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需要哄睡与自主入睡的宝宝有啥区别?感叹自家娃不是"天使宝宝"

 IF枕边育儿 2020-10-24

导语:许多家庭的孩子在睡前总是要求父母给他们讲故事,一个不够讲俩,一直讲到孩子入睡,父母才能解放。而少数家庭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自主入睡,自己乖乖地躺在床上就能顺利地进入梦乡。

我家姐姐认为,睡前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看书是一件提升母子关系的事情,于是买了非常多的睡前故事书绘本

一开始孩子晚上听完故事就睡着了,到了后来,一到准备听故事的环节,孩子就异常激动,等到读故事的人都开始犯困了,而孩子却非常清醒,甚至还有点兴奋,这让姐姐很是苦恼。

而另一个朋友的孩子则不同,每天晚上到了点就乖乖上床睡觉,不用爸爸妈妈在屁股后面一个劲地催促,作息非常规律。姐姐一直感叹,人家这孩子真是"天使宝宝",自家娃就是上天派来虐她的。当然了,两个孩子的睡前习惯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

自主入睡的孩子与要哄着入睡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美国睡眠协会据研究表明,晚上拥有独立睡眠能力,且遵循睡眠规律的孩子,生长发育良好,大脑休息充足,自然要比常人更聪明一些。

一方面,时间观念不同。

自主入睡的孩子时间观念比其他孩子强得多。他们已经每天遵守了规律性作息时间,会到点就乖乖上床睡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快速地适应周围环境融入其中。他们比起需要哄睡的孩子来说对时间更有把握,也更快适应某些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哄睡长大的孩子容易摇摆不定,为周围情绪变化所影响,脑海中无法形成有效的时间规范

另一方面,独立性不一。

孩子能够独立入睡,他可能更具独立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更倾向于自身约束严格管理自己的生活。他们不需要父母太多的管教与监督,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受规定的事情不逾矩

Tips:从小被哄睡长大的孩子相对于他们在独立能力上差距明显,不能够完整地约束自己去完成某件规定内的事情,需要依靠他人的不断提醒才能有效规范自己的行为。

孩子需要哄睡和自主入睡的区别显而易见,自主入睡带对家庭关系融洽有促进作用。爸爸再也不用每天下班就带着疲惫的身子给孩子讲故事,妈妈也不用在一天的操劳后还要陪着孩子入睡。所以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开始让他学习自己一个人睡觉了。


让宝宝自主入睡,建立睡眠习惯是前提


父母们在认识到自主入睡习惯的重要性之后,就想开始着手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其实父母们想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并不难,只是需要每天坚持这几个睡眠工作就足够。那是什么样的睡眠工作呢?

第1, 建立睡眠习惯

最开始要引导孩子独立入睡会遇到许多困扰失败,但爸爸妈妈们要多一些耐心与细心。每天晚上用带有指针的时钟告诉他们,几点应该去洗澡,几点应该上床铺,几点应该看故事书,几点应该睡觉,严格规定好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

家长没有办法强制让一个没有困意的孩子睡觉,但是能让他们在睡觉的点乖乖躺在床上不乱动,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适应睡前没有父母的情况。

在即将要到睡觉点时,家长可以开始带着孩子去洗漱、洗澡、换上睡衣,引导孩子完成一些睡前准备工作,当这一切成了每天习惯之后,睡前准备工作就变成了孩子脑中提醒睡觉的闹钟

第二,白日活动增加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每天的精力与活动量都会随之加大。孩子晚上精力茂盛,可能是白天体力精力消耗不足。家长在白日的空闲期间,可以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例如游泳、跑步、跳操等能够锻炼孩子体能,又可以消耗孩子的精力提前晚上的睡眠时间

第三,睡眠环境良好

有时候,孩子无法好好睡觉,很大部分原因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想要孩子睡得好,有个舒适环境很重要。孩子睡眠的环境最好不要有额外光线的照射,也最好不要有任何引起注意的声音干扰

在孩子准备睡觉之前,关闭家中的电视或电扇,停止大声的交流,并关闭所有产生光线的家具。或者父母在孩子睡前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来帮助孩子更快地产生睡意进入睡眠状态

Tips:如果睡前吃太饱,对整晚的睡眠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孩子准备睡觉前的一到两个小时内,不进食零食、水果、饮料不利于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宵夜


枕边育儿寄语:


家长在培养孩子改变某种习惯时,要多一份的耐心。孩子本身自制力就比较差,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本就不现实。在引导孩子时要注意观察孩子情绪的变化,一旦发生极端情况要及时停止。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家长想要带引他改正不好的坏习惯,就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太过心急是能是适得其反。你家孩子是否也有,每晚需要哄睡的坏习惯呢?

欢迎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