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边境小城,竟做过古国国都,清末发现一些文物,后来成为国宝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今天给大家带来几张老照片,拍摄于90年前,地点,在辑安。

辑安可能很多朋友并没有听过,但如果说到集安,就稍微熟悉一点了。

以前的辑安,就是现在的集安。

当然,也就稍微熟悉一点而已,毕竟,那是个人口不多的鸭绿江边的小城。

如果不是考古学家们的努力,这里曾经的辉煌,可能就淹没于历史洪流中了。

1

这是两个摆路边摊的小朋友,面对镜头,他们有些怯生生的。

小摊卖什么的?看不出,但那瓶子里,或许装的是醋或酱油?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正在卖着小吃。

2

这里是辑安西南四十里外的岔沟门。

名字虽然土,却也是人口密集之地。路边店铺不少,电线也铺到了此处。

清朝设有西岔沟门巡司。民国肇建,在此设县佐。

县佐即由清朝县丞转化而来,但并不与县令同城办公,而是驻于县内要地,处理县长交办的一些任务。

这张照片拍摄于婚礼进行时,先导的桌子上放的是什么呢?

新娘,大概还在后面很远的地方吧。

3

这是辑安一处巨石建成的小屋,顶部大石,乃是整块。

旁边站着位游客,他在辑安照了好多相。下面我们还会看到他。

4

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路边一座亭子,睁大眼睛发现,原来它不是供路人休憩的,而是保护着里面一块石碑。

这就是发现于清末的好太王碑。

好太王,高句丽王朝第十九代国王,在他统治之下,高句丽进入兴盛期。

此碑即是他儿子给他纪功的,通高6.39米,四面刻字1775个,以汉隶文言书写。

这保护此碑,遂于1928年建有木亭。

5

前面说到好太王的儿子,这就是他的陵墓,长寿王陵,当地人称之为将军坟,沿用至今,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此坟面积不小,由22层花岗岩砌成,分为7级,高13.1米。

最大的条石长宽1.12米,5.7米,厚1.10米,重32吨左右。

不过,比起墓顶那块,又不算什么了。

墓顶石板,乃一整块,面积50多平方,每平方有一吨重。

它不止为封闭墓室,还因其上建有亭台或寝宫,只不过,随着高句丽的灭亡,年久失修,倒塌风化了。

又有王碑,又有王陵,原来,小小的辑安,做过高句丽几百年的王城。

然则,高句丽已是千年前的事了,这些碑,这些坟,一直都在,只是没有重视过。

所以前面我才说,是考古学家的努力,才使得这一段历史能够重新被重视。

1961年,好太王碑和洞沟古墓群一起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