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购一盘棋,天坛生物能赌赢吗?

 仇宝廷图书馆 2020-10-24

相比于天坛生物的盈利能力,其当前十几倍的市盈率并不高,毕竟卫光生物、博雅生物和华兰生物的估值都在30倍以上。另外,天坛生物这几家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对血浆站的控制、研发投入、股东背景等。

如果说天坛生物存在风险的话,那应该是重组成为血液制品专业化公司后,天坛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但正因为天坛生物在2017年刚完成重组,所以它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天坛生物的两次重组

天坛生物2017年的年报,三张报表中各科目的变动金额都很大,这样的变动是由公司的两次重组带来的:

一是将公司疫苗制品业务的相关资产全部转让给中国生物,从而成为了血液制品专业化公司;
      二是现金收购成都蓉生、上海血制、武汉血制以及兰州血制,加强了对血源的控制和管理。

我们对比下收购前后天坛生物产品构成的变化。通过下图可以看出,天坛血液制品的比重从61.73%升至85.72%;预防制品的比重从37.34%降至13.91%。但最纯的血液制品企业不是天坛生物,而是上海莱士。

原来不管是华兰生物、博雅生物还是天坛生物,血液制品都不是它们的单一的业务,它们同时还有疫苗等业务。

但在2017年,天坛生物将疫苗业务剥离,专门做血液制品,其它企业并没有这样做。且看天坛生物业务专一后的效果。

天坛生物的优势

正如阿胶行业得驴皮者得天下,对血液制品企业来说,得血浆者可具备先发制人的优势。

毕竟当前国内大部分血液制品厂家的技术水平都不高,基本都能从血浆中提取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产品。而且这是个供不应求的市场。所以你只要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供生产就可以了。

2017年,天坛生物的采浆规模超过1400吨,共有55家单采血浆站,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在产品种类方面,天坛生物的产品品种有12,华兰生物有11个。由于血液制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来自于原料血浆和产品研发,所以企业如果想要降低生产成本的话,就必须提高血浆的综合利用率,不断开发新产品。这就得看企业的研发能力。

我比较三年来如下四家企业研发投入的金额,发现天坛生物的研发投入在这4家公司里面是最高的(2017年除外)。而5年来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比大都在3%5%之间,没有超过7%的。相比于恒瑞医药每年约10%的研发投入比,这些企业投入的确实不多。

另外,天坛生物还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它是国药集团的孩子

国药集团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这样的股东资源,非别的企业可以。

毕竟政策壁垒是血液制品企业的首要壁垒ZF要监管原浆的采集、要控制企业总量、要监管药品的生产。

总结

当前,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以及华兰生物,这4大血液制品公司已经拥有了较多的血浆资源和产品种类,随着血制品企业不断走向规模集中化,相信如天坛生物一样的并购动作,别的企业也会发生。

当前,这些上市血制品企业的收入规模合计还不到100亿,虽说当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但行业容量最多能够翻几倍?

当前我国年采血浆量不到1万吨,全球为3万多吨,而且80%多的市场份额被国外的几大巨头垄断了。所以,即便行业容量翻2倍,这里面也出不了几百亿规模的大企业。

这就是企业的天花板吧。


每到夏天就像是历劫。

“人生若只如初见”,

原来觉得这句话平淡无味,

看不上纳兰容若的矫情。

而今,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真希望世间所有的初见都能美好到老。

真希望所有的相遇都能走到相知相爱的那天。

就像你遇到小北,然后我们可以一直文字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