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正在威胁5%中国女性的生育!

 尚振奇 2020-10-24

01 什么病在威胁5%中国女性的生育?

作为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我国育龄妇女中的流行率为5.6%[1],且逐年增长[2]。

这意味着我国每20个育龄妇女中就至少有1位患POCS。

图1 每20个育龄妇女中就至少有1位患PCOS / 图源网络

而这种疾病的初始症状大多只是月经周期或出血量异常,很多人不以为然,却想不到PCOS很可能导致不孕!PCOS患者不孕可能性为非PCOS女性的9倍多[3]!甚至PCOS患者的流产率也更高[4]。

通过药物治疗,PCOS患者基本可以实现生育愿望!(具体措施见第3章节)

但是一项最新研究表示,即使通过各种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或其他方式受孕的PCOS妊娠女性,也可能面临着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危险……

这项研究使用美国最大的住院患者样本数据库HCUP-NIS,收集了2004-2014年间900多万人次怀孕和分娩的数据,其中,患有PCOS的妊娠女性有14882人,非PCOS的妊娠女性为9081906人,是目前为止PCOS样本量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研究[2]。(注:HCUP-NIS是美国最大的住院患者样本数据库,由全国各地医院提交的住院病历组成。数据代表了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美国医院20%入院率的。)

图2 研究发表于Human Reproduction

该研究的结果包括两部分,确认受孕时(基线)和妊娠过程中,PCOS孕妇和非PCOS孕妇的数据对比。

  • 确认受孕时(基线),与非PCOS孕妇相比,患PCOS的孕妇有肥胖,或已伴发慢性高血压、孕前糖尿病、既往接受过甲状腺疾病治疗、使用体外受精技术(IVF)或多胎妊娠比例更高。

图3 确认受孕时(基线)PCOS与非PCOS孕妇特征比较

  • 妊娠过程中,与非PCOS孕妇相比,患有PCOS的孕妇妊娠糖尿病风险增加119%,妊娠期高血压风险增加47%,子痫前期风险增加29%。(已校对混杂因素:年龄、种族、收入、等级、保险类型、肥胖、既往IVF治疗、剖宫产、慢性高血压、孕前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多胎妊娠、吸烟和吸毒史)。

图4 妊娠过程中PCOS与非PCOS孕妇特征比较

这项研究首次将PCOS确定为妊娠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提示我们,应当加强对PCOS的重视,以做好PCOS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月经异常的女性朋友们或她们的亲人已经开始慌了(说实话小编自己也很慌……),但大家稳住!先看看PCOS的诊断标准再决定要不要去医院检查吧!

02 如何诊断PCOS?


2011年,中华医学会妇科内分泌学组根据汉族女性的特点,通过大样本资料的研究,完成了中国育龄期女性PCOS诊断标准的制定[5-6]:

表1:中国育龄期女性PCOS诊断标准

而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在发育阶段,在月经初潮后2年内,激素反应一般不符合成人模式,故针对青春期PCOS的诊断标准更为严格,必须同时符合以下3条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方可诊断[7]:

①初潮后月经稀发持续至少2年或闭经;

②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

③超声下卵巢多囊。

女性也可以通过一些临床表现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有高雄激素水平——多毛、痤疮、雄激素性脱发。

03 得了PCOS怎么办?


虽说PCOS罪行种种,不仅影响女性生产能力,甚至危及孕妇们的健康。但怀疑或确诊是PCOS的女性朋友不要焦虑,目前,PCOS也有一定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实现生育愿望等。

目前,国内外的指南都强调PCOS的治疗原则为[8-9]:

  • PCOS为慢性病,自青春期发病影响女性一生,其治疗是长期且动态的;

  • 除生活方式建议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无需任何干预;

  • PCOS难以根治,目前尚无专门针对PCOS的特效药,但可有效控制症状;

  • 无针对PCOS的通用治疗方法,需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 药物治疗的靶点应考虑雄激素过多、排卵少和胰岛素抵抗。

根据国内外共识,对PCOS的治疗首要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6]。包括: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包括坚持低热量饮食、调整主要的营养成分、替代饮食等;

运动:运动可有效减轻体质量和预防体质量增加;

行为干预:逐步改变易于引起PCOS疾病的生活习惯(不运动、摄入酒精和吸烟等)和心理状态(如压力、沮丧和抑郁等)。

生活方式的改善可有效减重——有研究表明,体重降低5%-10%即可降低PCOS患者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和雄激素水平,并改善月经功能并可能改善生育能力[10]。


01 对青春期、育龄期无生育要求、因排卵障碍引起月经紊乱的患者[6]

可用药调整其月经周期,包括周期性使用孕激素、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治疗。

02 对有生育要求者[6]

①妊娠前咨询。明确PCOS女性不孕的风险因素(肥胖、吸烟、酗酒),并在治疗前予以纠正。

②三线治疗流程:

  • 不孕的一线治疗: 氯米芬、来曲唑;

  • 不孕的二线治疗: 外源的促性腺激素或者腹腔镜下卵巢手术;

  • 不孕的三线治疗: 体外受精技术。不推荐常规应用二甲双胍诱导排卵,该方法仅限于糖耐量受损的女性。


最后,提醒各位,虽说PCOS是不可痊愈的慢性病,但其实目前的治疗基本上都可使PCOS患者获得同正常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生育、月经周期等各种问题。所以疑似或确诊PCOS也不要过于焦虑哦!

参考文献:

[1]乔杰, 李蓉, 李莉, et al. 多囊卵巢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 29(11): 849-52.
[2]MILLS G, BADEGHIESH A, SUARTHANA E, et al.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n 9.1 million pregnancies [J]. Hum Reprod, 2020, 35(7): 1666-74.
[3]HART R, DOHERTY D A. 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a PCOS diagnosis on a woman's long-term health using data linkage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5, 100(3): 911-9.
[4]NORMAN R J, DEWAILLY D, LEGRO R S, et al.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J]. LANCET, 2007, 370(9588): 685-97.
[5]崔琳琳, 陈子江.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和诊疗指南介绍 [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1, 30(05): 405-8.
[6]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01): 2-6.
[7]纪芳芳.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 4(04): 7+9.
[8]ESCOBAR-MORREALE H 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definition, aet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Nat Rev Endocrinol, 2018, 14(5): 270-84.
[9]宋颖, 李蓉.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解读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8, 34(10): 737-41.
[10]MORAN L J, PASQUALI R, TEEDE H J, et al. Treatment of obesity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ndrogen Excess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Society [J]. Fertil Steril, 2009, 92(6): 1966-82.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大月亮
本文审核丨徐乃佳 主治医师
责任编辑丨泡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