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殖民时代的巴西有哪些特点(六)——黑色基因

 陆一2 2020-10-25

殖民时代的巴西,教会权势和影响力之大,其实也是近代早期伊比利亚国家及其海外殖民地的一个缩影。由于罗马教廷的强大影响力,教会与政府密不可分,使得一批又一批修士来到海外,或者在本土培养出他们的继承者,保证了代表教士法衣颜色的黑色基因代代传。巴西酷似内战前美国南方的经济结构,使得很多教士对于奴隶制的批评并未有用。相反教会庞大的势力使得整个殖民时代的百姓缺乏大学和印刷机,沦为文化沙漠。

(今日里约热内卢,历史上这个的资本原始积累浸透了奴隶的血汗)

殖民时代巴西的另一个黑暗面相,就是奴隶制的习以为常。由此也塑造了今天巴西的民族,因为殖民地时期就不可避免地大量开始产生黑白、白印、黑印等诸多人口的基因交流。到了1755年,庞巴尔侯爵改革浪潮中的葡萄牙,为了增进人口增长、增强巴西势力、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开始正式鼓励白人男性与土著女性通婚,并且钦点其苗裔可观的社会地位。然而改革却并未如此重视其他种族与性别的通婚,仍然反映了殖民地创建伊始以来主要按照肤色确定鄙视链这种习气的历史延续性。

通常而言,在殖民地巴西,纯种白人的男女,不可避免就列于社会的上层。然而,在很多特例中,有葡萄牙父系血统的混血后代,只要在教育和财产上达到一定可观的程度,也会造成事实上的鄙视链混乱和和逾越(Passing.所以关于种族的划分,既是一个基因概念,在面对很多具体案例的时候,又成了一个文化概念。不过总体来说,一个人的肤色越深,还是可以大致判断出其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越低。英国旅行家科斯特(HenryKoster)曾经怀疑他所遇见的一位官员(Capitaomor)是黑白混血。当面对科斯特的提问时,官员的仆人说:“过去是,但现在不是了(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科斯特仍然感到似董非董,江信江疑,于是进一步要求解释。那位仆人便答道:“一个官员大人可能是黑白混血吗?(这不符合基本法)”。

肤色、鄙视链和奴隶制相互联系。除了带来殖民时代巴西出口原材料贸易大量繁荣的同时,这种体制给大西洋两岸的社会带来了诸多恶习。现代的力薄儒(Liberal)史学家们一般认为,奴隶制使得主人和奴隶都心智不健全(参见“斯坦福监狱实验”),而且伤害了“劳动光荣”的观念。于是,巴西当时还有很多宁愿流浪乞讨也不正经工作的白人,酷似今天的白垃圾(WhiteTrash)。对于努力来说,工作年限和专业水平对于自身利益并不挂钩,也可想而知其效率。甚至奴隶与种植园两开花的模式,伤害了巴西殖民地原本在经济多样性上的很多可能,限制了原本可以产生的很多就业机会。从这点上来讲,殖民地时代的巴西经济是一种依赖单一主要作物出口的畸形繁荣,看似富得流油的殖民地(对少数种植园主而言)恰恰陷入了其自己的资源诅咒中。

很多老一辈的历史学家,认为比起近代的其他殖民地,巴西的奴隶制要温和得多。尤其是作为精神葡萄牙人的巴西历史学家弗雷(GilbertoFreyre),他强调在早期巴西最重要的东北部蔗糖殖民地,主人对奴隶父爱般的关怀,由此形成的长者-年轻人之关系。然而后来的研究已经证明弗雷所说的主奴关系主要指的是住家的家务奴隶,他们原本就因为和主人的距离普遍有着更好的待遇。而在巴伊亚和伯南布哥等地,广大种植园里埋头苦干、累死累活的奴隶其实是被代表了。同样是研究葡萄牙帝国史的砖家博克塞认为,在收获季节,奴隶们从早到晚、昼夜不通才是常态,而且法度严苛、惩罚严酷。所以葡萄牙帝国内的种族关系,“不必近代早期任何一个殖民地好太多,也不比同类的殖民地差太多”。而且对奴隶的虐待,不分男女。1700年的葡萄牙王家报告还证明,有女主人强迫其女奴卖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