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10月下旬,行情阶段性低迷,一些思考。

 生命在于静止YY 2020-10-24

来自极简价值趋势的雪球原创专栏

2020年10月的行情,如果从指数涨幅来看,上证指数涨1.86%,中小板指涨1.66%,创业板指涨1.01%,都在涨嘛,又没跌,大家应该不会情绪这么低才对。关键的是指数涨,但很多人的个股本月跌幅普遍在5%以上,甚至本周就跌10%,这才是很多人觉得本月行情不好的原因,涨指数跌个股。

前阵子看过一些策略文章,结合自己一直以来对大类板块和指数的思考,记录点东西。

首先,谈谈当前指数点位的结构性问题。指数的结构性问题,反映到大类行业以及行业上,就表现为结构性行情。用通俗一点的大白话来说吧,上证指数目前点位是3278点,16年最低点是2638点,也就是说近5年来,指数涨幅不超过25%,多么悲哀的数字,看看美股的指数,道琼斯指数近5年从16年低点起来至今涨84%左右,纳斯达克涨174%,我们被美股甩在后头。但是,最近五年,大消费里除了很多三五倍股甚至十倍股,集中在酿酒、医药、医疗、食品、旅游、家电等领域。其他的如大金融、大周期、大基建等大类板块,整体非常萎靡,此消彼长,大盘整体则涨幅非常有限。这,就是结构性行情。

如果从点位来看,3300点的都不到的大盘,绝对谈不上什么牛市顶部高风险区域,但从结构性角度来分析,就会有点意思。14年的牛市启动,主要在于14年10月以后金融和基建等暴力拉升,当时市场的大类板块分布情况时:大科技板块在13年开启的科技风格行情中一直涨到14年才涨不动,而大消费里很多则一样也是在12-14年中震荡上涨,很多消费行业指数如家电、食品、医药、医疗都是在历史新高处盘整,酒类因为12年的板块处在牛市里硬撑的高位处,13年以来受到各类利空事件的集中冲击和补跌需要,导致14年10月以前,其他消费行业指数都在新高而酒类还在底部趴着还债。而自从13年6月钱荒事件的冲击后,金融和基建类的行业非常低迷,一直在历史新低处不断震荡盘整,和消费是两个极端。

14年10月,上证指数收在2420点左右,距离长期磨底的底部2000点上涨约21%,而现在上证指数收在3278点,距离本次底部2500点左右上证约31%,而对大科技而言,两个时期都是在底部起来高位滞涨。13年的大科技从年初涨到14年1月,然后震荡盘整到14年10月的相对高位处。20年的大科技在7月冲高见顶,目前在震荡中。但当前比起14年,很难再现两个月暴涨的金融行情或者基建行情,原因在于:第一,14年的暴力拉升有多重利好叠加,沪港通的即将开通,降息,配资疯狂加杠杆,一带一路国家级政策的事件驱动。第二,14年的结构性上,大消费虽然创出了指数的历史新高,但走强的整体涨幅是有限的,估值也没有很离谱,不像这一轮很多大消费的估值已经涨到天上去了。而科技板块在14年10月前,其实都是创业板的小打小闹,当时创业板的体量还很小,板块里没有千亿市值的公司,所以涨多了之后的盘整,没有特别剧烈。而当前的科技板块,创业板里很有几千亿市值的权重公司,这类公司一旦涨幅巨大后的高位下杀,对指数非常有下拽效应。

当前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今年被吐槽不涨的两个行业银行和保险,他们的行业指数点位,都在15年高点之上,尤其是保险,比15年高点还要高三四十个点。而14年6月附近大盘2000点的时候银行和保险基本都是在几年新低处不断窄幅震荡。所以,14年金融发力,券商为主保险银行助攻,前提是他们三个都在低位盘整了很久,启动前都在09年以来的新低位置筑底震荡,所以一旦风口逆转,在大消费和大科技休息的时候,大金融可以携手一带一路带量大盘走出暴涨的两个月快速拉升行情。而当下,除了证券板块还没新高外,银行保险已经不具备低位起爆的条件,只能是高位继续高走,这种力度就肯定不及14年,更多的是偏价值的震荡上行,爆发力会弱一些。

而证券板块,其实总体而言,是没有投资价值更多的是投机价值的板块。基本上是牛市一波到头,熊市惨不忍睹,然后牛市又继续一波到头。银行和保险的行业属性里有很多价值的成分,估值低利润增速稳健适中,所以他们可以走的偏价值。但证券不行,证券的利润不具备稳健性,所以走得偏周期。有见过长期持有消费和价值属性行业而获利颇丰的,比如持股十年以上,而证券持股十年则是黄粱一梦。

回到当下,其实现在的行情比以前的更难做,因为很多新的东西出现了变量。比如对部分新产业趋势个股的炒作和优质细分龙头的炒作,不管是公募抱团或者是外资占比大了后出现的风格变化,很多人是很难较长周期的持有这类公司而赚钱的,比较典型的是大消费类的几个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海天味业等,以及偏科技产业趋势类的如宁德时代比亚迪韦尔股份等,光看估值,没有人能够理性的一路一直持有。

外资的长期比例提高,是一定会带来风格的变化的,叠加内资的部分抱团取暖,把一些赛道股或者说行业龙头炒上了天。而很有意思的是,龙头股炒上天,对应的不是全行业的大涨而是更具磁吸效应的板块内部分化。比如医疗行业爱尔眼科、同侧医疗上天了,但板块的整体涨幅是远小于这两个个股的,很多小医疗公司可以说这几年涨幅平平。食品也一样,海天味业涨幅惊人,但依然很多小食品公司表现很差。宁德时代比亚迪都在历史新高,但电气设备行业和汽车行业里很多个股一样表现很差。这,不是全板块的炒作,所以叫结构性行情。结构性在部分大类板块涨,部分行业板块涨,但内部则继续分化。15年行情可不是这样的,全面牛市里,是所有行业都在涨,只不过有多有少,而行业内部,几乎所有个股都在涨,不过是有多有少。但当前的这种情况,也就是结构性的分化,我预计未来还会长期存在,也就是,不太可能有那种无差别的所有板块所有个股一起吹大泡沫炒上天大牛市了。

外资大例进入后,会对很多个股的定价权产生影响,优质股给予溢价,质差股折价。这类现象在很多个股身上得到验证。有两大类,我们分开谈。一类是外资喜欢业绩增速很快的大消费类行业个股或者成长性强的制造业个股,比如立讯精密三一重工涪陵榨菜等。另外一样,则是不那么看业绩增速而是重公司的行业地位或者细分优势,比如万华化学恒瑞医药海天味业贵州茅台等。

兴业王德伦在他的策略报告里,说未来很多年,内资+外资总体还会流入20万亿以上的资金,他从居民资产配置、机构资产配置等几个方面去论述并给出了预测数据。我对这数据的水分是存疑的,但不影响我认可他分析中的大趋势,即未来A股会面临较大的增量资金,而这部分资金的风格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风格。短期而言市场怎么走很难猜测,但我自18年以来一直说的就是一定要远离纯粹炒作的无业绩小票,切忌不可想14年以前一样觉得买个30亿市值的小票被套住后就放那不管等大牛市再来翻几倍。全面注册制下,筹码供应加大,外资定价权加大,很多小票一定会像欧美成熟市场一样被边缘化。

如果不会选股,还是买头部优质公募基金,未来可能比你自己瞎买要好。公募的整体水平较差且信托责任不强,但还是有少数经过时间检验穿越牛熊且收益率稳健的偏价值投资性公募是很不错的。

如果一定要自己下场去玩,一定先要朦胧的看清一些大趋势,知道坑在哪里,尽量不去碰这些坑,比如类似豫金刚石之类的纯炒作,不要眼红,坚决不参与,就不会被类似的坑收割。

很多投资人有恐高心理,总喜欢买底部滞涨的,美其名曰安全边际。其实,在未来的趋势里,有些时候要想取得较好的收益,是不得不追高的。这里的追高,不是让你去做博弈类的票,而是要考虑一些价值成长类的票长期被外资不断买入而呈现长牛式的震荡走高局面。比如类似美的集团,不断被外资买爆,股价任何时候都是短期表现很震荡,但拉长则是震荡上行。对于一些质地很好的细分龙头,是有这种可能性的。这就是一个风险偏好选择的问题,如果怕风险,一直选看似估值低的滞涨股如中国建筑之类的,则可能相当长时间都非常煎熬。而长牛类型的一旦买错买在高位而其他因素发生变动了而你的认知又不足时,没有及时止损或者撤离会带来较大幅度的回撤。

未来,超额收益更多的还是来源于精选个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