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化“萧条”中执行疲软的两个“魔棒”

 商坛论衡 2020-10-25

点化“萧条”中执行疲软的两个“魔棒”

——浅谈以人为本的“变”与“常”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9月初举办的2016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沈阳报告会上,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其“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主题演讲中,为业界提供的如何把握好经营之舵的经验,堪称企业经营者共同面临的课题。他提出的五项对策其实就是一门如何处理“变”与“常”的艺术,可以称之为点化“萧条”中执行疲软的两个“魔棒”,在以人为本,走出经济持续下行的裁员潮方面,可以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变”不违以人为本之“常”

汉代的董仲舒早在《春秋繁露》中告诉我们:“常”是指通常的做法,一般的规则、流程等等;“变”则是随机处置和权变,更多的与执行有关。能够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就是以人为本,传统文化中称之为“仁”。董仲舒为我们分析了一个案例:楚庄王围攻宋国时,有个叫做子反的大夫“私自”结盟。因为久攻不下,楚庄王叫子反上云梯从城墙上头看看城里的情况。宋国有个官员叫做华元的发现了,就告诉子反,宋国不堪围城之苦,“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已经坚持不了几天了。子反遥望城内凋敝不堪,“夫目惊而体失其容,心惊而事有所忘”,竟告诉华元楚国的粮草也将耗尽,愿意和解撤围。对这种擅自做主、越权犯上的做法,儒家经典《春秋》却予以鼓励。在董仲舒看来,这虽是一种“变”,却是以人为本。

稻盛和夫承认,在经济萧条、订单减少的压力面前,车间工作量的确会减少。如果仍然由过去同样多的人来生产,显然是一种人浮于事,需要“变”;但是如果简单裁员,打掉员工的“饭碗”,不符合京瓷公司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之“常”。订单降至1/3,将制造现场的人员减至1/3,也是管理之“常”。于是京瓷公司将多出的2/3的人员从生产线上撤下来,让他们去从事生产设备的维修、墙壁的粉刷、花坛的整修等工厂环境的美化工作,对改善管理同样有益。更为重要的是,员工平时在不同的岗位上都会有好的想法、创意、点子,这些东西在平时被放置不用,这时候正好可以拿到客户那里,唤起客户的潜在需求。全员参与开拓市场,要比裁员好的多。

一般认为,经济持续下行,企业为了改善经营状况采取应对措施无可厚非,而裁员作为一种“增效”的有效选择,在投资者那里似乎是一种“常”;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减裁的未必是冗员。即使执行者没有把裁员当做排斥异己、任人唯亲的机会,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也会把那些平时在不同的岗位上有好的想法、创意、点子而没有机会变现的员工扫地出门,使得企业丢弃了转型时恰恰最需要的财富。董仲舒所举案例对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以人为本是应当超越眼前得失。我们今天应对资本寒冬,同样在不应当把企业的利益置于员工利益至上,应当与更多的员工同舟共济。董仲舒把这叫做“有常有变,变用於变,常用於常,各止其科,非相妨也。”即转型归转型、以人为本归以人为本,兼顾两者并不矛盾。

“变”与“常”提升执行力

在企业管理范畴内,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就是重视执行力。稻盛和夫所谓“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其实就是要防止执行力疲软,将“变”与“常”作为点化“萧条”中执行疲软死穴的两个“魔棒”是必要的。如果将“变”理解成权变,那就是赋权,赋予执行者更多的随机处置权。在董仲舒所举的例子中,子反替国君出使,却没有按照国君的指令办,反而与敌国沟通,同意了宋国的请求并且议和,属于利用本集团的资源独自占有好的名声。一向重视尊卑有序的儒家之所以允许这种做法,是因为这属于一种特例,子反的做法虽然有违“礼”法,有缺欠;但是作为一种权变,符合儒家更高层次的“仁者爱人”之“常”,楚庄王竟然同意了。如果把“常”理解成将正正经经服务客户放在首位,类似的权变同样是积极的。

预期不佳,收入增长受影响;办事因压缩成本而不能像过去那样率性;要求原来见人说话就脸红的人在全员营销中去求客户;这时候出现执行疲软的倾向是可以理解的,也需要变。但是更需要区分消极的变与积极的变、被动的变与主动的变,“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指的是后者。不过与子反的权变是一个特例不同,激活执行的权变往往伴随着权力的重新分配,乃至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这与其说是更多的赋权,不如说是更多的参与。比如在全员营销中,其他员工不仅仅是陪着销售人员跑客户、当助手,而是将自己平时好的想法、创意、点子结合到商品中向客户推销,向客户提出方案,拿到订单,直至向客户交货。不仅让客户满意,本人也能掌握整个商务流程。

另一方面,“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应当是传统优势的发挥,如果说这是一种“常”,那同样需要执行力的提升。因为这种“常”需要执行者更好的替客户着想,争取新的订单。这两方面都是在以人为本,相辅相成。稻盛和夫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营销员在拜访某家鱼具制造企业时,看见一种钓鱼杆的卷线装置使用的是金属导向圈,建议客户改用陶瓷的。他耐心动员说:“用陶瓷零件不仅不磨损,而且可以减少与丝线之间的摩擦系数”,否则钓到大鱼时,线与金属圈压力大增,摩擦生热,就会把鱼线熔断;而陶瓷就不会。鱼具企业觉得有道理,同意试试,果然非常理想,在抛竿钓鱼比赛中大获全胜。于是这家鱼具企业决定立即采用陶瓷导向圈,后来这种产品普及到了全世界。

警惕另类的“常”与“变”

我们都知道东方传统文化中辩证思维色彩比较浓厚,总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互转化;但是向有大儒之称的董仲舒却强调“变用於变,常用於常”,指出“常”与“变”之间界限分明。这绝非一时疏忽,而是为了防止彼此被相互混淆。这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有实践意义,在经济转型中也是如此。且不说在潜规则盛行的时候,不正当管理往往在变通中把不正常搞成了正常,把不合理的变成合理。就是在“互联网+”也没有幸免,被用来进行搞非法集资、变相传销等等。即使没有搞潜规则,如果以为“互联网+”就是大家都去做电商,将制造业空心化,那看起来是转型,反而容易丢弃值得提升的传统优势。在另类的“常”与“变”中以“变”失常,或者以“常”(投机)应变,都十分危险。

如果说核心竞争力是“常”,那么就应当拒绝“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之变的诱惑,在“风口”的压力面前保持平常心。核心竞争力之“常”与以人为本是一致的,而在“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则是在以机会为本、以投资为本。赶风口之变看起来能赚快钱,恰恰容易丢掉核心竞争力;风停之后,“猪”难免会从天上掉下来。稻盛和夫所谓“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就与定力有关,他认为京瓷随时可以使用的现金约有7000亿日元,不管遭遇怎样的萧条都不会很快动摇京瓷经营的根基。但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投资家们对他的方针有意见,要求以内部留存资金去并购企业,购买设备,使ROE(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等)达到高值。稻盛和夫没有附和,始终没有为这种“变”的压力所动。

实际上,在经济下行中,以人为本之“常”正是经受转型之“变”考验的关键期。遭遇商业模式变革,企业转型要上新的产品与服务,裁员通常会作为除旧纳新的第一步。这看起来是一种常规,然而很难获得员工的忠诚度。而忠诚度同样是企业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且不说关键员工有流失的可能;就是在普通岗位上,同舟共济的精神在缩减福利、共度难关方面必不可少。稻盛和夫强调经营者要爱护员工,员工要体谅经营者,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坚持建立这样的关系是明智的。所谓患难时刻见人心,如果“萧条”时执行疲软,说明平时的工作没有做好。即便如此,也不能一味地叹息,而是应该彻底地思考如何改善,如何吸取教训把今后的事情做好。从这个意义上讲,萧条的确是调整和再建企业良好人际关系的绝好机会,应趁此机会努力营造更优良的企业风气。

“变”与“常”皆为可持续

应当承认,以人为本之“常”也会有“变”的时候;只不过这种变不是对以人为本精神的悖离,而是整体水平的提升,既是员工与企业在转型中共同成长,又表现为人口红利提升为人才红利。在董仲舒所举的例子中,子反的随机处置虽然属越权,但也是为了楚国的国君不至于失去人心。在我们今天看来,子反之“权变”与他体现出来的人之“常”,都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种可持续发展,不是低水平循环,而是更上层楼。稻盛和夫将其比喻成竹子的成长:克服萧条,就好比造出一个像竹子那样的“节”来。经济繁荣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没有“节”,成了单调脆弱的竹子。由于克服了萧条形成的“节”,企业的结构将变得强固而坚韧。这是与员工的成长,企业将人口红利提升为人才红利分不开。

其实我们不妨将竹节之前的成长理解成“储能”,称之为“常”;将“节”称之为“变”。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稻盛和夫的用心,即在平日里打造企业高收益的经营体质,将高收益作为预防萧条的最佳策略。稻盛和夫认为,在萧条到来之前,就应该尽全力打造高收益的企业体质,这才是经营。所以他在公司内外总是强调“没有10%的销售利润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经营。”因为利润率高意味着固定费低,销售额多少降一些,利润只是减少而已。如果企业利润率达到20%、30%,即使销售额降去一半,企业仍可盈利。就是说一个高收益的企业即使遭遇萧条,销售额大幅下降,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毫无疑问,高收益不是人口红利血汗制所得,而是由人才红利的高附加值所贡献。

有意思的是,即使在萧条阶段,也是人才红利的提升时机。前面提到的当2/3的人不生产又要把企业维持下去的时候,企业必须有充足的内部人才留存,这是打造企业高收益体质的必要条件。同时这时候也正好为员工“充电”,即抓好培训。京瓷甚至举办哲学培训班,让员工们重新从基础开始学习,掌握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使全体员工掌握共同的思维方式,使之成为使企业再次飞跃的推动力。这看起来是务虚,实际上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产生巨大的物资力量。正因为如此,稻盛和夫承认,每一次闯过萧条期后,京瓷的规模都会扩大一圈、两圈,这更加坚定了他“把萧条视为成长的机会”这样一个信念。在这种“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中,以人为本的“变”与“常”这两个“魔棒”的点化功不可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