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经济呼唤“正当神”

 商坛论衡 2020-10-25

创新经济呼唤“正当神”

     谢谢您关注《商坛论衡》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当经济转型需要扶持创新、需要相关产业政策落地、需要经济学家奉献智慧的时候,经济学界却忙于相关产业政策是否应当废止的争论。有专家认为产业政策的存在就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只能阻碍创新,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且不管这是否属于一个伪命题,却给了我们一个重要警示:不能就创新谈创新;相关产业政策落地的社会环境的净化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创新经济呼唤“正当神”!

创新驱动需要“正当神”

在过去所谓野蛮式增长中,不少企业在经营中习惯于利用政策套利。这即使不是在刻意钻政策空子,也是在利用政策的“倾斜”占据资源优势;受到诟病的则是在按潜规则办事。在野蛮式增长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套利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型,前提则应当是正当经营。潜规则不除,任何好的产业政策也会被歪嘴和尚把经念歪,创新就难以摆脱劣币驱除良币的逆选择冲击;为了震慑歪嘴和尚的,就需要“正当神”。

从资本的逐利性来看,企业经营者原本不乏创新动力。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唯一重要的工作应当是创新。这当然不是说资本生来就会创新,而是说资本具有套利与创新的两面性;究竟表现出套利中邪恶的一面,还是表现出创新的自发性,那取决于现实的可能选择。如果说套利与创新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套利更能满足资本逐利的贪婪时,创新的一面就会被大大忽略。相反,当套利的财路被堵塞时,资本为了获得比平均利润更多的财富,而创新确实能为其带来竞争优势时,当然就会将其创新的潜能激发出来。创新虽然有风险,但是如果有“正当神”的存在,使其套利的成本更高,资本经过企业家的权衡,就会做出理智的选择,趋于创新。

当代所谓“正当神”,指的是市场经济中健康有效的监管机制。它的基础是造福于社会和环境友好的价值导向,应当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绝对不允许一切向钱看。这无疑需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但我们这里更想强调其精神支柱和信仰的作用。从民间文化的角度看,“正当神”应当为创新经济的财神。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计划经济时代一度绝迹的各路财神的香火又重新旺了起来,尤其是关公备受顶礼膜拜。从渊源上看,财神有正财神与偏财神之分,正财神,尤其是关公并非仅仅管发财。他们主要是正义的化身。佛家认为,关公与发财毫不相干,关夫子是忠义的典型、忠义的表率。这里强调创新驱动需要“正当神”,就是为了校正这种误区,同时表明“正当神”并非与市场经营不相干。

正如财神不管发财一样,“正当神”的确立也不能代替创新的现实努力;其基本的作用是改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惯性,以激发资本创新潜能,产生创新的原动力。“正当神”的确立有助于企业家产生敬畏之心。既然套利与创新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那么套利受限后只能破釜沉舟搞创新。“正当神”可以使企业在创新受挫后受到鼓舞,产生再接再厉的驱动力。产业政策对创新的驱动是外在动力,往往是锦上添花,容易助长形式主义,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很难雪中送炭;而来自对“正当神”的确信所产生的驱动力则是内生的,不会自欺欺人,而且坚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正当神”成为保护神,当然需要现实中的社会公正机制作后盾,现实版的“正当神”必不可少。

贵在济世精神的传承

“正当神”或许需要一定的图腾、偶像符号,但绝非仅仅是口号与标签,主要体现为核心价值观或者经营理念,对自己体现出一种自律精神;对外部而言,则是提高顾客的消费体验,可以成为合作者的财神。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种文化自信与较真,“正当神”的确立应当是对传统商道中济世精神的传承。

在传统文化中,不乏以商道济世的商圣。比如儒商、道商鼻祖范蠡,他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助勾践兴越灭吴功成身退后改名陶朱公隐逸江湖,经商作贾,十九年间前后三次聚财巨万,又数次散尽其财救济贫困及亲朋好友。在这些商圣身上体现的商魂,则是义为利本。孙皓晖先生的长篇小说《大秦帝国·第四部:阳谋春秋》对此有一段精彩的描写: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在天计寓里设置一个利本堂,时刻告诫自己“义为商根”。这是吕不韦在初出茅庐时受到齐国商旅大士田单的祖训启示所设。田单寓所正厅之后的大庭院有一座巍然石亭,亭下青石大碑上刻有八个大字——商德唯信,利末义本!以义取利,是为正当。斯文与作为在商界的有机结合,就是“正当神”之魂。

从义利结合的角度讲,创新就是“正当神”。然而当经济转型、套利受限时,一些过去靠“机会”致富的所谓成功人士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惯性思维中,总感到“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于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兴起了大师热、风水热。看起来他们对财神的膜拜十分虔诚,实际上把套利情结从现实投射到“虚拟”空间,衍化为祈求财神对自己特有的青睐、倾斜与眷念,希望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幸运。当一个颇有影响的伪大师的江湖骗术曝光后,马云的一断辩白颇具有代表性:我只不过是利用他的场合、他的说法以及相关契机思考我自己的问题。从电商对传统产业“颠覆”的正当性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马云此言不虚;但也可以看出,那些确有“原罪”而又希望得到神灵庇护的想法实在靠不住。

需要指出的是,将创新作为“正当神”,主要指的是其中的过程,即取之以道;而并非仅仅是结果,否则就成了取之以术。“山寨”藉重的也是创新成果,只不过那涉嫌对别人知识产权的侵犯。正因为如此,“正当神”又比创新高一个层次,足以成为创新之“神”。尽管创新的内容多种多样,对于实业而言,需要以技术成果为依托;但技术无论如何推陈出新或者变革,义利结合的价值理性和思维方式则应当一脉相承。现代化的努力固然需要变革,改革也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而如果将变革变成价值理性和思维方式的割裂,使得传统和现代完全隔离,就会形成一种误区。依靠套利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要想走出误区,理应皈依“正当神”而改弦更张。

紧盯创新引领的灯塔

毋庸讳言,创新驱动“正当神”的确立靠强制力是做不到的,靠的是企业家和经营者的良知;不仅要信,更需要在“正当神”的引领下前行。按照佛教的说法,“正当神”的存在不是在彼岸,而是在此岸;正所谓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尽管在创新经济或者智能时代豆腐还是豆腐、汽车还是汽车,也一定要通过创新把豆腐或者汽车做得更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校正价值导向,从崇尚科学到崇尚正当。将“管理科学”作为企业改制的一个圭臬,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必要的,那有助于改变效率低下的沉疾;但是由此忽视管理正当的诉求则不足取。实际上,管理无论怎样科学,还是为了基本问题,需要保持自己的本真。只要管用,是采用科学的概念还是朴素的语言,是采用高科技还是老方法,要从实际出发。究竟做出怎样的选择。那是企业家、经营者的事;从管理的社会属性来看,要求是必须正当,必须尊重相关利益主体也没有获得感。对不正当管理进行科学包装,更值得警惕。

较真经常性监督,“唱黑脸”不惧影响发展。企业的效率需要通过团队或者员工的绩效来实现,然而对于那些以不正当方式获得的绩效是否照单全收,对企业家或者经营者是个严峻的考验。在绩效压力中要敢于“唱黑脸”,对绩效的获得途径明察秋毫而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在创新的领域也不能伪科学或者创新的异用所误。否则就会像阿里集团被开除的“小二”那样,为了冲高业绩记录,明知是骗子客户也可以代表公司与其签约。创新推进到哪里,监督、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建立追溯机制,拔出萝卜一定要带出泥。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讲的是不规范的行为一定会受到惩罚的必然性而言。在套利行为中如果存在不规范、不正当的行为,即使当时被屏蔽,也终将会暴露出自己的软肋或者破绽。这同时说明,套利行为可能会得计于一时,对其中不规范、不正当行为的惩处注定是事后追溯。如果“正当神”总是搞既往不咎那一套,那就没有什么正义可言。实践中出现的拔出萝卜带不出泥的情况,造成的是整个风气的糟糕;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套利的侥幸心理,必须使侵占知识产权的老虎与苍蝇都无处藏身。

游戏规则的制定要尊重监督“天敌”的话语权,以规则正当体现机会公平。资本的逐利性虽然有创新的本能,但是创新却需要劳动者来实现,必须以人为本;而后者又是对资本价值一定程度的否定。鼓励创新、抑制套利的游戏规则如果由资本主导,难免会给自己留有后门。因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收入保障的相关规则就不能由资本单方面说了算,应当提升其监督“天敌”的话语权。比如在对《劳动法》的修订中,不能摄于资本的压力降低劳动保障的水平,否则就不利于劳动者享有更多的尊严和自由,不利于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