皇朝琐屑录》《凭花馆琐笔》前言

《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出版说明

《民国旧体诗词期刊三种》出版说明

《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出版说明

《国闻报》出版说明

《澹生堂集》出版说明

20世纪上半叶日本所编善本书影述略

梁章钜批校翻刻汲古阁本《文选》及其价值

——以《魏都赋》为例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出版漫谈

《楚辞文献丛考》编辑侧记

研酌编

略谈《小勤有堂杂钞》中的《驺子》

徐乃昌的目录学成就新谈

——评《积学斋藏书记》

焕发旧著光彩,加强工具功能

——评影印本《增订丛书举要》

丁子良和《竹园丛话》

《知不足斋序跋题记集录》快读

朱学勤批本四库简明目录并非张冠李戴

——也说朱修伯批本四库简明目录

地方金石志≠地方志·金石

——说《地方金石志汇编》的文献收录特色

学人之喜,学林之幸

——初读《浙学未刊稿丛编》印象

平馆藏书善本掌故

何绍基跋宋刻本《汉隶字源》五卷《碑目》一卷

祁承【火+業】《澹生堂集》

明钞本《埭川识往》

元刻本《中庵先生刘文简公文集》

一度被盗的宋刊本《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

稿本《雪樵文集》

书种轩缩临元本《白虎》《风俗》二通

张舜徽在陇初期交游略考

《冷社诗集》札记

《同声月刊》的价值管窥

——以赵熙诗为例

林茂春《文选·赋》简端记

后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