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解剖学视角看《黄帝内经》第十二篇——《灵枢·经别》第十三段解剖

 一品堂藏馆 2020-10-24

从解剖学视角看《黄帝内经》第十二篇——《灵枢·经别》第十三段解剖

2017-11-02 14:36:24

孚真堂堂主和大家一起通过《人体解剖学》的视角来重新细读经典《黄帝内经》,逐字逐句细细读,每天发一篇,干货连载中,感恩您的大拇指,分享朋友圈,或者群里面,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黄帝内经》的《灵枢》第十二篇,经别篇(第十三段)

原文如下;括号内是本堂主的解剖学注解:

手太阴之正(拇收肌),别入渊液少阴之前(喙肱肌),入走肺,散之太阳(胸小肌),上出缺盆(胸锁乳突肌),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

手太阴之正(拇收肌)

拇收肌

症状表现:

1.扣扣子、缝纫等动作感到困难。

2.拇指活动迟钝。

3.“妈妈手”的主要元凶之一。

别入渊液少阴之前(喙肱肌)

喙肱肌

症状表现:

1.手无法转到背后去抓住另一只手

2.喙肱肌的损伤能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和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有个别病例的疼痛转移远达中指末端。

3.劳损会使手臂难以后旋或上举过头。劳损引起的喙肱肌缩短还可挤压营养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二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入走肺,散之太阳(胸小肌)

胸小肌

症状表现:

1. 手伸向前并抬到与肩同高时,会有困难。

2. 局部疼痛是肋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且随咳嗽、深呼吸或身体转动等运动而加重,有时病人可同时听到或感觉到肋骨骨折处有“咯噔咯噔”的骨摩擦感。

胸小肌的关联痛区域几乎与胸大肌锁骨区的区域一样,因疼痛主要在肩的前方被感觉到。痛觉有时可累及整个乳房区域和内侧臂、内侧肘、手的尺侧(小指侧)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正如其他胸部肌肉内损伤或劳损引发的症状一样,这种疼痛分布可被误认为是心脏病的征兆。

损伤或劳损导致的肌肉紧缩常使胸小肌压迫进入手臂的、且是主要神经血管通路的腋窝动脉和臂神经,进入手和臂的血流被胸小肌以这种方式限制,甚至使得难以在腕部触到动脉的搏动。然而,手和指肿胀不是胸小肌损伤或劳损引发的,而是由紧缩的斜角肌压迫在斜角肌下方而非胸小肌下方穿行的腋窝静脉而引起的。

拉紧的胸小肌挤压臂神经引起的前臂、手或指的麻木,可能被误诊为腕管综合征或周围神经病变。

由于下斜方肌的劳损,短缩的胸小肌所致的强迫的圆肩姿势可引起中背部疼痛。胸小肌过度紧张将肩峰拉向前而使其突出于背部。当劳损使下斜方肌无力而不能抵抗胸小肌的牵拉时,这种肩峰的“翼状突”就会更加严重。

上出缺盆(胸锁乳突肌),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

胸锁乳突肌

症状表现:

偏头痛、头前部疼痛、眼眶后部的疼痛、吞咽时舌头疼痛、眼睛上方、耳朵后方以及头顶部的头痛。它们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的疼痛,磨牙痛、脸颊部发热感(如图)、转头困难、眼花、视物模糊、上眼皮无力、头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或摔倒、常被诊断为眩晕或梅尼尔氏综合症、耳鸣。

1.平躺时感到眩晕,恶心呕吐,晕车晕船,空间感变低。

2.挥鞭式颈部创伤,颈部僵硬,非典型颜面神经痛,张力头痛。

3.耳朵听不清楚,一侧耳朵失聪,耳鸣。

4. 视力模糊,眼皮下垂,眼泪大量流出,眼白发红。

5. 鼻塞,流鼻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