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副秘图,打开易医脉法之门

 夜静人思 2020-10-24

小编导读

《黄帝内经》曰:“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脉法精微玄妙,为中医医道之灵魂,但脉法好用难学啊。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种简单、独特、易掌握的脉法——岐易医脉法,我们先从六副秘图揭开易医脉法的神秘面纱。

01
秘图第一


 岐轩脉法之左右分内外

来源:《岐轩易医脉法》

在《岐轩脉法》中,左右二脉分主人体内外,此符合人体阴阳之道,验之临床亦是准确无误。其实在《内经》中就已经以人迎和气口分主内外了,至于独取寸口诊法亦早就有不少医家在辨阴阳、分左右、察内外的方法上进行论述。滑寿在《诊家枢要》中说:“左脉不和病在表,为阳,主四肢;右脉不和病在里,为阴,主腹脏”。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说:“外感风寒,皆有余之症,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不节,皆不足之病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阴二十五度。”

02
秘图第二


 岐轩脉法之气机左右周天

来源:《岐轩易医脉法》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面南而立而左东右西,太阳自东而西落,月自西渐东圆,阴阳自左右升降,如环而无端。升降消长一周可用八卦图以表示之,气以应日,自下而左,自左而上,自上而右,自右而下;血以应月,自下而右,自右而上,自上而左,自左而下。

03
秘图第三


 岐轩脉法之脉应前后周天

来源:《岐轩易医脉法》

太阳南来北往而寒暑交替焉,人有任督,人身之气得以前后升降焉,应之于脉,则背为阳,腹为阴,左手应背,右手应腹。故而查督脉可留意左手,查任脉要留心右手,观太阳脉定诊左脉,观阳明莫忘右手。至于少阳居前后之中,左右之脉皆可显其兆,唯以气象辨之。另外,在临床中还可以以左脉分九宫,右脉亦分九宫,如此则更能提高临床尤其是针灸的效果。

04
秘图第四


 五行干支图解岐轩脉法之升降交感

来源:《岐轩易医脉法》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行各有阴阳,故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左寸应丙丁,右寸应庚辛,左关应甲乙,右关应戊己,左尺应壬癸,右尺应命门之火。五行相生可见水生木,木生火,此应气之升,火生土,土生金,亦应气之升。

左右者阴阳也,阴阳和则气升,人之元气在下焦,储藏于肾,必得肾阴阳和合乃旺,此可应丁壬之和也。旺则即升,其升也,必在肝而萌芽,经脾之培养而为中气存于中焦,肝脾调和,中气即旺,此应甲己之和也。旺而又升至胸中,与清气和合而为宗气,此应丙辛之和也。宗气积于胸中,又助心肺之功,共成雾露之下行而溉也。

05
秘图第五


 九宫图解岐轩脉法升降交感

来源:《岐轩易医脉法》

九宫者,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央为五,纵横对角相加皆得十五,十五即为平衡之数。对角除中央五,得十亦为平衡之数,以左手寸关尺为4、3、8,右手寸关尺为2、7、6。可以发现,左寸4与右尺6相加得10,为平衡之数,故诊脉之时左寸与右尺亦需阴阳互参。左尺为8,右寸为2,相加亦为平衡之数,故诊脉之时也必须两者同参。左脉4、3、8必须上下贯通一气而得十五之数,右脉2、7、6也要上下如引绳,一气融贯而得平衡之数。通过九宫的提示更知道观察脉也要用整体的观念,上下看,左右看,交叉看,从任何一个角度我们都应该看到的是一个整体,而非简单的局部。

九宫之图在脉中用途极大,此种九宫分配之法还可以用于指导针灸。遁甲针法即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来,根据脉中九宫选取穴位,每个穴位又可分三个层次、八个方向进行针刺,可以做到针到、气至、脉应。

06
秘图第六


 先天八卦图解岐轩脉法之阴阳交媾

来源:《岐轩易医脉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