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之不若行之

 商坛论衡 2020-10-25

知之不若行之

微自我:一种个性化生存方式系列谈之二十八

谢谢您关注《商坛论衡》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是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就个人当前的境遇讨论自我价值,振振有词的时候,往往还沒有实现自我的大异;而初步实现自我价值或正在自我大异之路上奋进的人们,却无意标新立异,没有功夫侈谈什么自我大异之路。这种情况说明,知不可兼行,但行却可以兼知。行动才是立异的根本。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对“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有许多宝贵的论述。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于“行”“知”的难与易更有警世之述,把它作为《建国方略》的重要思想基础。他认为,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是“不知而行之”的草昧时期,第二个是“行而后知之”的文明进化时期,第三个则是“知而行之”的科技发展时期。在人的认识中逻辑与历史总是统一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发掘过程。“不知而行”与“行而后知”固然可贵,但“知而行之”的意义更为重要。孙中山先生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知难行易”,这当然沒有错,但是当知的问题解决之后,行的问题并不会自然而然的解决,仍然会碰到诸多困难。当我们认准了一条自我大异之路,解决了“知”的问题之后,虽然比在黑暗中摸索要“科学”的多,但仍然有待于我们立志践行。“虽然立志,苟不能居敬以持之,此心亦泛然而无主,悠悠终日,亦只是虚言。”(《朱子语类》)因此,正如荀子所说“知之不若行之”。当我们明确和找到了一条自我大异之路时,并不能代表具体问题的彻底解决。“练事之知,行乃中几;讲论之道,行尚有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善自我,才有望到达自我大异的成功彼岸。

    如此说来,我们行异,并不是在经过一番自我设计之后,只要按照“图纸”施工就可以了,因为“行尚有疑”,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细化。人生的自我大异之路正是由无数个现实的细节铺就的,行异比知异更有决定性的意义。西方的一则故事中说,有一天,上帝的使者来到人间,他看到一个和尚正在占卜两个孩子的前程,和尚指着一个孩子说他将来是“状元”,又指着另外一个孩子说刨待是“乞丐”。使者回去问上帝:“和尚的占卜对不对?”上帝回答说:“这正是我为两去孩子设计的。”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上帝的使者又来到人间,却发现先前的两个孩子的现状恰恰相反,“状元”变成了乞丐,“乞丐”变成了状元。使者立即赶回去禀告上帝,问上帝是不是搞错了。上帝说:“我的设计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只占他命运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就在他自己如何把握。出现这种错位并不奇怪。”

    当然,明确了自己的前进方向,“知”而后“行”,仍然是立志“行异”,而不是去行同。在古代先贤所憧憬的大同理想境界,人们也要“躬行”,但那主要是“行同”。所谓“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人们从事的都是相同的生产劳动,祖辈相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大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历史巨变中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种“行同”,无疑会落后。因此,我们必须从年复一年重复生产的“世外桃源”中走出来,努力行异,时时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自我大异需要“行异”,面对着“行同”的浪潮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沒有百折不挠的执著精神,半途而废,出现状元变乞丐的局面毫不奇怪。如果说我们在选择自我大异之路时要学会放弃,那么当我们践行自我大异时就要具备执著的精神。当然,我们所说的执著,是“知异”之后的执著,是清醒中的执著,也包括掌握信息之后的及时反馈。有一年,安徽省城合肥的西瓜价钱看好。刚从传统农业的束缚中走出来的农民当然希望通过种瓜找出一条致富的路子。可是因为家家种瓜,瓜地一下扩大到18万亩,总产量高达2亿7千万斤,而合肥市场每天只需要150万公斤。而且这批西瓜的品种大多是普通的中熟瓜,品质一般,上市的时间太集中,使得地摊上的西瓜一毛钱一斤也卖不出去。一个大西瓜不及半瓶矿泉水值钱。就在众多瓜农为西瓜滞销而犯愁的时候,市效三十岗乡的西瓜却一枝独秀。他门坚持科学种田,生产出“京欣一号”、“早春红玉”等优质西瓜,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价钱一路上升,竞卖到一块钱一斤,而且登堂入室,打进了大型超市。从种粮到种瓜,从种普通的瓜到种优质瓜,其间尽管有伤心的泪水,但何尝不是亿万农民追求富裕道路的一种执著呢。

    种瓜致富之路人皆知之,但其间仍然充滿风险,走得通显然不容易。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将知行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守仁《传习录》)能够推动我们在立异中做到知行合一的,正是那执著的精神,即“立志笃行”。 

哲思录

    当我们认准了一条自我大异之路时,如果束之高阁,那也是没有意义的。路,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自我大异之路与通常的道路不同,她不可能是一条先行修好的路,只能是理想与现实的艰难对接。在理想策划中的路要想扣她变为现实,需要一边走一边修,修路即是行路,行路即为修路。行到修到,修到行到,必须做到知行统一。知之不易,行之惟艰,我们必须矢志不移,善始善终。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百折不挠,秉志如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