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昌路,看不见的收藏&时间的烙印

 乔茗星 2020-10-25

魔都现存老洋房4000-5000幢,解放后99%以上归国家所有。

80年代有地契等房屋证明的产权清晰、可出售的老洋房不超过100幢,修缮尚可的不足50幢。

1998年交易开始逐步活跃,这十几年间市场惨淡。

住宅性质的老洋房首次出售,需缴纳70年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的计算,以地段和面积(占地、建筑两者取其高)合算,一般1-3万元/平方米,上海老洋房土地出让金是总房价的10%左右。

当年能住大洋房的都是呼风唤雨的达官显贵、商人巨贾。巨鹿路886号,建筑面积375平方米,花园面积500平方米,洋房成交1.25亿。严家花园20092.8亿入手,2016年对外报价10亿,几乎是一年涨一亿。

每栋老洋房承载着上海滩离奇八卦故事,经典永远不可能复制。

图片2为传说中成交亿元以上的老洋房。

喜欢扫街拍老房子的人都知道,德昌路最为神秘,因为那里有摄影爱好者看不到的老洋房看不见的图像收藏。

德昌路旧名Rue Delaunay戴劳耐路。地理位置前有淮海路,后有康平路。

民国18年筑。东起宛平路,向西折南至广元路。长294米宽8.7~9.3米。

民国32年改名荣昌路,八十年代因与黄浦区荣昌路同名改今名。

德昌路毗邻衡山公园,有点年纪的上海人都知道早年康平路、高安路,德昌路那一片是康办所在地,后来分为2段。

一段在广元路。看上去就是马路凹进去一块,车技不好掉头都困难,到底一扇大铁门。

另一段在宛平路。不长顶多100米,到底也是一扇大铁门有武警站岗。现在的头和尾巴分别为,宛平路德昌路和广元路德昌路。

两头路的周边没有一个字写不准拍照,劝君不要去尝试。

PS:《界碑,时间的烙印弄堂里的宝贝》

界碑,或称界石是辨别一个地区与另外地区边界位置和走向的记号。

数字代表界碑编号和立碑的年份,界碑的年份较为容易识别,有的地方立一块叫单立界碑。租界没有山坡山谷、河流峡谷等立附碑来标明边界走向,坡,河两岸各立一块界碑的叫同号双立。

早些年杨树浦路人们习以为长的一条的,宽不足1米的狭窄弄堂里面,拼凑着水泥板和条石的一块花岗岩条石上面,刻有英文字母和数字。踩了多少年的垫脚石,被疑似是一块租界时期的界碑,老洋房爱好者如获至宝,推算差不多已有90多岁了。

条石总体呈长方形,一头平整一头呈断裂状似的不规则,宽25厘米,长78厘米,英文字母B数字9有磨损。经辨认B.C英国领事馆British Consular的英文缩写,9967是编号。

1843年上海开埠后土地租用者取得道契,在租地四周竖立石质的标志物,界碑的一面上半部刻上领事馆的,外文缩写及批准时所给予的编号,2191弄地区属公共租界地块。

以前也发现过英、法领事馆发放的租界界碑。弄堂路翻新好几次了,每次重铺因为这块条石结实、平整宽大,逃过一劫。该地已被计划旧里动迁改造,界碑应该被移走了吧。

界碑距今近百年时间,从原来的竖立状态变成平铺的历史,有太多的资料可以挖掘。杨浦公园里有一些墓碑铺成的路,对研究人物生平,旧时土地买卖及租地变化是有价值的实物,弄堂里的宝贝对上海记忆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PS2:旧文《魔都老宅探密》

林林总总的扫街,上海老建筑图片发多了有人会问我,怎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稳、准、狠的抓住要点?

我的体会是9个字:门、窗、砖、炉、梯、铁、墙、花、碑。

没有了这些元素肯定是假古董,立马走人。

门:

大门、腰门、房门,(腰门常被忽略,可能是损坏最少的门)。

窗:

铁窗、木窗、混合窗,它们都是老宅的眼睛。

砖:

各式保留的花地砖,哪怕一块半块也不放过(民国的地砖优雅坚固,很是耐敲打的)。

炉:

壁炉见一个拍一个。住房紧张的时代家家户户大都私自敲掉,为多半个平方的面积。

梯:

石梯、木梯、铁梯,石梯较少见。

铁:

门隔扇的铁艺花式繁多,其中多以维多利亚时期的图案为之最(微信《英伦铁艺&中国铁花》中有讲过)。

墙:

旧英租界红砖墙,有梯形、半角等烧制的砖块造型为稀罕。拉毛墙面为旧法租界特色,现已失传。

花:

门头上的山花千姿百态,图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碑:

界碑、匾额是弄堂的身份证。结合查资料,你完全有可能会发现一段清末民初的陈年往事。

扫街有了门、窗、砖、炉、梯、铁、墙、花、碑等九宫格概念,发图方便除外大概还是会有走读上海的小小欢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