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是读书好 || 刘保学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

还是读书好

刘保学

  “明月别枝警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辛弃疾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我正在小区罗马广场上拿着半截拖把写地书。在写到这一首诗的“两三点雨山前”的“雨”字后,站在旁边的一位小学生说,“山前”。

在我未下笔写“山前”二字时,却听到了“山前”二字。嘿,我急忙扭转头来,“你在说什么?”“山前?”我没有等那位同学回答,就吃惊地重复了他所说的,这也是我正要下笔写的“山前”两个字。

   接着,我停下笔来,打量着这位小小的“不速之观客”来,小家伙圆圆的脸盘,眼睛虽不是很大,但很有神,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学生服,我问他,“你读几年级,你会这首诗吗?

学生,“我读六年级,我学过这首诗。”说着,他从书包里掏出书本翻了起来。或许是在找那篇诗来核对的吧。

接过来,我向在身边看我写地书的一位领着孩子的妇女说,“这是辛弃疾的西江月。”“看,看,还是读书好啊。我刚要下笔写那句诗那两个字时,他就知道了。”那妇女笑笑,“是,是啊。读书当然是好的啦!”

下午,如是和嘟奶奶俩个推着孙子小嘟下楼来,我们就要来到小区西门的罗马广场上,边逗着嘟嘟玩。我还要忙里偷闲地,池水当墨香,地板是宣纸,拖把为妙笔来上两笔地书的。将自己所熟知的名人名句,以及诗词写满广场的地板之上。以活动筋骨,温习所学,练习书法,三者兼得。

今天,我对这位小学生所学过诗篇后的记忆,以及接诗句接的又是如此的及时和准确所感叹。是的,“稻花香里说丰年。”是名句,想来这也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可整句诗又以拖把代笔,写在地板之上的书法字体既不规则,又写至半截时。而能及时准确地接上,真的是让我感动。这也应该叫做“学以致用”,即使不算“准应用”,也算是“别样的应用”吧。

这是那天午后,我身披斜阳的余辉在小区罗马广场上,利用分布在广场四周的池中之水,挥洒地书时所发生的那一幕。

“还是读书好,还是读书好啊!”这是我和嘟奶奶抱着小嘟嘟在小区里转时,遇到同在小区看护孙子的一老妇人对读书的好处和对读书人的声声赞叹。

  这位妇人年逾六十岁,老家在甘肃,为看护孙子而来到了鹏城这里。在小区里常常会碰到这位老妇手里拿着一小树枝,领着一大一小两个孙子在小区里玩耍。手里拿着“小树枝”或许是这两个小家伙调皮的缘故吧。

老妇讲,她来鹏城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她有三个儿子,在这里工作的是二儿子,家里一直供他上学读书,直到三十二岁才结婚。而在家里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在二十岁时就都娶妻生子了,大儿子和小儿子家都住在农村,家里还有二十多亩地,老家土地缺水常年干旱吃饭全靠老天。大儿子和小儿子为了生计,而常年在外打工贴补家用,风里来雨里去,泥一把汗一把的可不容易啦。唉,想想还是读书好哇!

   二儿子在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原来在西安工作了两年,为求得更大的发展,早在五年前就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创业的机会前景都好一些。在大孙子两个月时他们就在这里买了房子,现在大孙子四岁半,小孙子两岁半,最近又买了车子。

   唉,想想还是读书好哇!现在他们在这里生活比在家里的两个儿子不知强了多少倍,风吹不着,雨洒不着,干活坐在办公室里。这二儿子如果没有读这多年的书,没有大学毕业,那也会和家里的两个儿子一样。这老妇为有这个读书的儿子学业事业有成,而笑盈盈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二字。

老妇这席话,不仅使人想起来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当今社会虽不像古人说的“学而优则仕”那样。但读书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作用依然至关重要。通过读书取得成功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是完全正当的事情。

“知识改变命运”应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今天纷繁复杂的商品社会里,会受到那样这样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读书不一定能完全实现个人的追求,但没有知识也一定不会做到完满的成功。

认真读书吧!

作者简介:

刘保学,喜爱文学,书法。作品曾见于河南日报、大河报、焦作日报、冶金报、老人春秋以及网络平台等。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河南文苑稿件要求原创首发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11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