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浪汉读书”还是“读书人流浪”

 梦幻水书屋 2020-10-24
                                                                                         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来看,观感大不一样。有一个段子说:如果有一个不幸流落风尘的女子,还在坚持上大学深造,那么,这是一个励志故事;但如果说一个女大学生,却暗地里操着皮肉生涯,那么,这就很伤风败俗。对于“流浪大师”、上海52岁的流浪拾荒者沈巍而言,同样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是“流浪汉读书”,还是“读书人流浪”?
  本人以读书人自诩。最先在微信上看到沈巍与人侃侃而谈的影像,是一位读书人朋友发给我的。他发给我这段视频颇具调侃的意味:你看看,读书人的景况,或许就是这样。我没有当一回事,回他道:“这说明不了什么,这样的情况太特殊了。”
  接下来的,就是网上关于“流浪大师”的暴风骤雨。“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风言风语开始蔓延。从全国各地蜂拥前往“觐见”“流浪大师”的人群,据说使得沈巍栖身之处周边的酒店都到了一床难求的程度。沈巍蹲坐在地上,周边美女环绕,抢着与“流浪大师”合影、拍摄视频。还有美女甚至打出了“流浪大师,我要嫁给你”的纸牌,以吸引眼球。
  这是为了什么?说穿了一钱不值。原来这些扑面而来的追逐者,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将自己与“流浪大师”在一起的图像、视频放在自己的网络账号上,即可立即“涨粉儿”,从而访问量、流量大增。在這个连明星都花钱造假买流量的年代,流量就是关注度,流量就是注意力,流量就是人气,流量就是人民币……这年月找一个大众的兴奋点不容易,沈巍无意之间为这么多人提供了增加流量的机会,趋之若鹜者所为何来,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非常难得的是,沈巍本人的诚实品性和头脑的清醒。他毫不犹豫地戳穿了有人给他“量身定做”的“名校毕业,妻女命丧车祸,从此看破红尘、流落街头”的虚幻剧,表明自己上过大学,但非名校,毕业后进人某统计局工作;从未结婚,并无妻女。因小时候靠捡垃圾卖钱买书而成习惯,边上班边捡垃圾,将所捡垃圾带到工作场所,从而单位劝其病退。回到家仍然捡垃圾,又被家人逐出家门,因此流浪。
  从中可以看出,沈巍的流浪,是一种主动选择并且坚持自己选择所导致的流浪,虽然它的选择也许不能成为流浪的理由。小时候父母如果大方一点,沈巍也许就不用通过捡垃圾卖钱来买书;单位如果宽容一点,有一个坚持捡垃圾的员工并不丢人,只要他把所捡垃圾归置得规范一点;家人宽容一点,家里有个捡垃圾的人又怎么了呢?
  沈巍被家人逐出的时间或许要早一些年。现在而言,就我所见,大城市里捡垃圾者大有其人。在街头、公园漫步,不时可见衣着整齐的人,手里提个大纤维袋子或者塑胶袋子,在垃圾桶里反复翻捡,并不避人。就在我所住的大院里,从垃圾箱里抄捡回收废弃物的人,有做保洁的临时工,有外来的拾荒者,甚至还有干部、职工家属,大家见惯不怪。垃圾处理是全球性的难题。捡垃圾既减少了需要填埋、燃烧处理的废弃物,又回收了有用的资源。自己做不到可不苛求,但有什么理由对捡垃圾者心存鄙见?
  所以,如果要对沈巍做身份定性的话,与“流浪汉读书”相比,他更属于“读书人流浪”。流浪的原因,是他对捡垃圾的固执:固守和执着。按照“人咬狗才是新闻”的逻辑,“读书人流浪”显然不如“流浪汉读书”成为“流浪大师”更能吸引眼球。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披露,沈巍的身份定位逐渐清晰。网络对他的热度也在迅速降温。沈巍本人,也选择回归世俗:他剃头去须,换上整齐的衣衫。“流浪大师”走了,一个世俗的、普通的沈巍回归了。
  回溯整个过程,如果沈巍仅是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他是肯定“热”不起来的,毕竟仅仅是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说不定你身边就有。沈巍“热”起来的关键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能够讲解《论语》《尚书》《左传》等经典的流浪汉。至于“流浪大师”的“美誉”,沈巍从未接受。沈巍毫不客气地指出:“不是我读书多、知识有多渊博,而是你们不读书、太缺少知识。”那些追逐“流浪大师”的人,会像追逐沈巍一样追逐《论语》《尚书》《左传》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