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工人”梗走红背后,你的自我认知决定了你的未来

 中山春天奏鸣曲 2020-10-24

作者:智纲智库总部

编辑:王一然

一夜之间,“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更是引发了年轻网友尤其是85后、90后们的狂欢。

什么“你好,打工人!”、“早安,打工人!”,其大意就是将自己称作是打工人,为了谋生不得不每天面对自己并不一定喜欢的工作,同时用各种诙谐段子来消解烦恼,为自己提神打气,多一个每天坚持上班的理由。

网友自制“打工人”表情包

无论是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里“996”的程序员,亦或是企业中层领导,都可以自称是“打工人”。

这种心态十分有趣,在“丧文化”流行的当下,“打工人”梗的全网狂欢,一方面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群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的焦虑和煎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现状的调侃和不满。

“我只是个打工的”这句话,多多少少都包含了些许自嘲、不甘和逃避。

的确,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在物欲横流、高速运转的大城市,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充满艰辛。

但问题是,打工的意义究竟是为何?既然“打工”那么痛苦,我有没有可能选择不做“打工人”?从“打工人”升级到“大老板”,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一旦想明白这点,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在我看来,所有身处在这个时代舞台之上的人才,都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用之才,一种是被用之才。前者少,后者多

自用之才,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自己创造舞台发挥才能之人才。这类人能够自己搭建舞台,周围的环境对他影响不大。自用之才小则敝帚自珍,善于扬长避短,任何诱惑和忽悠都打不动他。因为他认定了自己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不会被外面的东西所吸引和转行,大则会为身边最优秀的人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

当代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这种自用之才,如乔布斯、马斯克、马云、任正非等等。

被用之才,则是大多数人才的写照。这类人才需要借助别人的舞台来唱戏,所以他是否成功取决于有没有适合他的舞台。被用之才需要伯乐发掘,否则才华施展不出来或者施展错位,都会遭遇怀才不遇的痛苦。

古往今来,太多被用之才埋没在错误的舞台之上,所以才有“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的《贾谊论》。而一旦被用之才被放到了合适的平台上,那么就会迸发出奇伟磅礴的能量,让其身处的舞台也会大放异彩。如腾讯的张小龙、华为的李一男。

所以说,想明白自己究竟是“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是“打工人”摆脱痛苦的第一步。

“自用之才”并非一定是老板,“被用之才”也并非一定在“打工”。

我这些年接触过很多明明是“被用之才”,却偏偏自以为是“自用之才”的人,即使很聪明、很努力,最后却也是满地鸡毛、一事无成。

相反,很多明明是“自用之才”但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敢自己放手去做的人,在甘当“被用之才”中消磨了才华和青春,错失了大好机遇和更广阔的舞台。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比较了解他人来说,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更为重要,两者错位,皆为蠢材。

但总有人会问,决定我是“自用”还是“被用”的,天赋和后天,哪个更关键?难道“被用之才”就永远当不了“自用之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自用之才”与“被用之才”,并无高下之分。这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认定了自己是“被用之才”,那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你也丧失了成为“自用之才”的可能性。就像大家都喊着自己是“打工人”,那么在打工的环境里做着打工的事,用打工的思维处理工作和生活,那么久而久之,即使有成为“自用之才”的潜力也会被逐渐埋没。

所以,即使是被用之才,也要具备“自用思维”,努力寻找并抓住机遇,找到合适的平台发挥所长,才更能实现价值。

但另一方面,即使你认定了自己是“自用之才”,也不能上来就一头扎进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因为“自用之才”纵使天生,也非一蹴而就。

每个“自用之才”在具备自用能力之前,都处在被用的平台和位置之上。换句话说,无论是“自用”还是“被用”,首先要有用,要提高自我的价值,否则别的什么都是白谈。

当一个年轻人走向社会时,我建议首先应当从“被用之才”做起,之后有条件了,再自己搭建平台,创立一番事业。

刚刚进入职场时,千万不要被成功学所忽悠,一开始就给自己开出一个惊天动地的价码。有些企业为了招兵买马开出高额的收入,很多人拼命地包装自己,想去应聘这个职位。但他们没想过,老板不是慈善家,老板给你一百万,是希望你能带回来一千万,能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当你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你干不了三个月还是得卷铺盖走人。

所以无论是“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初入社会时,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培养核心能力才是现实。

而对于希望搭平台的“自用之才”,我送给你四句话:搭平台、看方向、选人才、做服务 ,除此之外,别无他耳。“知人者智”是针对这样的人说的,知人善任是当老板的一个基本条件。

总之,对于每个平凡的“打工人”来说,想明白“被用之才”与“自用之才”的关系,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有可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更早在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否则,无论是哪种人才,每天拧巴的活着,不仅于缓解焦虑无益,更有可能淹没在茫茫人群中。

你的自我认知决定了你的未来,是成为“被用之才”做“打工皇帝”,还是激发潜力做“自用之才”?这是一个天赋与努力并重的选择。

所以,打工人,你今天努力了吗?(完)

战略哥:智纲智库总部团队

·了解更多内容,请访问智纲智库新版网站:www.zgzkch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