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田地、自留地、宅基地、拾边地、废地,义地,学地,农村地名

 四地闲夫 2020-10-25

大田地、自留地、宅基地、拾边地、废地,义地,学地,地名看农村

标题中所列的这些地名,年轻的朋友可能知道大田地,自留地,宅基地等,至于后面的那些地,也许听说过,也许压根就没听说过。但这类土地,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弄清这些土地的含义,就可以看清百年来中国农村的变化。

先说学地。我只是听说过村上存在过这种土地。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是解放后。村上已经不存在学地了。

所谓学地,顾名思义,是供本村小孩上学读书的用地。解放前的几十年,西式学校并没有在乡村普及,农民子弟上学读书主要还是靠私塾。老师是后来的称呼,那时叫先生。先生来教书要给工资。于是村上一些有地的人家,每家出一点地,集体耕种,收获的粮食作为老师的工资和学校的日常开支。这块地就叫学地。这是中国最早的免费教育。村上不管是富人孩子还是穷人孩子,都可以来读书,免费的。

学地不是每个村都有的,只有出现大富人家而且这家很关注教育,才会有学地

解放后,每个村子都办起学校,这种私塾就消失了,学地也就在土改中分给了农民。

再说义地。这名很文雅,说白了就是乱葬坑,又叫坟场。是农村传统的公共用地。不管穷富,谁家都可以在义地安葬亡人。你家就是穷得没有立锥之地,死后也有葬身之地。义地没人管理。根据村子大小,义地有大有小。有的十亩二十亩,有的几十亩上百亩。老百姓祖坟超过三辈以上,或者死者去世三十年,就不再添土。多年之后,坟墓自然消失。只有大户人家,才会很长时间保留祖先的坟墓。

有些没有土地的穷人,就会去义地刨地种点庄稼,也不会有人管,但是有个规矩,人家坟墓上的泥土是不能动的。

文化革命时。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曾经有过平坟运动。就是把各家的祖坟铲平。但是农村干部们对这事也想不通。坟墓平掉,却并不耕种,来年春天清明节,各家各户又把坟墓添起来。

八十年代实行殡葬改革,也有过好多次平坟运动,但是每次坟头平掉不久,又被重新添上。直到现在,我们村里还有一块几十亩的义地。

乡里征了一块地作为西式公墓,但老百姓宁愿把骨灰盒趁夜晚偷偷埋掉,也不愿把先人安葬在外国式公墓里,太贵。巴掌大的地方几千块钱,还有富人区,一穴墓地十几万的也有。市场化下,商机无处不在。

下面说废地。按字面理解废地是没有用的土地。其实不是这回事。我们这里地处苏北平原,所有土地都可以耕种。废地一说是这样来的。土改前后,每家都有一些从来没有开发耕种过的荒地,都长着竹子和桑槐榆杨柳橡楝等几十种杂树。因为穷富不同,这样的荒地大小也不同,有人家几分地,有的人家甚至达到到几亩地。因为这些地不能种庄稼,土改时没有分,谁家的还算谁家的。等到合作社的时候,因为这种土地没法耕种,入社后还要分红,合作社不要,仍然还算原主的。

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土地越来越珍贵。这些废地上出产的木料和竹子也能卖一些钱。难免引起别人眼红。所以在六十年代后期,在一次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中,废地全部被收归生产队集体所有。废地就此消失。

那时还存在一种土地叫十边地,就是路边,沟边,河边那些耕牛无法耕种的或者有障碍物的零星地,丢弃可惜了,耕种又很困难。生产队就分给社员。没有认真丈量,队长手一指说这块地你家种吧,那块地他家种吧,大家就种点小庄稼,芝麻绿豆,有没有收成无所谓,多少面积也不讲究。后来平整土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这些小块土地连成一片,就被生产队收回集体种植。到七十年代初,已经不存在十边地了。

宅基地自留地大家都熟悉。宅基地就是建房子用地。土改时,我们这里穷到没有房子住的也就两三家。一般人家或大或小都有几间草房,有的是三家堂屋,有的是两间堂屋,宅基地有大有小,大到一两亩,小到几分地。宅基地在土改时只做微调,通过协商,占地多的人家,分一些给兄弟多的人家。基本上谁家的还是谁家的。

在宅基地之外,生产队还把好地分一些给农户做自留地。因为有这政策。那时我们这自留地的标准是一口人一分地。自留地非常珍贵,不但解决全家人的吃菜问题,还可种一些经济作物,卖些些钱,贴补家用。

因为宅基地有大有小,宅基地大的人家,出产就多。这也引起一些人眼红。但是宅基地很敏感,在没有明确政策的情况下,干部们也不想自找麻烦。

直到实行责任制分地的时候,这事才算拉平。我们这里是这样分地的。就是不管是宅基地还是自留地,按当时人口每人二分半地分下来。时至今天,人口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宅基地一直没有调整。有的人家精心摆弄,解决了吃菜吃水果问题,也有人家进城了,乡下没人,宅基地都栽上白杨树。这种树可以长到三四十米高,两边几十米都长不了庄稼。旁边人家也只好栽树,弄得一个农民还要上街买菜吃,今天镇上大白菜三块钱一斤,那些买菜吃的人家苦不堪言。

最后说说大田地,现在又叫责任田。土改时,我们这里人均不到二亩地,后来把所有未开垦的土地都开垦出来,估计耕地面积增加了五分之一。但这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八十年代初分地时,人均八分地,现在很多人进城了,但是户口还在农村,按户籍人口现在估计最多一人五分地。

耕地红线不断被突破,若干年后,吃饭是个问题了。

2020.10.24.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