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看客”归咎:通过正当经营破局

 商坛论衡 2020-10-25

面对“看客”归咎:通过正当经营破局

——《悲剡溪古藤文》的启示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疫情对经济停摆的影响深远,不仅使得发展速度减缓,而且将带来产业结构的重组。在新的产业链尚没有明朗之际,理应更多的发挥创客的作用;遗憾的是,舆论对“双创”的关注沉寂了不少,员工创客化在裁员压力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与“看客”的搅浑水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他们对成长瓶颈的归咎往往似是而非。从唐代政治家舒元舆《悲剡溪古藤文》那里,我们就可以受到类似的启示。

从“看客”归咎说起

《悲剡溪古藤文》(简称《藤文》)是一则杂感,说的是江浙一带剡溪边长有许多古藤,春暖花开之际却毫无生机,原因是人们砍藤皮造纸造成的。作者将其归咎于“纸工持刀斩伐无时”,“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这就像有人爱吃野味,就好这一口,一度被认为疫情爆发的诱因。不过《藤文》的作者更痛恨的是文化人“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人人笔下动数千万言”,对纸的需求大增。作者自己显然不在此列,写作的心态更像看客。

毫无疑问,剡溪古藤的濒危与商人逐利、不良消费偏好有关,看客不乏悲悯之心。但对于问题的解决而言,看客是置身度外的。一般而言,看客关注的事物虽然是一件大事,但他定位于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自得于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虽然没有幸灾乐祸,但明显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而且还有为自诩为某某代言的快意。与抱怨厨师自己可以不下厨不同,也与创客往往初出茅庐不同,看客有相对的资历,甚至有一定的贤名,原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藤文》的作者不是一般的闲人;舒元舆仕途亨通,为兰溪本地官至丞相的第一人,也没有长期下野的纪录。舒元舆对古藤濒危的关注,明显没有上升到立志予以解决的程度,对地方官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也没有予以指导,或许与他只打算做“过客”有关。

细究起来,《藤文》对古藤濒危的归咎虽然不无道理,但也有自以为是之处。比如断言“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剡纸者”?写绮丽文章随意发表言论的人,谁不是用剡纸写的呢。这显然过于武断,古人对纸的发明制作多因地制宜,北宋名人苏易简的《纸谱》告诉我们:除了“剡溪以藤为纸”,“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浙人以麦茎稻秆为之者脆薄焉,以麦槁油藤为之者尤佳。另外,蜀中多以麻为纸,有玉屑、屑骨之号;北土以桑皮为纸;海人以苔为纸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认定天下舞文弄墨者都在用剡纸就有失偏颇。剡纸虽属好纸,但绝非唯一的好纸,就是在剡溪也是如此。至于“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也不能一刀切的予以否定。并不是所有的纸工都要亲自动手劈剥藤枝,劈剥藤枝的未必都会造纸,只是造纸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当然,作者对此文的写作或许只是一时兴起,瑕不掩瑜,我们不能指望一则杂感就能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但其中蕴含的看客之风一开就不一样了;看热闹不嫌事大,事情得不到解决反而证明看客眼光入木三分,那就成了一种投机。当有人已经在努力革除其中的弊端,在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在看客看来,其所有举措都有问题都是新的看头。一项解决问题的决策被实施后,看客看到的都是怎样的不可能或者怎样的没有做到位,而不是怎样可能怎样做到位,实际上是在为解决问题添堵。只满足于做看客,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用提出对策,那往往怎么说都有理,谁能说盲人摸象所摸的某一个局部不“真实”。当看客的看法被证伪后,他又会归咎于材料的来源,似乎那些他没有看到的东西应该报与知会,让他看够才对。在看客眼中,所有创客都可笑,即使他们成功也难入法眼,而他总是正确。

谨防利用者发难

《藤文》内含按时节开采万物的主张,与孟子“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观点相似,无疑是正确的;“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之说也并无恶意。然而细究起来,其逻辑则值得商榷。所谓“错为文”如果以先圣先贤的标准来衡量,强调不能”轻傲圣人之道“,就不利于推陈出新。天下读书人潜心立言且能见出于文章门户的数量和竹麻一样多,不必横加指责。如果有人加以利用,对“错为文者”大开杀戒,那也超出了资源保护的初心。

好在《藤文》写作的年代没有秦始皇这样的强者,尽管作者在“甘露之变”中遇难,毕竟没有陷入当今全球化意义上不同文化模式之争;否则《藤文》的善意就会被利用,超出作者作为看客时的预期或者能量,授人以柄。不难设想,以拯救剡藤与鞭挞“错为文者”为名的极端行为可能会有的一些推演:利用剡藤的资源瓶颈牟取垄断经营,迫使一般纸工另谋生计,自己坐享超额利润。对“错为文者”下手,焚书坑儒。如果真的如作者所说,当时的文化人“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人人笔下动数千万言”,对此大开杀戒,一场群众性的文化崛起将会受到怎样的摧残!还会有人籍此否定造纸文化,似乎没有纸的发明更好,籍此诋毁中华文明的不断演进。作者固然断无此意,但如此“取剡藤以寄其悲”,无意间成了带路党同样可悲。

将“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人人笔下动数千万言”比喻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似有不妥,但看客不同于创客则是肯定的。创客是对权威的挑战,也是在试错中前行的。试错难免会产生挫折的相关个案,造成相关损失;但这种代价与肆意浪费资源不是一回事。“圣人之道”的卫道士想利用这一点打压对“标准答案”的挑战时,根本不会顾及这样的区分。在新冠疫灾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中也是一样,看客眼中的瑕疵,正是逆全球化而动的利用者需要的口实。利用者不需要看客的逻辑完美,需要的是自己利益的优先。外企的撤离鼓噪,外贸的萎缩乃至产业链的重组趋势,都非常现实的摆在业界面前。而看客是高高在上的,不会在意自己对一场危局的助推。要想摆脱相关危局,只能依靠千千万万个创客的努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用者存在的情况下,没有中立、“客观”的看客。与所谓“旁观者清”不同,一些看客的执着往往与心理过于阴暗有关。他们看到的多是毁灭而不是建设,对利用者的叫好颇为惬意。当然,看客尚不会明火执仗的破坏,其盯住的问题有一些也确实存在。比如在市场竞争中确实有不肖子孙在以身试法,出现对剡溪古藤“持刀斩伐无时”的恶劣现象。然而看客自己也高尚不了多少,很难说他们不会追求名利,见钱眼开的看客大有人在。对见钱眼开的看客与不正当经营行为需要一同治理,不能使之优雅的当看客。当然,在利用者的干涉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下,我们自己也不能犹豫观望。比如在疫情裹挟的逆全球化扰动中,积极研发可能被撤产业环节的“备胎”,提升技术攻关水平,在新的层面引领全球消费等等。

正当经营图破局

企业需要务实,“要么干要么滚”这句话虽然直白俗气,却也反映出人力资源管理不需要看客的内在要求。不过问题往往不那么简单,会受到一些体制规则的限制。比如《藤文》的作者就是体制内的,在善文圈子里也与白居易齐名,不可小觑。也就是说,除了的看客的组织处理,关键还要消除看客心态,不能形成干的不如看的逆选择。毕竟,消除业界不正当经营行为的影响,克服资源瓶颈,才不会被看客所误,使得可能出现的恶意利用难以得逞。

坚持正面导向不动摇,避免误导。如果说历史是由成功者定义的,不如说那是由奋斗者书写的。虽然不必刻意将看客打入冷宫,但是对看客阴暗心理的否定,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现实的进步。看客的归咎也在试图影响潮流,只不过其终究无法成为潮流的主导者;而在看客看到的弊端面前,早就有解决弊端的正能量存在。比如在《藤文》“取剡藤以寄其悲”之前,早有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古训,在规制着人们对资源的保护。更有“张芝善书,寸纸不遗”等等珍惜纸张的佳话,暴殄天物为志士仁人所不齿。在杜绝浪费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尚有刚需亟待满足,如《抱朴子》记载:洪家贫,伐薪卖之以给纸笔,故不得早涉艺文。常乏纸,每所写皆反覆有字。普及性的纸张需求,需要通过供给侧的自我完善而不是抑制消费来解决。

供给侧的自我完善应当善待资源的生息规律,循时守节,但更需要寻求技术突破,通过创新破局。剡溪古藤的濒危虽然与滥伐有关,但也表明造纸资源的稀缺。面对需求的增多与看客的责难,相关创客的价值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创客的创新努力,才可以开发新的替代资源,扩大资源供应。还可以提供新的信息表达方式,比如我们现代社会的无纸办公,博客、微信的表达就不再需要以纸为媒。古人虽左然做不到这一点,但造纸原料的多样化其实也是剡藤的“备胎”。即使从品牌上看,并非只有剡纸一家,如《纸谱》中所提到的伯纸、蓝纸、麻纸等等。当然,“比肩握管”对纸张的滥用到今天依然是需要反对的,需要防止文山会海、信息泛滥;这只是表明类似的现象并非诚实创新,并非不需要群众性的创新探索。

随着市场的变化,总会有新的瓶颈出现,给创客提出新的挑战。相对于看客归咎的存在,一定要为真抓实干撑腰,为创客的“逆行”提供必要的通道。看客的归咎不仅让人们看不见解决问题的希望,而且会将解决问题的努力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他们当然看不到创客“逆行”的价值。比如在新冠疫灾的影响下,诸多企业在经济停摆中面临着生存危机,难以厘清逆全球化利益冲突带来的产业链重组前景。在自救与创新的双重压力叠加之下,看客就认为做创客不是被忽悠,就是在忽悠人。在他们看来,似乎连老店都开不下去了,创新从何做起。其实,在资金流尚能维持数月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有所作为。逆全球化利益冲突也恰恰是出于追赶者创新水平的提升与遏制这种提升的矛盾;要想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必须彰显创客价值而不是听任看客误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