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启动企业“正文化”帷幕

 商坛论衡 2020-10-25

                疫情:启动企业“正文化”帷幕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庚子疫变,使得人们在积极或者被动应对的同时,也在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有学者根据东亚与欧洲对疫灾控制过程与效果的不同,揭示了“儒家思想”等文化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如果说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应对疫病是一个驱邪扶正的过程,那么社会动员则是正能量的集结,而社会文化的洗礼当是对“正文化”的弘扬。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样,要想接受复工或者恢复经济等新的时代考验,不能不适应正文化的洗礼。

                      沧海横流见本色

的确,一场疫情如同一次大考。然而与其说这次大考是考验、测试,不如说是一种验证,更是一种验收。当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传染性闻之色变,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更有人知难而上,勇于坚守,他们被称为“逆行者”。其实,他们的“逆行”属正行,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是扶正祛邪的希望所在与中坚力量。在“逆行”队伍中除了专家、天使、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也不乏来自业界的志愿者、快递小哥的正能量。

表面上看,正文化是由正能量衍化而来;根据逻辑推理则相反,正文化营造的是正气氛围,正能量则是其必然的输出,彼此是源与流的关系。广义的讲,“正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浩然正气的主流文化,是抗疫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当代创新经济的担当这两者的成功结合。有研究者将东亚对疫情的控制相对有效归之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实,“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在弘扬正文化。换句话说,正文化是超越流派、时代与国界的。狭义的讲,正文化是由汉字“正”作为动词、名词和副词等分别生发出来的一系列概念的总合。比如本正、养正、守正、正派、正直、正义、人正、心正、气正、行正、品正、清正等等,可谓内涵丰富。

说疫情大考是一种验证、验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各种新业态以及对技术创新的积极利用。比如电商、云数据、无人机以及在线支付、人脸识别等等。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1987年出生的快递小哥李杰出席了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表明以快递小哥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者成功融入了社会主流,在疫情中交出了合格答卷。正如这位快递小哥所说,“过去这只是一份工作,疫情期间真是有一种使命。”诸多快递小哥的出色表现表明,中国企业不像西方有色眼镜所看到的那样奉行异端文化。推而广之,如果说快递小哥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是对非国企的劳动者价值、地位的认可,那么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同样不可动摇,抗疫的成功表明他们都体现了“担当有为”的中国品格。

指出疫情对正文化的验证,不是指满足于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庆幸,而是为了提振消除全球疫灾影响,为恢复经济而砥砺前行的信心。在企业内部,是为了超越自己,以便在疫情所导致的产业链重构的形势倒逼面前,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及时布局疫情后的经济发展,在重构全球价值链、恢复世界经济秩序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谓多难兴邦,那应当是正文化凝聚力的体现。相对于世界经济衰退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挑战,企业能够在疫变中交出合格的答卷,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正文化的帷幕刚刚拉开。如果说疫情影响带来的订单减少等等在所难免,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正文化帷幕的拉开昭示的是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交出攻坚克难的新答卷。

                      拂去尘埃纠误读

比尔·盖茨在题为《我们可以从新冠病毒疫情中学会什么》的公开信中写道:“许多人认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场灾难,但我觉得这是一次‘伟大的纠错’”。这也是正文化的应有之意,即在不断地拨乱反正中显示自己的顽强生命力;只不过正文化之“正”作为一种对历史的校正,往往是温和的、渐进的,而疫情、病毒的“纠错”更为集中。这同时说明,正文化没有固定的模式,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刷新风貌。

需要指出的是,盖茨所谓“纠错”并不是说我们都错了,并非原来没有正确的东西;相反,正文化作为一种主旋律是本来就有的东西,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充分认识其价值罢了。假如我们原来没有正文化存在,那么我们靠什么去纠错,该“活”成什么样子为好呢?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早有企业在进行正文化的传承,探索正文化新的形式。比如劲牌公司明确崇尚正文化,坚持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并行;陕钢集团将“正”文化建设表述为以“人正、心正、气正、行正、品正、清正”为核心的企业理念;南京证券全力打造的“三正”企业文化是“正统、正规、正道”,推动公司创造了持续盈利的行业记录;还有疫情爆发前腾讯公司提出的科技向善“迭代”使命愿景等等。

正文化之“正”本来所具有的“纠错”内涵,包括对正文化本身的错误理解与混淆,并且得以在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形态中延展。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对“中国式管理”的解读重点不是正文化的精华而是庸俗的关系学: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怎么样,似乎可以置原则与不顾,看人下菜;将太极思维拿来与政策监管博弈,去钻规则的空子;把中庸思想解读为和稀泥的“艺术”,消磨创新的棱角与锋芒。假如真的如此,那就很难解释疫情的“逆行”为什么能够产生震撼人心的作用。实际上,正文化同样要激励创新的棱角与锋芒,为创新的探索提供道义支撑。比如对大数据的运用,不少人担心它会造成对个人隐私的伤害而极力加以反对,而大数据对抗疫提供的支持则表明,其所产生的正向作用毋庸置疑。

对正文化的坚持既不是抱守残缺,也不是唯我独尊。当新冠病毒全世界肆虐时,无论哪个国家都有“逆行者”,在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这表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都有正文化的硬核,彼此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与时俱进正风口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真如权威人士所指出的那样:“这次疫情一定对人类经济的走向,包括人类文明的走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一定与正文化帷幕的再次拉开有关。可以视之为一个正文化的“风口”,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修课。正文化的“风口”又是对追风口行为的校正,能够在正风口中迎势而上的胜利者一定是由正文化孕育。

相对于过去一度出现的“猪也能飞上天”风口,正风口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经营必须正作为。只要在正执行、正生态等方面下真功夫,“鸡毛也能飞上天”。这与其说是去赶风口,不如是在努力促成一种新风尚。比如不能再去利用人性的弱点搞营销,所谓“病毒正在开启人类经济史新的纪元”的说法告诉我们,好吃野味的习俗必须改变,不能利用人们“好这一口”的心态违规经营野生动物,更不能在类似的经营中打擦边球忽悠人。另一方面,正风口也要求经营者坚持稳健发展,放弃跨越式发展的侥幸。或许“更低的利润,更多的稳定”是经营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更低的利润”是对一夜暴富的心态的校正,而“更多的稳定”则应当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格局。

在拒绝捷径诱惑中正形象,坚持正道经营。既要校正低价量产的低端形象,又要善于发挥抗疫中所展示出来的正文化软实力。只不过这种正形象不是刻意包装,而是通过切实的行动体现出来的。否则那很可能会成为新一轮炒作,造成对正文化的一种消费而不是为其增色。无可否认,正形象是与部分企业低劣产品鱼目混珠乃至欺诈行为的花样翻新相比较而存在的,正是因为消除种种鱼龙混杂不良行为的影响任重道远,正文化的努力才显得难能可贵。

面对资源瓶颈的纠结从正观念做起,坚持以人为本。正文化不能代替现实问题的解决,但是可以在正观念中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正确的选择。在抗疫中碰到的部分经济停摆与隔离传染的两难选择,将人民群众的健康摆在第一位就是正观念的结果。在企业的经营选择中也是一样,不能唯利是图,在解决资源瓶颈的努力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如果将破解资源瓶颈与以人为对立起来,以一方问题的存在而放弃另一方面的责任,那就是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正文化离不开硬实力支撑,需要在正思维中攻坚领跑。在正观念中发挥正能量需要正思维,以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正思维就是正文化中的创新思维,只不过它强调的是诚实创新,即在现实瓶颈或者阻力面前真正攻坚克难而不是绕道走,更不能为应付眼前问题带来更大的问题。在进入创新经济的前沿阵地时,更是如此。其实,正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魅力就在于能够转化为硬实力,从而凝结成科技创新的硬核。当然,任何已有的硬核都只能说明过去,重要的问题在于与时俱进,去引领风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